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竺赫来、班基姆为了韦苏提婆一世亲征而发愁,阿勒泰等人为了韦苏提婆一世亲征而准备的时候,陈曦正在实地进行考察。

“虽说这边的雨季和旱季很要命,但不得不承认一点,这边确实是适合种田。”陈曦顶着一顶大帽子走在大太阳下面,这个时候正处于旱季,外面的温度相当要命。

当然这年头恒河流域的森林、灌木覆盖率非常高,不存在城市的热岛效应,虽说处于旱季,但温度也就接近于四十度,并不至于夸张到后世城区内的五十度,所以陈曦顶着大帽子还能撑住。

至于随行的那些练气成罡护卫和仙人,说句寒暑不侵完全不是问题,别说是四十度了,就算是两百度,只要湿度不高,这些护卫都能行动如常,完全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相对而言,这边的土质其实还不如我们兖州地区。”赵真抓了一把土,搓了搓说道,“偏沙一些,真要说好土地,还得看辽东。”

在汉室百姓的评估之中,辽东的黑土地质量是最好的,赵真这种走南闯北到处开过眼的老兵,自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确实,东北的黑土地是真的好。”一同来轮值给陈曦当护卫的康広点头说道,“虽说那边冷了点,但冲着那土地,我最后还是选择去了那边搞封地,不过冬天是真的冷。”

“对对对,冬天太冷了,要不是地真的好,我绝对找个别的地方。”夏祝点了点头说道,他和康広算是成功博了一个出身,完成了阶级转换的那种,拿着开拓令,正经搞了封地,手底下还有村寨的那种。

“说起来,你也九级爵位了,有没有想好封地圈在什么地方?”陈曦倒也没有反驳,转而看向赵真。

虽说赵真之前偷酒喝被发现,尴尬的不行,但赵真靠着之前和于禁一起诱敌,打赢钵逻耶伽主战场的功绩,加上以前的功劳,基本已经足够了,毕竟诱敌和先登都是三倍功勋,这都是拿命拼的。

只不过这个时候封赏还没下来,可陈曦问这话,也不算出格。

“我也打算去东北,那边土地是真的好,而且我听说那边其实有不太冷的地方,到时候我找找就是了。”赵真也没有掩饰,实话实说。

“你们呢?”陈曦又看了看其他几人,这群人七嘴八舌,但基本都确定,如果能达到九级爵位,大概率会去东北,除了少数几个实在是不耐寒的士卒,放弃了这一计划,选择中亚。

实际上这些人的选择非常理智,因为肥料的缘故,中原大多数能一年两熟的地方也没办法一年种两次,而正常一年一熟的地方,考虑到土质,还需要轮耕,反倒还不如东北,一年能种田的时间虽说短,但根本不需要休耕,年年一茬。

故而从纯粹种田的角度来讲,在这个年头东北和青徐兖豫冀这些产粮地其实没啥区别,唯一的问题就是冷,但这对于经历过动乱时代的老兵来说,反倒不是什么问题。

李二目当年说的那句,雪深一曹怎么了,又冻不死人,我娃还能在外面打一天的雪仗,这算灾?这要算灾,二十年前一场雪,全家就剩我一个,那算什么!

故而对于这些人来说,冷暖其实在心,而不是在外,外界他们能对抗的话,他们是不在乎的,故而确定辽西以北是可以用于分封之后,很多老兵其实挺乐意过去的。

毕竟抱团的话,拿着爵位和开荒令,他们其实能在少府领取建造资源,大不了在建设的时候就将取暖管道建设好。

站在陈曦的角度,去中亚的九级爵位老兵是夯实国家在中亚的根基,去东北的九级爵位老兵则是移民实边,都属于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事情,所以一些基础的设施,陈曦是愿意支持的。

也就是村寨的基础砖瓦房、外围围墙、地下管道、道路这些陈曦会予以支持,当然想要房屋、管道这些真正要命的东西,陈曦会类比中原犹有过之,保证不会出现村里人被坑的可能,毕竟经由各大世家的建设,陈曦已经确定了最佳比例。

可地宫、城防性质的围墙这些就不属于陈曦包建的范围了,道路陈曦也会修,但这边陈曦所能提供的只会是三合土道路。

毕竟哪怕是后世,面对东北的寒冷,道路建设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是现实一些用三合土比较好。

然而就算是如此,这些福利也足以让拿到开荒令的老兵极为满足,当然各大世家其实对此是有些微词的,毕竟他们的封国陈曦没有给予基建方面的支持,对此陈曦只是冷笑,你们拿的好处还少?

“确实,从种田的角度来讲,你们考虑的问题是正确的。”陈曦点了点头说道。

以当前的社会环境而言,只考虑种田,东北比起中原大部甚至还有优势,毕竟中原大多数的地方,在没有雷亟台的时候,也是一年耕作一次,两年一休耕。

以西汉晚期的农作为汉代农桑耕作的记录,那么其中明确的记载了“二岁不起稼,则一岁休之”,其意为种两年粮食就不繁茂了,需要休耕一年。

东北黑土地更为肥沃,所以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根本不需要休耕,所以但从古代种田角度,不考虑垦荒难度的话,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也真就亏有天地精气,人类身强体壮,否则这个垦荒难度足够让人绝望。

顺带这也是为什么雷亟台出现之后,只在半年的时间从北方传到了日南郡,因为这东西是真的神器。

这是目前唯一一种能让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这些地方温度较为合适的地方做到一年两熟的神器,哪怕是一茬种粟米,一茬种冬小麦,可一年两熟对于种田人的吸引力是非常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雷亟台扎上之后,是不用轮耕的,哪怕雷击带来的平均氮肥含量不高,但作为这年头粮食产量本身也低,雷击带来的氮肥甚至绰绰有余,种两茬普通粮食问题不大,最多产量低一些。

故而有雷亟台的地方,目前有两种选择,种两种相对普通的良种,一茬冬小麦,一茬粟米,两者合计起来可能有个七石多,或者种一茬高产的超级良种,曲奇新研究出来的超级粟米,亩产六石。

这玩意其实早在之前曲奇就研究出来了,但是所有的高产都需要考虑地力,以前没下发的原因就在于,种一茬下去,这地得缓两年,还不如种曲奇研究出来的高产四石粟米。

这玩意儿刚好处于地力的极限范围之内,一年种一茬之后,剩下的时间种点黄豆什么的,成不成无所谓,第二年,还能继续种。

实际上当时曲奇公开良种的时候,有亩产四石多,五石的,并不是曲奇的良种真的达到了这个水平,而是地好,土地的营养物质丰富,所以才能有那么高的产量。

按照曲奇的估计,正常水平的耕地,也就接近四石,虽说远超曾经,但地力的上限就在那里,不能竭泽而渔。

至于更高的产量,其实没啥意义,再高,没有肥料的情况下,真就是竭泽而渔了。

故而亩产六石的良种,在以前只在某几个肥沃的大型农场耕作,有了雷亟台之后,才有了扩散的意义。

不过截至目前,大多数百姓宁可花费点时间,也愿意种两茬,七石比六石多啊,这简单的数学题,他们还是会的。

虽说从逻辑上讲,陈曦是希望百姓种一茬的亩产六石的良种,这样从效率上来讲更符合社会大环境,不过这种事情,陈曦不会特意推动,有些事情,靠嘴上说没意义。

“从种田的角度来讲吗?”温酉有些不解的询问道,他是准备在中亚搞片地方的,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说法吗?

“是的,目前来看东北和中原比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随着之后中原解决肥料问题,粮食产出就更多看气候了,到时候东北那边的亩产就追不上了。”陈曦笑着解释道。

“这没办法,东北那边拿最好的良种,一年种一次,不轮耕,也就每年亩产六石,而恒河这边,真要说土质各方面其实远不如东北,但他们一年种三次,也不休耕,就算一次只有两石多,一年起码也有七八石,怎么比都比不上。”赵真随意的说道。

实际上赵真说的已经是保守情况了,恒河也有上田和下田,一年分旱季、雨季、凉季,旱季产量最低,雨季和凉季产量最高,和罗马那边的地中海气候不同,恒河其实气候分明,最起码种田时间明确。

当然当地人不种田也实属正常,这就没办法说了。

可真要说,旱季的稻谷产量最低,也有两石多,雨季和凉季其实比之几十年前的中原没太大的差距,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精耕细作的技术,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好歹也是大型的冲积平原。

顺带一提中原的五大产粮地其实也是冲积平原,可惜气候上存在一些差距,导致在亩产上完全没办法追上恒河这边。

“是啊,这就是我们要拿下这边的原因。”陈曦带着几分唏嘘,“换成我们在这边,可以将年均亩产量提高到十二石,你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赵真几人面面相觑,这除了意味着更多的粮食,更稳定了国家,还能意味着什么吗?

陈曦见此哈哈一笑,他为什么会和这些人说这些,这些话,本应该是他和诸葛亮、李优、鲁肃那些人在长安详细交流的东西。

相比于粮食之类的简单回答,实际上更现实点讲,其实是脱产率,陈曦在中原已经做到了7%的脱产人口,也就是每十五个人能供养一个不干活的人,这是一个非常离谱的数据。

换句话说就是,陈曦愿意的话,不管国内的建设,产业,教育等等,他能拉出来五百万的主力,而且是可以长时间维持的,当然真这么做的话,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得停滞下来,为农业生产让路了。

不过这年头是封建时代,只考虑吃饭问题就可以了,其他全部放弃的情况下,按照现在的粮食产出比例,陈曦可以一直维持如此规模的兵力,当然前提是不提民怨和军心等等。

这么干,最后肯定是国内一片惨淡,可不管不顾,陈曦确实是能一直维持下去,反正粮食产出是能达到这个程度的。

可实际上陈曦没有,陈曦大约将1%的人口作为常备兵,1.5%的人口作为了半兵半其他,之后大约有1.5%作为孙乾手下的建设军团,剩下的3%,基本都是产业人口。

当然这3%,怎么说呢,可以认为是7%左右时而来干活,时而去干别的普通百姓,并不是纯粹的工人,只有上面2.5%才是真正的脱产人口,这也是为什么孙乾基本不出现在中央,但却一直受人尊重。

说白了不就是孙乾是真的属于巨佬之中的超级巨佬,1.5%的人都是靠孙乾在安排工作,当然这些人给简雍、袁术、刘璋等人也分了一部分,可不能否认的一点在于,孙乾手上的人手其实是直接对标整个汉帝国军事集团的。

虽说孙乾手上是老弱病残啥都有,但就算是乌合之众,孙乾凑一凑也能凑出来几十万身强力壮,成天开山架桥的猛男。

然而,这就是陈曦的极限了,或者说工业化之前中原的极限了,毕竟人是要各种生活物资的,这年头你需要14个人工作才能养一个什么都不干的闲人,更重要的是这14个人之中有11个得去种田才行。

可以说,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点就在于农业和土地束缚了大量的人口,一切的一切都基于粮食产出。

可南贵离谱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先天性的脱产人口就是7%,因为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种姓不工作,陈曦不服!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紫凰天下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一品特工祸妃大明之南洋再起特种兵之超品战神我用陌刀打鬼子这个太子简直离谱密探江湖女汉子逆袭:皇后很嚣张御灵新世界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紫凰天下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一品特工祸妃大明之南洋再起特种兵之超品战神我用陌刀打鬼子这个太子简直离谱密探江湖女汉子逆袭:皇后很嚣张御灵新世界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我在外星球成为国王大明好王爷乱说天国唐贺时空搅屎棍当官哪有种地香楚汉战争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大顺宝藏明末之开局攻下菲律宾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大明无敌电商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寒门潜龙三国:我有无限锐士,可复辟大秦盛唐华章三国:三分天下我被王莽拉着穿越我在洪武开商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盘点历史:朕的老赢家去哪了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李隆基:逆子,你敢弑父?千户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枌榆草木长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夙志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大唐小说家楚汉群英传三国:星火燎原,平民崛起!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乱世小土匪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谍海英雄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