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十八年二月二十五,距离太原城易手已经足足过去七日。除了滇黔那等偏远之地,几乎全国知闻。如果说打胜仗可以吹嘘战果,那么收复失地就是实打实的证据了。任何怀疑东宫造假的人,都能亲自前往太原,瞻仰太原城墙上的红旗,以及城外新竖起来的忠烈碑。

碑上刻录着太原之战中献身的官兵姓名籍贯和号牌。

按照华夏立庙的传统,很快这里就会有人捐资修建一座忠烈祠,用来供养英烈忠魂。而这些出钱的善人,也有机会被收入地方方志,甚至被抬进乡贤祠。

朱慈烺前世受的教育总是说,中国人有宗教没信仰云云。等他真正回到了明朝,才发现大明处处都有信仰的影子,只要人口过百的小城,必然会有土地、城隍、乡贤、忠烈之类的信仰空间。至于再大点的城市,孔庙、佛寺、道观,更是无一不备。

非但有这些硬件设施,绝大部分的百姓也都遵循着自己的信仰,恪守道德规范,安宁祥和地度过一生。

朱慈烺在忠烈碑前毕恭毕敬地上了三炷香,方才转身离开,让后面的文武官员依次上香。

“郭真人,你说百姓所崇信的道义,会断绝么?”朱慈烺对侍立一旁的郭静中道。

郭静中面露微笑,道:“殿下此问大有慧根,乃是问到了宗教之本。”

“愿闻其详。”

“何谓宗教?乃宗其根本,循其教化。三教的教化手段各有不同,根本却是唯一。”郭静中道:“这唯一的根本便是道,天道有常,昼夜相交,日月潜行,虽千万世也不会变易。既然根本不变,道义常存,如何可能断绝?”

“若是再搞一场焚书坑儒,且以强权磨去百姓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如此也不会断绝么?”

郭静中愣了一愣。道:“即便始皇帝复生,也未必能做到这点。”

“呵呵呵,始皇帝只是坑了四百余个儒。日后说不定我华夏文明会被自家子孙唾弃……唉,后世的事不好说,不好说啊。”朱慈烺摇了摇头,道:“郭真人,我前日说的要封一个‘全真大真人’,或是‘全真大掌教’,统摄全真道,您可考虑清楚了?”

郭静中微微欠身。道:“蒙殿下错爱。封以真人号。贫道已经是欺世盗名。焉能再僭越天职?殿下且稍安勿躁,静待时日,自有应命道人出山,以阐玄教之风。”

“唔。还要多久?”朱慈烺并非真的皈依了全真教,对于玄教并没有多大热情。他要的是意识形态武器,就如大炮一般要尽快拿来用的!

“很快,很快。”郭静中笑道:“不过十年上下。”

朱慈烺终于明白了老神仙的时间观念跟自己的区别。对他来说,时间要精确到“分钟”。但对于那些老修行,沧海桑田,一梦百年,十年只不过是弹指一瞬。

“这十年中,还要辛苦真人广度痴愚……”朱慈烺道。

郭静中颔首而笑。

郭静中明白皇太子的意思。也知道军中常有道士对士兵们进行开解、祈福,偶尔还要加以恐吓。在他看来,那套类似巫术的东西根本无从帮人了悟智慧,获得最终成就。当然,以他的智慧也看得很清楚。天地间万物定位,希望人人成圣的念头只是妄想。

在成真了道与诓骗世人之间,是更为广阔的中间地带:心理慰藉。

皇太子殿下如此迫切地希望全真教能够以更积极的姿态入世,正是希望借由全真的智慧慰藉军民的焦躁心态。

尤其是在乱世之后,这种心灵抚慰更显得不容或缺。

郭静中不急不躁,只是开始进一步与出没在军中的正一道士接触起来。他也绝不说正一与全真的差异,凡是只以“祖师爷”为名头,谁都不知道他说的哪位祖师爷。不过道教以老子为尊,只要紧扣老子之教就不存在什么辩论。

郭静中显然是治《老子》的高人,短短数日之内,就收了不少正一道士的心。不同于全真有师方可入门,许多正一道士出家之后也未必有明师指点,所以这些人顺理成章地就投入了郭真人门下。

正所谓人以类聚,这些道士又为郭静中带去了更多的信徒。就连不少训导官都皈依在还阳真人门下,用道门智慧结合忠勇之义,给士兵做思想工作。

人们常说“思潮”,正是因为思想如同潮水一般,无法抵御。当道学思潮泛起之后,整个军营都荡漾起一股新风。这些尚未完全脱离文盲阶段的战士,自然不会明白道家真义,但是郭真人的循循善诱,仿佛洞悉一切玄机的高妙姿态,让他们更加深信一个道理:为皇太子尽忠,死后英灵不灭,更能上天成为天兵天将。

“殿下,如今军中崇道成风,恐怕于军心不利。”尤世威终于坐不住了,找到朱慈烺表露隐忧。

朱慈烺没有就崇道的问题上纠缠,只是问道:“训练指标下降了么?”

“那倒没有。”尤世威一顿:“但军中锋锐之气,却是明显不如以往。”

“我看他们打枣核球还是很锋锐的,每场不都有两三个被抬下去的么?”朱慈烺笑道。

“殿下,”尤世威却笑不出来,“若是失了锋锐好杀之气,这支军队可就废掉了呀!”

朱慈烺听了这话,突然想通了一样,道:“所以为了维持这好杀之气,无论是官兵、闯军还是鞑虏,都能接受屠城劫掠?”

“我军自然不能做此不道之事……不过有些官兵也的确做了……”尤世威支吾道。

“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有无道义的问题。”朱慈烺叹道:“在我看来,强兵有三种。第一种,勇悍之军。便如我朝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领导之下的李家军。又如东虏,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此军胜在单兵的勇悍战力,也的确能给敌手造成不小的杀伤。”

尤世威是去过辽东的老将,对此深有感悟,微微点头。

“上去一层,便是纪律之军。便如我朝的戚家军,俞家军,又如目前的东宫军。随便从军中挑一个人出来,未必就比满洲甲兵强……喔,刘肆大概能堪比白甲巴牙喇。

“不过就算一对一咱们比不过东虏甲兵,十对十的时候,咱们却未必落入下风。若是人数更多些,咱们的优势就会超越建奴,最终将之击垮。这便是军纪的力量。有铁一般的军纪,所以有铁一般的军队。”

尤世威是东宫军从弱到强的见证者,对此也是信服不已。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强的强军。”朱慈烺顿了顿,道:“要我战,莫若我要战!真正的强军是有信仰的军队,是知道为何作战、为谁作战的军队,是舍生取义的军队!他们有铁一般的纪律,同时也有铁一般的意志。就如史书上说的田横五百士、阳城殉城的百八十名墨者,都是此类。”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田横本是齐国王室,与刘邦大战,兵败退到了青岛港之外的小岛。与他一起退守此岛的有五百义士,后来听闻田横在去见刘邦的路上自杀,这五百人无一例外地以死相殉,从而成就了田横岛的义名。

阳城殉难的一百八十二名墨者,本是墨社钜子孟胜的门徒。孟胜受恩于楚国阳城君,为他固守阳城。当面对十万楚军时,孟胜选择了以死相殉。而他手下门徒,没有一人惜命逃避,一同自刭。其中有两名墨徒受孟胜之命,前往宋国将钜子之位传与田襄子,在完成任务之后也向着楚国方向自刎而死。

这就是华夏自古以传的信仰!

每一个华夏子民,他们血脉骨髓中都烙刻着一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ps:

求推荐票~~~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武松日记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