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启安又何尝不明白,自己终有一天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呢?然而,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不去这么做。这就像是一个无解的困局,将他紧紧地困住,让他无法挣脱。
之所以会如此,完全是因为他对“忠孝”二字的执着。这两个字,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之路。
楚启安选择了忠于武天策,这是他作为臣子的本分;同时,他也选择了孝于林琪欣,这是对于林琪欣的养育之恩。这两个选择,看似简单,实则沉重无比。
在这充满权谋和利益的世界里,楚启安的坚持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深知,这是他内心真正想要走的路。哪怕最终的结局可能并不美好,他也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次日中午
“你要出使南昭?这绝对不行!”武天策一脸严肃地说道,“多年前你和我在南昭的事情尚未了结,更何况你那一箭还折断了南昭王旗,这可是对南昭的极大侮辱!”
楚启安却不以为然,他反驳道:“皇兄,你不要忘了,铁格阿本讷如今还被困在皇城。而且,我此次是以使者的身份前往南昭,并非是去挑起事端。只要能让北方真正稳定几年,或者说实现和平几年,我们就可以抽调兵力去应对蛮族。如今蛮族隐隐有统一的趋势,如果再拖延下去,他日必定会成为我大武的强敌。”
楚启安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皇兄,你是否知晓,先帝在位之时,常常懊悔未能趁南昭遭受重创之际,果断出兵,一举将其击溃。如今,难道我们还要重蹈覆辙,留下同样的遗憾吗?蛮族终究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啊!所以,我此次出使南昭,你需立刻安排好兵马,严阵以待。若我有机会,定会设法传回南昭的地图。届时,希望皇兄能够毫不犹豫地出兵南昭,一举剿灭这个潜在的威胁。”
武天策闻言,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出兵南昭?这是为何?”
楚启安深知此事无论怎样解释都难以让武天策完全理解,于是他无奈地说道:“皇兄,待我传回消息后,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缘由。此刻,无论我如何解释,都只是空谈罢了。”
武天策沉默了许久,他心里很清楚楚启安说的话是有道理的,然而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消除那份担忧。终于,他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楚启安啊,你这一去可谓是凶险异常,万一南昭人趁机对你进行报复,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楚启安听到武天策的问题,并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抱拳,目光坚定地看着武天策,回答道:“皇兄请放心,我自然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只要能够为北方换来和平,哪怕最终会粉身碎骨,我也绝对不会有丝毫的退缩。”
武天策凝视着楚启安,看着他那决绝的表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楚启安的决心已定,自己再多说什么也无济于事。最终,武天策无奈地长叹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朕就准许你出使南昭吧。不过,你一定要万分小心,切不可冲动行事啊。”
楚启安领命后,转身离开了宫殿。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但却异常坚定。回到府邸后,楚启安迅速收拾好行囊,里面装着一些必要的衣物和物品。虽然他知道这次出使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一切准备就绪后,楚启安深吸一口气,毅然决然地踏出了府邸的大门,踏上了这前途未卜的征程。
……
“我们还要在这里继续等待楚启安吗?”辛华面露疑惑地问道。
世僧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我去接应一下他吧,毕竟你们多多少少都和庙堂有些关联,还是不要随意走动为好。”
然而,徐良温却连忙摆手,似乎有些焦急地说道:“世僧,真的不必如此麻烦。而且,你又怎么能确定少主会从哪个方向前来呢?毕竟这周围的道路四通八达,谁也无法预料到他会选择哪一条。再加上少主的性格和为人,你们应该也都有所了解吧。”
世僧闻言,微微皱起眉头,他显然对徐良温的话并不认同。他反驳道:“正因为我了解他,所以才更要去接他。你们也知道你们少主的性格,他向来都是不拘小节、随性而为的。他怎么可能会按照我们的计划,直接与我们会合呢?”
徐良温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世僧的话。最后,他还是坚持道:“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要分散兵力?万一遇到什么危险,可就不好应对了。”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的江海突然开口说道:“徐良温,你和辛华留下来,我与世僧一起去吧。这样既能保证有人接应少主,又能避免分散兵力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