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都意识到赵家军要适应新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了。
只是没想到吃饭的间隙,赵安便化繁为简,将十万大军如何整合给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他真是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笔,而且高屋建瓴,让人信服。
然而,赵安这次要做的并不止这些。
他看着青春无暇,顾盼含情的宋妙春道:“妙春啊,现在咱们的兵马数量暴增,医士小队也要升级了。”
“你来组建‘军医营’吧,争取尽快把人数扩充到千人以上,除了治病救人外,也要掌握一些杀敌技巧。尚医军主之职还是由你来担任,稍后我会颁下招募令,重金招募天下郎中加入。”
招募郎中没有招募贤才和将军那么敏感。
可以放手去做。
其实这段时间也有不少郎中慕名而来。
宋妙春从中物色了一些纳入医士小队。
医士小队本身也有“师带徒”的机制。
赵家军若是按部就班地扩充,他们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
如今显然是不行了。
而且组建军医营,也意味着他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了。
要知道他穿越前就是军医,可以左手银针,右手屠刀的。
待在后方的军医还好,随军的肯定也要练就杀敌的本领。
再不济,身体素质要跟得上,不能拖大军的后腿。
这个时代因为医疗条件跟不上导致的战损非常惊人。
他一直在竭力降低。
有了军医营后,他会继续囤积药材、研发新药、添置器材和其他物资,保障将士们轻伤无忧,重伤得到及时救治,哪怕濒死也能和阎王抢一抢人。
“军医营?”
宋妙春打了个激灵道:“好好好,救人如打仗,我猜到你会让我们做出改变的,我们肯定尽快完成。”
赵安微笑道:“你们还得抽时间编制一本战场救人手册出来,让后来的军医更快上手。我只要有时间也会去授课。”
“真的?”
宋妙春满脸笑容道:“我想大家伙都会非常高兴的。”
“我今后只要有时间就会过去,快吃饭吧。”
论起这方面的经验,赵安还是很丰富的。
战场救人手册这种流程化,规范化的东西也是不可或缺。
他会亲自掌舵,甚至像那三本开蒙书一样,给出一个完整的轮廓,让他们结合实战去完善。
一旦完成了,可以传承下去,惠及更多人。
他和众将推杯至盏,大快朵颐后,又跟着刁莽一起品茶。
刁莽砸着嘴道:“赵百品,你这从白山带回来的雪水就是不一样,泡出来的茶竟有些甘甜。话说白山山顶是啥样的,没能一睹为快太可惜了。”
赵安回忆了一下道:“一眼望过去全是雪,蔚为壮观。我们当时还遇到了大风,幸亏准备充分,不然即便翻过去也会损失惨重。”
“床弩都能被你化整为零,拆了重组,那折叠帐篷、登山靴啥的也就见怪不怪了。”
刁莽打趣道:“你这般奇袭,今后咱们的仗可不好打了。鞑子还不得上防九霄,下防地府,不给咱们一丁点偷袭的机会啊?”
“哈哈哈!”
众将又被他给逗乐了。
赵安喝了一口茶道:“看来你们都从组建八支大军和一个军医营中缓过来了,那咱们继续!”
“啊?”
赵大饼目瞪口呆道:“还……还有?”
“你不觉得不上不下吗?”
“大哥说的只有轮廓,没有内里?”
“没错!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组建大军后,还需严明军纪,完善军功制!不然褪去了繁芜,还是会杂乱无章。”
赵家军在成立之初就立了军纪,虽严苛,但要求较少,需要全方位覆盖。
大靖的军功制和卫所制一样已经崩溃了。
他目前又无法从朝廷层面进行改革,那么便从自家开始。
众将也都知道这些更重要,皆是屏气凝神地听了起来。
周婉已经拿出笔墨,准备记录了。
赵安冲她笑了笑,然后道:“以严治军,方能打造出克敌制胜的精锐。咱们赵家军的军纪只能更严,断然不可松懈。”
“我所琢磨的是要从违抗军令、扰乱军心、渎职与失职、德行与军纪、战场行为规范这五大方面进行约束,做到令行禁止,铁律如山!咱们可以一起讨论。”
赵大饼连忙道:“德行这一块必须得严令不准拿百姓的东西。大靖的兵马最为百姓所诟病的便是每到一处,要么明目张胆地拿,要么变相索取,让百姓苦不堪言。”
赵安点头道:“这也是百姓视大靖兵马如贼寇的原因所在。当保护神变成了贼寇,还谈什么打鞑子?凡我赵家军,今后取百姓一针一线一钱者,杀无赦!哪怕是用于军需,也不行!”
“我希望你们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劫掠,行军驻防,不得入民居,更不得践踏农田,妨碍农事!”
“好!”
刁莽深有体会,苦涩一笑道:“京畿营乃我大靖精锐,但我在京畿营时,这种事情可谓多如牛毛。兵卒还都觉得百姓理应孝敬他们,我屡禁不止,最终反被禁到西北来了……”
这是思想腐化,病入膏肓了。
难怪冒衍王能带着铁浮屠和拐子马打到京畿重地,逼得老皇帝割让塞北十六州。
京畿营和禁军都靠不住。
朝廷还玩毛啊!
这大概也是永安长公主让他组建赵家军的重要原因。
赵安拍了拍刁莽的肩膀道:“你们都顺着这说下去,咱们集思广益,最终再整理汇总,编制成文,告知将士们!”
众将的热情都很高,说了很多。
有人谈及临阵逃脱必斩还不够。
赵安决定实行“连坐”,一人退缩,全队受罚。
从过往和鞑子大战的经验来看,必须要咬得住,玩命啃。
一旦出现逃兵,既影响士气,也会让鞑子捕捉到机会。
所以完全可以采用明朝名将戚继光的这种“连坐法”。
他在抗倭时曾一次性处决四十六个逃兵,毫不姑息。
还有人提及夜间巡逻懈怠,更鼓错乱、烽火错乱、信号不明的,认为以前十二卫帅都是得过且过,处罚太轻了。
赵安直接将处罚升级为斩首。
这没什么好说的。
越是基本的东西,越不能出错。
不然会害死整个烽火墩、百户堡,甚至千户所的人。
还有提及装病避战,假死逃亡的。
这些一律斩首!
至于凌虐百姓、奸婬妇女、散布牛鬼蛇神,蛊惑军心等,亦是统统斩首。
他们说了很多,赵安最终给归纳为“五个方面”,“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
敲定军纪之后,刁莽迫不及待道:“赵百品,我觉得咱们大靖奉行的‘首功制’弊端太过明显了,军中早就有‘仗打得好不如首级抢得好’这种说法了。”
“毕竟朝廷定军功,只认首级。也就赵家军没有出现这情况,但时间久了,我担心……”
“首功制”因为需要首级,简单明了,作弊难度高。
但刁莽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还会出现杀良冒功等极端恶行。
比如明朝嘉靖时期大同总兵仇鸾不断上报军功首级,最后俺答汗却带着兵马把京师给包围了……
明朝的一些名将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开始自发地改革军功,将“首功制”给改成了“首功加军功”。
也就是将领们向朝廷请功还是以首级为主,但严格禁止麾下将士私割首级。
他们以小队为单位,根据各队的实际战斗表现分发人头。
表现不好的不发首级甚至惩处,表现优异的多发,然后小队吃大锅饭平分首级。
这无疑提升了团队作战能力,利于小股作战。
但几路大军合在一起就不行了。
他们会选择观望,赢了抢首级,输了赶快逃跑保存实力。
可以说无论怎么改,都有弊端。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人监督。
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还有斩杀多少首级,不能全由自己或者各级将军、统军大将说了算。
军纪明令冒领军功者斩只是第一步。
还需要在监督层面进行设计。
赵安沉思道:“我目前的想法是首功制还是适用于赵家军,毕竟朝廷只认这个,兄弟们在各支大军内部有晋升路线,按照大靖军功制晋升也很重要。”
“拿不到赏银,最起码会得到官位和爵位,对将士们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不过,除此之外,我还准备在赵家军中引进‘奇功’、‘头功’、‘次功’这三种战功制!”
赵大饼挠了挠头道:“战功制?”
“斩将夺旗、围城首登、力破敌阵等都属于奇功,如今我麾下虽然算不上猛将如云,但也是人才济济,这既是给那些精兵的机会,也是给你们的机会。”
赵安笑了笑道:“不过头功太难获取,所以我准备设立以‘当先’和‘勠力’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头功,奖励那些悍不畏死、敢于冲锋陷阵,同时又勠力同心,整队配合的将士。”
“至于次功,只要大军得胜,那些既没有斩获首级,也没有立奇功和头功的将士,只要无过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也应给予相应的奖赏!”
刁莽猛地站起身道:“赵百品,你特娘的真是大才啊,这真是面面俱到了,比现在大靖的军功制好太多了……”
“完善军功制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监督。”
赵安沉声道:“我准备在赵家军内部设立一个‘军功营’,专门负责认定军功和战场监督。他们没有权利干预你们行军布阵,只是观察将士们的战场表现,抽验首级,避免弄虚作假或者冒领军功,而且他们不会常驻一支大军中,而是会在各支大军之中流动!”
军功营的人肯定要精挑细选,既要对他忠诚,也要公平、公正。
当然,不能干扰到将士们战场厮杀。
他接下来会先试行,然后再根据情况一步步完善。
总之再好的制度设计,监督这一块都必不可少。
“军功营!”
众将皆是怔怔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他们并非不赞同。
相反,都很认可。
只要能做到对各支大军一视同仁,那么赵家军内部的军功认定肯定比朝廷的还能让人信服。
对于他们,对于兵卒们而言,都是好事。
如今的赵家军可是名满天下。
他们在军中担任何职,得到什么奖励说出去,那都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监督不会让他们掉价,只会让他们的军功含金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