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京城的秋意渐浓,星宁集团总部70层的全景会议室里,沈知意身着银灰色西装,端坐在环形会议桌首位。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欧洲地图泛着幽蓝的光,法兰西、大不列颠等国的首都地标闪烁着金色光点——这是她与欧洲多国洽谈合作的关键节点。
“沈总,巴黎方面已接入视频。”助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屏幕瞬间切换,法国数字经济部部长勒克莱尔的影像出现在空中,身后是埃菲尔铁塔的夜景。“沈女士,我们对星宁的wi-Fi技术非常感兴趣,”勒克莱尔开门见山,“但法国本土企业对市场准入存在顾虑。”
沈知意轻点桌面,虚拟合约条款在空中展开:“我们提议采用‘技术入股+本地合作’模式。星宁提供核心技术和设备,法国企业负责生产与运营,利润按比例分成。”她调出数据模型,“以巴黎为例,部署星宁wi-Fi后,预计能将城市数字经济增长率提升7%,同时为市民节省40%的网络支出。”
谈判持续到深夜,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隐私等关键问题上反复拉锯。当沈知意提出将部分研发中心设在巴黎,承诺培养本地技术人才时,勒克莱尔终于露出笑容:“这个方案既能带动就业,又能促进技术交流,我相信议会会通过的。”
次日清晨,沈知意顾不上休息,立刻连线英国方面。伦敦金融城的会议室里,英国通信监管局主席琼斯与沃达丰、bt等企业高管围坐一圈。“沈女士,我们更关注产业链整合。”琼斯推了推金丝眼镜,“英国有完善的电子制造基础,希望星宁能将生产环节落地。”
“正有此意。”沈知意切换投影,展示出“三环协同”计划,“我们将在法兰西、大不列颠各建一所合资企业,再选址中欧建立下游产业链园区。”她调出3d模型,园区内智能工厂、物流中心与研发基地错落有致,“英国负责高端芯片制造,法国主攻天线研发,中欧园区整合组装,形成闭环生态。”
为打消英方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星宁当场展示了与欧盟GdpR标准完全兼容的隐私保护系统。技术总监通过远程演示,将一段模拟用户数据在区块链上加密传输,“所有数据均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且星宁无权访问核心信息。”这一操作让在场企业代表频频点头。
两周后,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在巴黎卢浮宫旁的签约仪式上,沈知意与法国企业代表共同按下启动键,虚拟的wi-Fi信号图标在欧洲版图上如星火燎原般扩散。而在伦敦,英国首相亲自出席星宁英国公司的揭牌仪式,称赞这是“中英科技合作的里程碑”。
随着合作推进,星宁的欧洲战略迅速落地。在法国图卢兹,占地10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破土动工,3000名本地工人接受星宁的智能生产培训;英国剑桥郡的研发中心里,量子通信专家与天线工程师组成跨国团队,日夜攻关信号穿透性难题;而在波兰的下游产业链园区,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每小时可组装5000台wi-Fi设备,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各地。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德国某通信巨头以“技术垄断”为由,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沈知意连夜召集法务与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的听证会上,她展示了星宁开放ApI接口的代码库:“我们已向全球开发者开放超200项技术协议,何来垄断之说?”最终,欧盟裁定星宁胜诉,并鼓励其技术标准成为行业规范。
2009年圣诞节前夕,首批欧洲版星宁wi-Fi设备正式投放市场。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市民们排起长队购买售价99欧元的“星耀EU”路由器,包装盒上用法语写着“开启零流量时代”;伦敦街头的咖啡馆、地铁站陆续覆盖免费wi-Fi,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由星宁与英国企业共建”的标语。
沈知意再次召开跨国视频会议时,欧洲各国合作伙伴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勒克莱尔兴奋地汇报:“巴黎的wi-Fi覆盖率已达90%,市民满意度调查高达95%!”琼斯也分享好消息:“英国工厂的订单排到了明年6月,带动周边就业率提升12%。”
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合作数据,沈知意望向窗外京城的灯火。这场跨越万里的协作,不仅让星宁的技术在欧洲落地生根,更构建起了一个互利共赢的智能网络生态。她知道,当wi-Fi信号穿越英吉利海峡,连接起塞纳河畔与泰晤士河岸时,一场关于数字经济的变革,正在古老的欧洲大陆上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