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洋四镇

宫中的晚饭,一如既往。朱元璋的口味比较重,大油大肉。

何夕也不是第一次吃了。

记得他第一次来到这个时代,就是吃着这样的饭。

也是在这里。

一时间,有一种往事再现的感觉。

有往事再现感觉的不仅仅是何夕。还有朱元璋。

当年的何夕,突如其来,奇装异服。言语上,也很难沟通。但是而今的何夕,一身官服,正襟危坐,头发也从短发秃头,变成了正经的汉家衣冠。之前的何夕,做事毛毛躁躁,很多事情,没有他朱元璋帮忙,根本就做不来。

但是而今的何夕,在南洋做了好大事业。

朱元璋很清楚,他在大明之内,自然是一言九鼎。但是在南洋,知道朱元璋是谁的人,固然有。他朱某人影响力,到底有多少,却是很难说的。而何夕能子啊这样的环境之下做出这样大事。

朱元璋既高兴,又有一些失落。

在朱元璋看来,何夕算是毕业了。

在此之前,朱元璋的态度是保护加培养,但是而今,却真能当得力人手来用了。不用再操心收拾烂摊子。

当然了,这并不说何夕就完美无缺了。只是人的材质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一样,为人处世也不一样。何夕在权谋上,在政治嗅觉上合格就行了。其他方面是何夕的长项,足以弥补其他缺陷。

就好像,何夕在南洋作为。

朱元璋扪心自问。他做不到何夕这个样子。或者说,他根本想不到这一点。毕竟,纵横家之学,也就是在外交上的学问,在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近乎屠龙之术。不过技艺多精湛,天下无龙也。

而今何夕根本不用学,后世大国争雄,各种手段,合纵连横,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代理人战争,卖队友的技巧。甚至极大的开拓了外交这方面的学说。何夕根本不用如何钻研,耳渲目染之下,得一二之技,将抵定了南洋局面。

让大明投入最小,获利最大,深得上兵伐交之道。

朱元璋估计,整个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不过何夕一人耳。

只是,朱元璋对何夕成长如此之快,也感到吃惊。

朱元璋其实很重视人才的培养,毕竟,朱元璋手下很多将领,都是朱元璋培养出来的。如陆仲亨就是其中之一。只是陆仲亨上限就在哪里放着。朱元璋给陆仲亨定下未来路线,就是在外镇守,而今是南洋,将来或许是西域,反正,陆仲亨在外一辈子,估计能劳苦功高,死了追封国公,郡王。但是在朝廷之中,被人三言两语忽悠去了。可就死无葬身之地,还牵连子女了。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感叹,后世的教育体系。

很常见的东西,人们都不珍惜了。就好像后世教育体系一样。几乎人人有学上,就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宝贵的了。却不知道,在朱元璋看来,高下立判。同样拿陆仲亨相比,陆仲亨遇见朱元璋的时候,比何夕遇见朱元璋的还小一些。但是跟随朱元璋这么多年,当年朱元璋对陆仲亨等一批老班底。不在现在对何夕的态度之下。那真是当家人来看待。毕竟朱元璋家族单薄,必须聚拢人心。才能成大事。但是大浪淘沙之下,也只有陆仲亨等数人,有所成就。

其余一些人固然是死在战场之中,但是更多人早早到了自己的上限。当全国各地当各级军官。不过资格老,有些优待而已。

当然了,虽然这些人成就不高,但是却是朱元璋最忠诚的班底。

陆仲亨已经是其中佼佼者了。但是陆仲亨打仗还行,但是距离帅才还有一段距离。其他方面是一塌糊涂。而何夕,朱元璋也不过给予点拨,给予培养。但是数年之内,已经懂了大明官场各种规则,更是在各地都有建树。

但是朱元璋知道,何夕的天资,比起天下第一流的人才,是有差距的。但是而今的表现,执掌一省,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是什么补足了何夕的天资,就是后世十几年的教育,给了何夕看世界不一样的视角,持续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只是何夕自己茫然而不自知。

朱元璋看着何夕长时间不说话。

何夕心中越发紧张,心中暗道;“我在南洋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何夕越想越多,心中一动,暗道:“对了,有一件事情,我没有说。”

何夕立即说道;“父皇,关于南洋的事情,有一件事情,刚刚不好说。”

朱元璋说道:“什么事情。”

何夕说道:“关于南洋铜矿。”

朱元璋心中一动,说道:“南洋铜矿?”

何夕说道:“是的,我查看资历,又在南洋探查。已经知道了后世宿务铜矿在什么地方了。就是在苏禄国。而今苏禄国王就在这一次来使之中。”

朱元璋说道:“我记得,这个铜矿规模很大。而且在一个岛中。”

何夕说道;“正是。如果有了这个铜矿,朝廷就能大规模铸钱。金银铜铁四级,或者三级货币体系,用以代替宝钞体系。想来这个铜矿在,一二百年之内,大明的货币,就不会短缺了。”

何夕研究过很长时间宝钞。但是他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宝钞体系。

无他,宝钞的欠债太多了。

这个欠债不仅仅是大明的。还有前宋的,金朝的,元朝的。

这三个国家在灭亡之前,都是滥发货币。再加上大明宝钞从一开始,就冲着滥发,搜刮民财去的。可以说,而今的宝钞,能与后世军阀所谓之军票差不多。

无非是一个没有主观意愿,朱元璋只是不懂这些金融知识而已。而后世是主观的而已。

即便,从洪武十四年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在大规模发现宝钞。但是依然挡不出宝钞价格下跌,这其实也是这些年,大明财政逐渐吃紧的原因。之前没钱就印宝钞。而今这一项断了。才会让各方面都用度就减少了不少了。

一两百年之间,中国百姓,经历四五次纸币的破产。几乎所有人都学乖了。对于纸币早就没有信任了。

钱,本质上是信心,是信用。既然没有人信,这钱就不值钱了。

何夕觉得,还是重新回到贵重金属本位货币上比较好。至于信用货币。要等一等吧。但是贵重金属货币,就要有足够的贵重金属。须知,中国的纸币完全是贵重金属缺乏,特别是铜的缺乏给逼出来的。

如果宋朝有源源不断的铜矿,那么也不会搞出交子。

朱元璋说道:“我记得,苏禄这个国家,好像在二三十年后,请求过内附,是不是这个苏禄王?”

何夕说道;“这个不清楚。南洋很多国家都没有什么史料,都是靠中国的史料才能窥探他们的历史。”

朱元璋说道;“知道了,这一件事情,我会留心的。”

朱元璋留心的结果,在送别诸国使臣的时候,苏禄国王在宴会上痛哭流涕,向大明请求献土归顺。朱元璋再三劝说,安慰。也无济于事,苏禄王表示,宁为大明之鬼,不为苏禄之王。

朱元璋见苏禄王如此之坚定,也不好拒绝,最后答应下来。不过重申,仅此一例。下不为例。

于是大明在南洋的版图,基本确定,就是南洋四镇,新州,旧港,三宝,苏禄。终洪武之世,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动,真正的大变动,是在之后。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武松日记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