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虽然听起来远超他们的年龄,却还略带一丝哲理,立即引起了丁雪的高度关注。
她仔细琢磨着杨晓帆的这句话,觉得确实很有道理,但又有些不太理解。
因为在她看来,杨晓帆一直以来似乎都顺风顺水,非常成功,应该没受过什么挫折。他怎么能说出这么有深度、仿佛历经磨难的话呢?
的确,杨晓帆在高考时报考896专业时确实被人坑了一把,没能如愿以偿。但即便如此,他最终还是来到了华清大学啊。
丁雪也曾认真思考过这件事,她是觉得这样更好。她自己因为没钱上大学,班主任也曾为她专门研究过896专业,都觉得条件有些苛刻了。
在她看来,杨晓帆条件这么好,实在没必要这么早就给自己背上那么多的束缚。
要知道,他的那套《状元笔记》已经卖到京城了,书的稿费肯定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
丁雪现在一有时间就会去新华书店看那套书,还做了不少笔记。她并不是盲目崇拜杨晓帆,而是想为接下来做家教老师、辅导学生做充足的准备。但她真的舍不得买一套,毕竟对她来说,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丁雪停住了脚步,转头看着杨晓帆,十分认真地请教:“杨晓帆,我知道你不会随意这样说的,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这也可以算是学霸之间的一些共同点——他们不会做无用功,一般都言之有物,暗有所指。
杨晓帆也不客气,他原本就想找机会和丁雪聊聊。他上一世关心和心疼的人不算多,丁雪算是其中之一。
他微微一笑,说道:“我觉得你申请换专业的想法很好,但最好不要跨系,那样难度太大了。最好就在基础系调剂。”
丁雪望着杨晓帆,有些好奇他的意见,但没有说话。
杨晓帆接着说道:“未来一定是科技的时代,学好科技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议你本科专业调剂到数学,然后研究生可以考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
这个思路后世听起来很合理也很简单,但在当时提出却是非常超前的。
不要说刚刚上大学的学生,就是一些老生,都根本不知道数学在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科技专业中的重要性。而且这些专业的导师还都非常喜欢数学好的学生。
最更关键的是,这个建议还非常具有操作性。
首先,数学和物理同为基础系,专业主课几乎是相同的,只要排名靠前符合条件,本系调剂相对简单。更重要的是,考研时再进行大的跨系调整,不但留出了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且录取名额也不像调剂专业那么有限。
但这些,丁雪目前根本不懂。所以她第一个问的问题也很幼稚:“数学专业考计算机,和物理专业考计算机,有很大的区别吗?”
虽然她的数学成绩也很好,但这样想也有道理。
如果想凭借考研来改变专业,那为什么还要本科进行调剂专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