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三百一十八章吾皇圣明朱棣翻了翻眼皮,徐皇后坐在那边,朱高炽和朱高燧两个儿子陪坐,一比三,优势在我!

他沉吟了一下,才说道:“朕向来是爱惜百姓,以民为本,这话朕都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

“父皇,这次是要身体力行的。”朱高炽补了一句。

朱棣微微沉吟,他深深吸口气,反问道:“老大,你想怎么样?”

“父皇,将天子视作万民之首,而非万民之主。每年下来,不必既祀天地,而要表彰百姓。不必恩赏群臣,一心照顾百姓,排忧解难。不必高高在上,处处以百姓为先。”朱高炽感慨道:“父皇,孩儿等资质愚鲁,德行浅薄,不足以君临天下,统御万民。唯有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生民利病为己任,方能保住朱家社稷,不至于中道崩殂。”

朱棣再度沉吟,他缓缓道:“以天命论,天命变则改朝换代。以民心论,民心不变,则江山永固。”

朱高炽急忙站起,深深一躬道:“父皇圣明!”

朱高燧愣了一会儿,也站起来了,只是这事跟他没啥关系,多少有点多余……好在朱棣也没看他,而是扭头看向徐皇后。

“你说呢?有什么想法……还有,你那位大侄子,跟伱说了什么?”

徐皇后立刻正色道:“陛下,你可不要冤枉人,此事景昌是半点闲话都没说……再说了,这些日子他不是被你圈禁在家里,不许出来吗?”

朱棣一阵尴尬,朱高燧急忙道:“父皇,表弟让调查民间对各部衙门的看法,正巧是孩儿这边协助的。我知道他怎么设置的问题……这小子就是一肚子坏水,他想以此挟持各部……随后他广发请帖,希望各界百姓前往通政司,也是想继续拿捏百官。他这人手段阴险,一肚子坏主意,我看他一定不愿意父皇改革。”

“为什么?”朱棣好奇道。

“这还不简单,他肯定不愿意皇家干干净净,毫无把柄啊!不然他怎么蒙蔽圣听,为所欲为……”

“住口!”朱高炽呵斥朱高燧,“老三,你怎么这么说表弟?”

朱高燧扁扁嘴,“不说就不说,可他坑我的时候,也没有手软。老大你也没有客气。”

“行了!”

朱棣气得责备道:“都是自家兄弟,在父母面前,尚且如此,真是可恶!就你们这样,如何表率天下,为万民楷模?”

朱高燧被吓得不敢说话,只能低头不语。

朱高炽神色凝重,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朱棣。

而朱棣在地上来回踱步,不时轻叹……这次的事情,属实动到了皇家,动到了根本。

从他继位以来,不断改革,不断变法,从文到武,从农到工,折腾了一圈,唯独皇家没有触碰。

而此时到了最关键的地方,皇家不能调整,很多事情就推不下去,新的官学,靖难的正统,大明的道统……千千万万的东西,都会面临反噬。

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或许就会变成无用功。

这是朱棣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只是真的把刀子砍在自己身上,也实在是肉疼。

朱棣沉吟良久,终于停下了步伐,低声道:“老大啊,如果真的停了宦官,宫里不会乱吗?”

朱高炽道:“若是担心宫中出乱子,就要百姓子弟变得不男不女,入宫侍奉,只怕先坏了爱民之心啊!”

朱棣一阵语塞,半晌才道:“这样吧,传旨下去,从今往后,宫中不许添置新的宦官……不入大明籍的不算。”

前一句还以为朱棣要废除宦官制度呢,可后面一句算是拉了回来……宦官不能废掉,但不许逼着大明百姓沦为宦官。

虽说是向前一步,又退后半步……但总体问题不大。

朱高炽也松了口气,赞叹道:“父皇圣明!”

朱棣又道:“那皇宫的用度呢?你们怎么看?”

这时候徐皇后道:“陛下,要说起来,太祖皇帝时候,就颇为节俭,许多装饰只用黄铜,而舍不得用金。我以为金碧辉煌的那些东西,只是看起来好而已,未必适用。我总觉得徐府上的很多东西,用着更舒服。”

此时朱高燧又开口了,“母后,能不舒服吗?宫里用的官窑瓷器二十两一个盆子,表弟那里,至少二百两!”

徐皇后恶狠狠看了朱高燧一眼,你丫的就别多嘴了。徐家用点好东西,你眼馋什么啊?

朱棣想了再三,终于冒出了主意,“朕记得眼下宫里的开支,是要对外公布,还要户部核算吧?”

朱高炽点头,“不光如此,宫里的营建也要经过工部。”

朱棣微微密封着眼睛,突然道:“老大,你看这样,能不能把宫里的人员器物,全都交出去?”

朱高炽一听,竟然大喜过望,他早就有了一个腹案。

“父皇,要说全数交出来,那是不行的,宫里还要留有隶属天子的人员……不如这样,将举办朝会的三大殿交给通政司打理,将后宫部分,由工部维护。宫中的寻常摆设,瓷器家具,由户部负责。至于低级的宫女太监,划归吏部,侍卫划给锦衣卫……如果哪个衙门出了问题,就去追究他们的职责。”

朱棣哼道:“你这么说来,倒是要把皇宫都交出去吗?”

“不!”朱高炽道:“孩儿是这么打算的,宫里可以保留几十名主要宦官,由他们负责司礼监御马监事务。父皇可以任命一名亲信勋贵,统领皇宫事务。日后皇宫的开销,只是供应天子,妃嫔,和这些少数宦官,自然而然,开支就能降下来,而父皇手里能动用的钱却更多了。”

朱棣眉头微皱,轻笑道:“真的会变多?”

朱高炽一时迟疑,“孩儿愚鲁,不明白父皇的意思。”

朱棣微微叹口气,“朕也说不好。”

天子没有废话,可心里有数……如果真的这么裁撤归并,内廷毫无疑问就废了。

当年李文忠劝谏朱元璋,要远离宦官。老朱怒斥,汝欲弱我羽翼?

只是这一句话,就把李文忠吓得没多久就死了。

如今这么玩,可比李文忠当初的建议狠多少倍不止……等于一下子废掉了内廷,从此之后,朝廷执政,就只能靠着外廷的文官了。

扪心自问,朱棣是有本事捏住朝臣的。

他解决了靖难之役,得位不正的隐患,驾驭朝臣,轻车熟路……朱高炽也历练了多年,估计问题也不大。

至于朱瞻基,这孩子打小聪明,估计也能驾驭朝臣。

可是再往后,只怕就不行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皇宫保留数万太监,皇宫外面,还有不少贫寒子弟,没有出路,只能切自己一刀,等着入宫当太监……这无论如何,也算不得爱民之举。

而且因为宦官的特殊,自古以来,都被当成天子昏庸的证明,落人口实。

使用宦官,又会拉开天子和百姓的距离。

失去了宦官这条臂膀,增加了民间声望……得失之间,如何权衡呢?

“治国以民为本啊!”

朱棣一声长叹,“老大,事到如今,就按照你的想法做吧。”

朱高炽不免兴奋,忙躬身道:“儿臣谢过父皇。”

朱棣又道:“你去徐府,让那小子出来吧。朝中这么大的事情,他却躲在家里看戏,着实可恶!”

莫名其妙中枪的徐景昌觉得自己特别冤枉,自始至终,他都没说什么,更没有掺和朝堂的事情,我就躲在家里钓鱼,钓鱼佬惹到你们了?

真是莫名其妙。

抱怨了几句,徐景昌还是拍了拍屁股,回到了通政司。

因为接待这么多百姓,一起在宫中畅聊,事情着实不小,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出任何意外。

百姓要说的言之有物,又不能戳肺管子。

万一有人让朱棣赦免朱允炆,这就过分了,万万不能提的。

徐景昌也算是早有腹案,因此安排起来,驾轻就熟,有条不紊。

且说随着大宴之日到来……得到请帖的百姓,齐聚午门。

徐景昌率领朝臣,前来迎接。

随着他过来的,还有六部尚书,内阁学士。往日这些人都算是高高在上,决定一国大政,主宰万千百姓命运。

而今日的他们,都一个个满脸堆笑,十分谦恭。

虽说有人皮笑肉不笑,但毕竟还是笑了。

徐景昌道:“诸位,我等今日是奉了陛下旨意,迎接大家伙。今天我们就是招待贵客的司仪。而你们才是大明皇帝的贵客!陛下是要听取你们的意见,了解大家伙的想法。这么多年来,可以说历朝历代,如此的举动,都前所未有。我大明的天子,愿意倾听百姓声音,问政于民,更是亘古未有的圣君之举!”

徐景昌声音高亢,情绪激动,“诸公,请随我进宫。”

老道就在人群之中,为了今天,他特意置办了一身衣服,只是为了表明身份,他头上戴着道巾,还插了一根桃木发簪。

迈着不紧不快的步伐,走入了皇宫……

这算什么呢?

天上的凌霄宝殿吧!

能有幸进入宫中,就算是修道有成,登堂入室了呗?

只是天宫再好,能比上人间吗?

还真不好说,毕竟到了天上,就能长生不老,无病无灾。

这座紫禁城却是不行。

但是就算进了天宫,又能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纵论天条吗?

显然不可能呢!

没有哪一本道家经书是这么写的,佛家就更没有了。

唯有我大明天子,有此等胸怀……

如此看来,此举是胜过天上无数才对!

众人被引领着,到了奉天殿前,大家伙过来,发现有好几排的小桌子,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个小小的火炉。

这就是徐景昌的心细之处。

因为来人很多,也不乏上了年纪的,万一因为吃了凉东西,伤了脾胃,回家之后,染上了疾病。这就不好了。

要知道某位盖章狂魔办千叟宴,宴会结束,好些人家就办丧礼,无缝衔接,那叫一个丝滑顺畅。

徐景昌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吃火锅,一人一个炉子,热热乎乎,不会伤到脾胃。

每人一个锅底儿,荤素由人,想要吃什么,由宫里的侍卫宫女端着托盘过去,任由大家伙自取。

这个安排,就连朱棣都说好。

请众人落座,朱棣举起酒杯,笑着走在众人中间。

“俺当了皇帝快五年了,到底做得如何,俺也说不好。今天请大家伙过来,就是想问问大家伙,看看俺这个皇帝,还有俺手下的那些臣子,有没有辜负大家伙的?你们只管畅所欲言,不用害怕。”

朱棣一张口,就自称俺,没有称朕……其实这位皇帝陛下,比谁都清楚,如何拉近和百姓的距离,没有这个本事,他又怎么带着一群将士,以弱胜强,靖难成功?

这几乎成了朱棣的本能。

这些百姓听来,顿觉亲切,疏离感消失了大半。

朱棣和徐景昌,还有太子朱高炽,以及其他重臣,都端着酒杯,在人群中间行走,不断询问大家伙的意见。

如果谁能提出有用的建议,朱棣就会多驻足一会儿,仔细听完,如果有想法,立刻回答,如果没有,也会让身后的翰林学士记下来。

这种现场问政,效果还真是不错。

没走多远,就有一个人仗着胆子道:“陛下,今年粮价比去年贵了两成,要是以后还涨价,可怎么办?”

朱棣怔了怔,看了眼徐景昌。

此时徐景昌不慌不忙,“粮价确实涨了,但这是朝廷有意提高了粮食价格。”

提问的百姓一怔,是有意为之?

徐景昌继续解释道:“是这样的,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自古皆然。眼下朝廷计算过,粮价太低,造成民间消费能力薄弱。说白了,就是老百姓买不起城里的货物,锅碗瓢盆,砖瓦家具。百姓买不起这些东西,咱们的作坊就没法扩大生产,作坊的工人也就没了收入来源。这么大的国家,总不能只靠着卖给夷人,维持作坊发展。”

徐景昌道:“今后的粮食收购价格,朝廷会邀请各方,一起评估,然后制定一个价格,调动范围不会超出大家的承受能力。”

百姓立刻点头,朱棣却又道:“定国公,只是这样,未免还有些百姓吃不起粮吧?”

徐景昌道:“陛下所言极是,因此通政司还规划筹建一批海外粮仓……其中第一批就有安南和占城,另外诸如吕宋和爪哇也都在其中。保证粮食安全,让大家吃得饱,不会挨饿,是朝廷的重要职责,万万不敢马虎。”

周围百姓听到,不由得齐声赞叹,“吾皇万岁!陛下圣明!”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被刘邦驱赶后,我重建大秦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