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101师团101联队第1大队的大队长春藤太郎少佐,感觉自己自从踏上华夏的国土后就一直不太顺。
首先是,作为一个已经从第一师团退役,转入预备役的中年少佐军官,好不容易在预备役装备部谋得一份闲差。既脱离了枯燥无味的军营生活,还能领着一份不菲的薪水。
只要每天去办公室点个卯,就能回家休闲度日,享受着妻子的伺候,还有儿女们的环绕,生活不要太美。
可惜的是,这种好日子却是在一个多月前,被来自军部的一份紧急征召令给打破了。
中日战争爆发后,以春藤太郎对华夏国力和军力的评估,认为也许真的就像军部宣扬的那样,3个月就能结束战事,彻底将直拿广袤富饶的土地纳入帝国的版图。
只是,战事的发展却是出乎了日本国内上下的预料。
单是在上海,帝国投入了十几个师团,几十万大军的兵力,却是没有迎来一鼓而下的胜利消息,反而陷入了长达三个月的苦战。
而就在此时,他接到了征召令,与一群同样是被紧急征召的预备预军官被空运到了上海,然后担任了101师团第101旅团第101联队第1大队的大队长。
是不是感觉很绕口
其实这跟日军的军制有关。
日军在战前只设立了17个常设师团,而随着战事的需要,新组建的师团是以常设师团的留守人员和退役军官以及退役老兵组成骨干。
而且由于日军征兵以地区来划分,所以新设的乙种师团就以所在地常设师团的编号前加一个一零来命名。
比如101师团是以东京的第1师团退役官兵为主,新兵也是来自于东京地区,所以编号为101师团,旅团和联队的编号也类似。
那么,为什么要紧急空降一批军官到上海担任各级军事主官呢
原因自然是原来的军事主官们要么都领了饭盒,要么就是全在医院里躺着。
比如春藤太郎的前任,现在就已经变成了一个骨灰盒,正安静地呆在一艘回国的货轮上。
你说他来到华夏的心情会好吗
而且还不止于此,等他来到自己的第1大队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大队就只剩下了士气低迷,伤兵满营的五百来人,而且机枪中队和炮兵就占了一小半。
如果按照一个大队4个战斗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炮兵分队的编制来算,第1大队的战斗步兵可以说是大半被打没了。
泥马,就剩一群支援兵种,一线部队就只有百十号人,一个中队都凑不齐,这还指挥个逑。
而且让他更郁闷的是,本来淞沪会战结束后,他们101师团得到的命令是在上海接受补充新兵和修整训练,谁知还没安稳2个月,就又一次被派到了前线,还是来攻打直拿军队中最强悍的部队。
关于中央党部教导总队的传闻,在日军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说吹牛不吹牛的,只要看看拖在后面,迟迟不敢前进的第16师团那些官兵的低迷状态就知道,他们内心是何等畏惧这支直拿部队。
开玩笑,全都是由老兵组成的甲种师团的一个旅团,要说战斗力就是比他们101整个师团也不遑多让的精锐部队,一天之间,说没就没了。七千多人就只跑回了百十个惊魂未定的幸运儿,就说你怕不怕
何况春藤太郎现在手下几乎都是刚补充的新兵,即使是在国内经过了半年以上的新兵训练,但也摆脱不了他们是新瓜蛋子的事实。
这种歪瓜裂枣的部队,他怎么敢去撩拨中央党部教导总队这头大虫的虎须
所以,他们这群新来的空降军官就联起手来,充分发扬日军下克上的传统,一再向旅团部乃至师团部陈述种种理由,总结下来就是,经过淞沪战场的血战后,各部队都伤筋动骨,骨干老兵缺员很大。
目前还缺乏作战的准备和能力,只能进行一系简单的守备任务,无法承担第一线的攻击任务。
其实这些空降军官大多都是已经退役的预备役军官,年纪偏大,几乎都没有了什么为国效忠建立功勋的狂热激情,只想着能够四平八稳跟着那些主力师团蹭点功劳就行,什么苦战恶战,什么帝国名将,那是少壮派军官们的事。
也就是有了这些中下层军官的抵制和推诿,师团长伊东政喜也就干脆当起了缩头乌龟。
只是,这些鬼子万万想不到,自己不去惹别人,但别人却是主动找上了门来,而且还是在己方十几万大军已经开到南京城下的时候。
春藤太郎瞌睡比较浅,第一发81毫米带着特有尖啸声落下时,他就惊醒了过来。
由于他的大队是身处前线,所以他只是脱了外衣和鞋子睡觉,所以很快就跑出了他睡觉的农家小院。
然后,他就看见了自己大队部和第4中队驻扎的这座村子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和混乱中。
要知道,虽然81毫米迫击炮比起75毫米山炮在射程和穿透力方面有所不如,但是爆炸威力却是犹有过之,正所谓口径即是正义。
而佣兵团炮击这个梁家村及其周边日军阵地的迫击炮可有整整36门,炮弹就像下雨一样落下,带来的是毁天灭地一般的爆炸。
还好春藤太郎从军多年颇有经验,一看这个阵仗,就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这个大队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先保住自己的命,然后迅速调集在村外的部队,尽快向对方的炮兵阵地发起进攻。
因为远处黑暗中开炮的火焰和响动已经暴露了对方炮兵阵地的位置。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做出攻击的姿态,不能让对方肆无忌惮开炮。同时还要尽可能组织自己的炮兵还击和压制。
只是,当他好不容易冲出村子,来到由两个步兵中队驻守的阵地时,却是发现阵地上也落下了不少炮弹,虽然没炸死几个人,但士兵们全吓得卷曲在战壕中瑟瑟发抖,任凭他打骂呵斥,就没几个敢站起来列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