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早点儿报到,好处多多。不仅能提前熟悉校园环境,还能争取到更好的住宿条件,甚至能提前结识同学、融入集体。
可下午这一通折腾,时间过得飞快,京城又大,车辆又多。如果好不容易赶过去,华清大学再下班了,那住宿的事情就不好协调了。
杨晓帆带的行李也不少,他肯定是想一步到位的。连忙出了招待所5号楼,上车后,他简单判断了一下方向,便风驰电掣地开车向华清大学驶去。
然而,事实证明,人力有时穷,有的时候真的难以胜天。
1996年下班时的京城交通已经很堵了,而道路建设又相对滞后。即使杨晓帆车技娴熟,进入主道后也只能龟速行驶。
此时此刻,他真的不得不再次庆幸,两位干爷爷送给他的车辆是自动档的。不然,光是频繁换挡,脚都能踩到抽筋。
紧赶慢赶,车辆开到华清大学门口的时候还是晚了,已经18时20分了。杨晓帆原本没抱多大希望,但让他惊喜的是,在大门的一侧,他看到了“新生报到处”的牌子。
这确实是杨晓帆的知识盲区了。
地方大学与军校的确不一样,更不要说华清大学这样的名校。
进入八月之后,大门口就开始专门设点接待新生。因为很多大学生报到很早,他们想提前来学校熟悉环境,开始学习,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来得更早。
还以为自己来的很早的杨晓帆,单纯算时间,其实只能算是中间靠后了。
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要勤奋。这或许才是这个社会奋斗到了极致的唯一真相。
而且,华清大学的这个新生报到处,从早晨6时一直设到晚上22时,22时后将接待任务暂时交接到门卫,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全天候接待。
负责接待的人以学生会的学生为主,具体负责的老师也会定时过来检查并带班。
杨晓帆将车辆暂时停到大门一侧的临时停车处。他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以及身份证等,面带微笑地前去报到。
注重形式感的杨晓帆对这一幕向往已久,他走得不紧不慢,脚步沉稳,慢慢体会这种夙愿得偿的滋味,追求一种神圣而完美的感觉。
他很有礼貌,对着坐在桌后的一男一女说道:“你们好,我是今年的新生前来报到,你们辛苦了,这是我的手续。”
说话既得体又大方,也很礼貌,自然也是经过精心酝酿的。说完,他把手里拿的相关证明材料递了过去。
坐着的男生是华清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向胜,今年已经大四了,即将卸任学生会的职务,专心准备毕业。
按说以他的资历和职务,本不用亲自来接待新生的。但他追求了1年的学生会师妹樊砚秋今天正好值班接待,他便以权谋私,替班过来专门陪伴。
看到有新生过来报到,一男一女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