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少司徒,此言重了吧,沈向北乃三元及第深受皇恩,怎会行谋逆之举?”

“再说了,他只是福建提督军务,而不是福建总兵官,你拿武将来类比文臣?”

历史上本应该致仕的钱习礼,此时依旧担任着礼部侍郎之位。

身为沈忆宸的座师,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现在阉党成员奈亨要诬陷谋逆,这让钱习礼就不能忍了!

以沈忆宸的身份跟前景,回京之后堪称锦绣前途,甚至可以想象他将在而立之年前入阁拜相的场景,只要脑子不出问题会谋逆造反?

“那还请问少宗伯,沈忆宸无召领兵回京如何解释?”

“沈向北是率军北上剿倭,担心陛下安危临时请旨驰援京师有何问题?”

不得不说,卞和提议的北上剿倭的借口,相比较进京勤王确实带来了更多转圜的余地。并且沈忆宸在进京途中还先上车后补票,连发了几封奏章请求入京驰援,这也算是一个能解释的借口。

很多东西都得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哪怕你是真的谋反,也得打上“清君侧”、“靖难”的名义。

面对钱习礼的反驳,站在一旁的工部侍郎王佑看不下去了,出列冷笑道:“古往今来有这般驰援京师的作派吗?”

“少宗伯,你是把吾等同僚当傻子,还是藐视郕王?”

王佑的这句话,引发了殿内群臣的窃窃私语,确实沈忆宸此举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合。

但真要说他打算谋逆造反,留守京师的众文武大臣信的也没几个,总感觉沈忆宸此举着实有些莫名其妙。

“刘廷尉,你说沈提督到底想要做什么,无召赴京可不是什么小事,更何况还率领着福建大军。”

“可能真就是北上剿倭,听闻蒙古鞑虏进攻,一时心急之下驰援京师?”

“以沈提督三元及第之才,会这般冲动做出授人以柄的事情?”

“你说会不会是跟成国公里应外合,毕竟他们俩可是父子啊……”

当提出“成国公”三个字后,很多人脸色瞬间就变了。

要知道名义上是朱祁镇御驾亲征,但这次驰援大同北伐的军事行动,真正的军事上指挥官是勋戚成国公!

如今这两父子,一个在大同掌控京营,一个在大沽掌控福建卫所军,要真来个什么里应外合,那画面简直令人不敢想象……

“一派胡言!”

阁臣高谷听着殿内群聊越说越夸张,站出来怒喝一声。

“大明勋戚,与国同休!”

“现在成国公正在前方跟随陛下亲征,尔等却在后方扰乱军心,真不怕按照军律论斩?”

高谷的这句怒喝,让殿内群臣噤若寒蝉,揶揄几句沈忆宸没什么,要是得罪大明勋戚集团那就麻烦大了。

等成国公朱勇班师回朝,能轻易放过自己?

看着殿内群臣讨论方向越来越歪,现任内阁首辅陈循站了出来,清咳一声后说道:“诸位同僚还是慎言,此事就交于郕王决策吧。”

如果说前任内阁首辅马愉资历尚浅,难以压住朝中一些老臣,那么陈循那干脆就是没有资历。

正统九年四月陈循才入阁,至今不过短短四年时间,正统朝时期内阁又不像明朝中后期那般强势,首辅这位置有实无名,他想要做点什么真是难以服众。

于是乎陈循干脆就把这个锅,甩给“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毕竟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

朱祁钰看到陈循把皮球踢给了自己,一时心中简直有骂娘的冲动。

就在朱祁钰有些不知所措之际,殿外传来了太监高亢的通传声:“皇太后驾到!”

皇太后来了?

听到这个名词,殿内群臣纷纷愣了一下,脑海中有太后摄政的历史,还得遵循到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的时期。

自从张氏崩后,皇太后孙氏无论手段、权谋、定力皆差了一大截,就是个普通的后宫女子。加之明英宗已经长大亲政,自然就没有她干涉朝政的机会,很多官员都忘记了宫中还有这么一尊大神的存在。

“臣恭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见到皇太后孙氏满脸怒容的踏入奉天殿,郕王朱祁钰也赶紧行礼道:“儿臣拜见母后。”

皇太后孙氏并不是郕王朱祁钰的嫡母,不过朱祁钰的生母吴氏,仅仅是个宫女出身对孙氏造不成什么威胁,反而让这对名义上的母子关系还不错。

面对郕王朱祁钰,皇太后孙氏脸上怒容稍微退却了些,朝着他点头说道:“郕王平身吧,诸位大臣也一同起身吧。”

“谢太后!”

看到殿内众人起身站好,皇太后孙氏这才面若寒霜开口道:“哀家一介女流理应是不该参与朝政大事,可如今皇帝亲征,郕王缺乏监国经验,让宵小之辈凌驾于朝廷之上,就不得不出面说两句了。”

“古往今来,何时有过先斩后奏的道理,让沈忆宸率领福建兵马入京,万一有不臣之心谁承担起责任!”

皇太后孙氏早年间因为鲁王之事,对沈忆宸的印象可谓是极差,甚至还借助正旦朝会命妇拜见的时机,暗暗的点了一下陈青桐。

本来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再加上沈忆宸与王振交恶后,宫中太监宫女均是他的人,想要在皇太后孙氏耳边说点坏话还不容易?

于是乎在孙氏的人物画像中,沈忆宸就是一个肆无忌惮、狂妄自大的佞臣,皇帝朱祁镇被蒙蔽了,才会恩隆这种宵小之辈。

今日在后宫之中,听到小太监禀告说沈忆宸居然无召率军入京,这下皇太后孙氏更是怒不可遏,再也顾不上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直接来到了奉天殿议事。

毕竟明朝有过太皇太后张氏摄政多年的先例,文武群臣们对于太后干政早就见怪不怪,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几乎是听之任之,更别说现在群龙无首的境地下。

没人承担的起责任,自然就没人敢说话,看着殿内群臣皆是沉默不语,皇太后孙氏这才冷冷说道:“沈忆宸若是真心忠君爱国,那就让福建兵马驻扎在大沽口待命,令他孤身一人入贡觐见本宫!”

不得不说,虽然皇太后孙氏的政治手段,相比较太皇太后张氏,那简直就跟孩童没什么区别。但毕竟是常年呆在宫中,对于如何处理“权臣”,那还是得心应手的。

不管沈忆宸有没有谋逆之心,当务之急是要让他跟兵马分隔开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统治者会时常让封疆大吏回京述职,一方面是削弱跟地方的联系,另外一方面到了京师便好掌控。

“太后圣明,臣认为此举甚好!”

工部尚书王佑当即表示了赞同,别说沈忆宸是个文臣,哪怕武将手中没兵,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臣附议!”

又是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表明自己态度。

确实这属于两全其美的办法,否则让沈忆宸领军风险性太高。

“臣等附议!”

转瞬间,殿内群臣纷纷表示赞同,哪怕对沈忆宸表示信任的钱习礼、高谷等人同样如此。

“臣建议,让于少司马前去传旨,行驶兵部职权!”

户部侍郎奈亨趁机进言了一句,让兵部侍郎于谦传旨。

要知道阉党目前两个眼中钉,地方上是沈忆宸,朝廷中枢就是于谦。

正统十二年没有把于谦给整死,一直被王振视为耻辱。要不是东南、麓川、漠北三线同时面临战争危机,不好在这种时候朝兵部主官下手,否则定然不会让这个硬骨头活到今日!

现在让这两个眼中钉去碰一碰,不管沈忆宸有没有谋逆之心,面对这种旨意也绝对心生反感,奈亨总算是抓住机会一箭双雕。

“好,就让内阁起草于少司马传旨吧。”

“臣,遵命!”

这种时刻,哪怕明知道奈亨有挑拨离间的心思,于谦都不能表现出任何的迟疑,否则就会为两人带来祸端。

同时于谦始终记得,当年沈忆宸前往山东上任时,曾与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畏手畏脚退缩不前,这便是沈忆宸率兵赴京的初衷。

他不怕被人误解,更不怕被人怀疑,于谦相信沈忆宸有这样肩负家国天下的胸怀!

退朝之后,于谦携带着圣旨前往大沽,征召沈忆宸孤身赴京。与此同时大同方面,成国公朱勇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本来成国公朱勇得到的命令,是与恭顺侯吴克忠一同殿后,掩护朱祁镇率领的京营主力大军撤退回潮。

可偏偏明英宗决定撤退后,跑路的犹犹豫豫,始终存在着一种不甘心的心态。

毕竟率领着二十多万大军北伐,对外号称是五十万大军,结果大仗一场没打,就灰溜溜的返回京师,这对于朱祁镇的自尊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甚至他都可以想象,未来史书上会怎样记载这段历史。

疲惫的回师大军一望无际,伴随着阴雨天气朱祁镇坐在龙辇上,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沉。

“先生,真的就如同朝臣谏言的那样,这仗不能打吗?”

朱祁镇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苦闷,如同小时候那样,习惯性的找着王振宣泄。

“军国大事,奴婢不敢妄言。”

王振假装推辞了一句,其实他心里面的失落可能陛朱祁镇还要更甚。

毕竟皇帝开疆拓土容易,太监想要建功立业难于登天,错过了这次随御驾亲征的机会,日后想要累积军功恐怕再无可能了。

“先生何出此言,但说无妨!”

“那奴婢就斗胆一句,一仗未打就撤兵,着实有损万岁爷龙威,日后如何御下统领群臣?”

王振这句话,简直是说到朱祁镇心坎上了,他之所以会大肆重用太监,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对抗文官集团日益增长的权势。

明朝的皇权确实远超前朝,并且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达到了顶峰。

可问题集权是要付出代价的,朱元璋可以废除丞相,把军政要事一肩挑。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依旧能追随父亲脚步,政务上面没有懈怠,最多就是创建内阁制度来分担下自己的压力。

但哪朝哪代,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勤政明君,可以天天起早贪黑的处理政务?

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期,皇权就开始逐渐衰退,就连批改奏章都嫌麻烦,拆分为票拟跟批红两部分权利,分别授予了内阁跟司礼监。

自此,明朝权利中心从皇帝转向了内阁。

不过真正起到超乎皇帝控制的制度,还是廷推的诞生!

想想看明朝内阁成员、三品及其以上九卿,完全由朝臣们自己推选决定,皇帝只要同意盖章就行。

这就意味着,当皇帝没办法肆意安插自己人,那么发出去的命令下面的官员就不一定听。从而造成了明朝中后期,皇命不出紫禁城的局面,无论崇祯皇帝怎么换内阁首辅都没用。

朱祁镇并不蠢,相反他从小就天资聪慧,得到了明宣宗跟一众群臣的认可,赞叹为日后一代明君。

所以他已经意识到皇权被分割,想要借助宦官的权利去制衡,只可惜明英宗朱祁镇选错了对象,宦官哪怕有内书堂加持了文化基础,绝大多数依旧是扶不起的阿斗。

凭什么跟科举制度下,千军万马杀出来的文人精英媲美?

依靠宦官掌权,无疑是饮鸩止渴。

王振的投其所好,让朱祁镇觉得很在理,于是回道:“朕也觉得不能就这么班师回朝,至少得对蒙古瓦刺部造成重创,打击鞑虏的嚣张气焰。”

“要不这样,命令殿后的成国公部跟恭顺侯部主动出击,寻找蒙古瓦刺部的主力如何?”

“陛下圣明,成国公跟恭顺侯率领的都是骑兵部队,机动性强进可攻退可守。只要他们能找打瓦刺部主力并且拖住,待万岁爷率领主力京营赶到之时,便是也先这等乱臣贼子的伏诛之日!”

自己想法得到了王振的赞同,朱祁镇情绪瞬间就上来,他还举得就这一手还不够,得改变撤兵路线为进攻瓦刺大军做准备。

原本的撤退路线,是绕开大同、宣府一线,走远路从后方紫荆关回京。但现在朱祁镇想要改为走宣府、怀来一带,从居庸关回京。

相比较紫荆关线路,居庸关线路山陵起伏,不太利于骑兵的冲锋,朱祁镇幻想着依托山地丘陵地形,抵消蒙古最擅长的骑射攻击方式,从而在野战中击溃对方大军!

明英宗的临时起意,放在《明实录》中为了给皇帝遮掩颜面,就变成了王振害怕大军踩坏家乡蔚州的庄稼,同时抱有衣锦怀乡炫耀心态,才阻止大军从紫荆关回师。

历史,很多时候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身为奸宦享受到皇权带来的至高荣华富贵,就得在关键时期承担起背锅的作用……

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振也是同谋,并不无辜。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武松日记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重生之项羽崛起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