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华点点头,主打盘尼西林、阿司匹林和吗啡,这完全符合当前战争末期和战后重建的需求。
“那研发呢?我看厂区规划图上还有很大的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还在装修,但团队已经组建起来了。” 陈阿财指向远处一栋独立的、安保级别明显更高的白色建筑。
“由一位从伯尔尼回来的陈博士领衔,还有几位来自意呆和汉斯的专家顾问。听说他们的目标,是链霉素、红霉素、还有什么……土……土霉素?据说是能对付更多病菌的新药。”
早在刚刚投产青霉素的时候,为了打破西方对抗菌药物的专利垄断,张弛就开始布局研发新的抗生素了。
其中红霉素主要治疗肺炎、猩红热、梅毒、中耳炎,是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历史上礼来公司52年从土壤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现在南洋早已能在实验室中提取这种抗生素,早早就申请了专利,正在研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链霉素则是主要对结核杆菌、鼠疫杆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起效,对当前属于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有特效。目前白鹰方面也是刚刚量产,星光制药厂的任务就是和白鹰方面赛跑,毕竟整个世界有无数的肺结核病人,市场前景巨大啊。
至于土霉素,则是用于治疗斑疹伤寒、布鲁氏菌病、支原体肺炎,另外土霉素也是张弛为之后的大规模养殖准备的特效药。
毕竟畜禽类生物一旦高密度养殖,很容易就会交叉感染,需要大规模使用抗生素来避免感染。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导致抗生素富集,进而产生耐药性?
张弛表示,老百姓饭都吃不饱,一周吃一次肉都保证不了呢,再想这些根本没用。先把肚子填饱了,保证百姓日常能尝到肉味再说!
“土霉素、链霉素……” 林振华听着这些,心头火热。寻找新的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南洋竟然已经开始布局了,这手笔和远见,让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大统领张弛,充满了好奇与敬佩。
不对,还是见过一面的,是建国那天,他远远在观礼台上望见过一次。
参观接近尾声,陈阿财带着林振华来到车间主任办公室。
办公室宽敞明亮,一面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直接俯瞰整个核心生产区。办公桌上,除了崭新的电话和文件架,还放着一本厚厚的、封面印着“绝密”字样的《青霉素深罐连续发酵工艺规程与应急操作手册》。
“林主任,这是您的办公室。隔壁就是技术组的办公室,给您配的几个技术员都是南化大学化工系的尖子生,还有两个有药厂经验的老师傅。
另外……” 陈阿财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表情,“集团给您配了一位技术助理,是位……嗯……白鹰专家,汉森先生。他经验丰富,但脾气有点……直。”
话音刚落,办公室门被“砰”地一声推开。
一个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穿着沾了些许油污的白大褂的白人老头大步走了进来,他有一副鹰钩鼻,带着点老工程师特有的那种固执。
“你就是新来的技术主任?林?” 汉森操着一口带着浓重日耳曼口音的昂撒语,上下打量着林振华,语气不算客气,“这么年轻?mIt的硕士?嗯……希望你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药物生产是和魔鬼共舞的舞蹈,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让价值几十万的原料变成臭水沟里的垃圾。”
林振华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质疑和压力,但他没有退缩。
在南洋的土地上,作为华人的他代表的是新一代的技术力量,更是“技术挂帅”理念的践行者。
他挺直腰板,用流利的昂撒语回应,语气不卑不亢:“汉森先生,您好。我是林振华。纸上谈兵确实无用,所以我才站在这里。mIt教会了我理论和思维方法,但真正的技术和经验,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我很期待与您共事,共同确保这条生产线的稳定高效运行。”
汉森似乎有些意外林振华的沉稳,他哼了一声,目光扫过林振华桌上的绝密手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
“很好。那就让我们看看你的‘实践’能力。第一批菌种已经接种,48小时后进入关键的生长对数期。你作为主任,会亲自盯着罐压、温度和溶氧量的控制曲线,对吗?”
“当然,汉森先生。” 林振华点头,目光已经投向窗外那巨大的发酵罐群,他知道,这就是他的“入职考试”了。
接下来的两天,林振华几乎吃住都在车间。
他如饥似渴地研读那本厚厚的绝密手册,结合自己在白鹰学习的知识,快速理解着这套超前系统的精妙之处和潜在风险点。
他带着技术员一遍遍核对仪表、校准传感器、模拟应急预案。
他与汉森的交流也充满了火药味和智慧的碰撞——汉森经验老道,对细节苛求到极致,林振华则思维敏捷,理论基础扎实,对这套新系统的理解速度远超汉森的预期。
在发酵进入最敏感的对数期时,一个突发状况发生了。
连接3号罐的冷却水循环泵突然发出异响,流量出现轻微但持续的下降趋势,温度曲线开始有缓慢抬头的迹象。
“见鬼,备用泵启动需要时间,手动调节旁路阀门,快!” 汉森经验丰富,立刻判断出问题所在,急得大吼。
“不行,手动旁路精度不够,温度波动会更大,这对菌群是灾难。” 林振华大脑飞速运转,很快想出了新的应对方法。
汉森愣了一下,看着林振华眼中的自信,下意识地选择了配合。
一番折腾后,温度终于趋于稳定。
“干得不错,小子。” 汉森的声音依旧硬邦邦,但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反应够快,胆子够大……”
林振华用力握了握汉森粗糙的大手,露出了回国后第一个真正放松的笑容:“谢谢,这只是开始。我的目标,是让星光生产的药品,成为世界上品质最好、成本最低、产量最大的。”
华人就该有自己生产的,品质好、价格低廉的药品,这样的药才能惠及所有同胞。
这正是林振华当初离开星洲,前往白鹰留学,学习化学的目标……
而新生的南洋合众国和大统领张弛显然已经给他提供了最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