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重建之路的荆棘与曙光
“这些板房地基必须重新加固!”杨悦踩着泥泞的地面,工装裤沾满褐色泥浆,雨靴陷进松软的泥土里发出“咕唧”声。她举起工程测量仪,红色激光束穿透晨雾,指着歪斜的临时安置房对施工队长喊道,“昨夜的余震导致三个墙角出现裂缝,今天必须整改完毕!”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重型机械的轰鸣声,那是推土机在清理战争留下的瓦砾,扬起的尘土与细密的雨丝交织成灰蒙蒙的雾霭。
物资筹备点此刻已成临时指挥部,铁皮屋顶被雨水敲打得咚咚作响。铁皮桌上摊着皱巴巴的重建规划图,边角被反复翻阅得毛边翻卷,五姐妹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眼中都带着血丝。姚小雨将最后一盒压缩饼干分给众人,沙哑着嗓子说:“粮食储备只够维持三天了,难民安置点那边每天新增上百人,老弱病残急需药品和保暖物资。”她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记录旁画满了红色惊叹号,最新一页还沾着咖啡渍——那是昨夜熬夜统计数据时不小心打翻的。
林悦推了推被雾气蒙住的眼镜,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卫星地图在屏幕上展开,深浅不一的红色区域像伤口般触目惊心:“根据地质监测数据,这片区域未来两周仍有发生六级以上余震的风险。我们得把临时医院和学校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安全区。”她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条蜿蜒的路线,“但那边交通不便,物资运输至少要多绕行三十公里,而且沿途桥梁损毁严重,需要临时搭建浮桥。”
雪灵突然放下正在整理的医疗物资清单,清单上“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等药品后面都标注着刺眼的“库存为零”。她声音发颤:“刚接到卫生院电话,有个孩子感染了破伤风,这里没有抗毒素血清……”她的话被杨瑶急促的脚步声打断。摄影师背着满是灰尘的相机冲进来,镜头盖都没来得及扣上,发丝凌乱地贴在汗湿的额头上:“我在塌方区发现了被掩埋的粮仓,不过需要专业设备才能挖掘,而且……”她深吸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附近可能还有未爆炸弹,昨天勘探时我听到了金属探测器的警报声。”
空气瞬间凝固。杨燕将笔重重拍在地图上,笔尖在“老城区遗址”处戳出个小洞,墨水晕染开来像一滴血渍:“联系工程兵部队!同时安排志愿者疏散周边居民。但粮食问题不能等——”她转向林悦,“能否联系临近省份紧急调运?”
“试过了。”林悦调出通讯记录,密密麻麻的通话记录旁标着刺眼的红色叉号,“所有运输通道都被救灾车辆占满,最快也要三天后才能腾出运力。除非……”她突然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走水路。”
“水路?”姚小雨猛地抬头,发梢还滴着雨水,“可河道被战争破坏得不成样子,而且很多桥梁都塌了!上个月洪灾还冲毁了两个码头,现在岸边全是倒伏的枯木和扭曲的钢筋。”
杨瑶却眼睛一亮,快速翻找相机存储卡,屏幕上闪过一张张航拍照片:“我昨天冒雨航拍时发现,旧航道下游有段河道还能通行!虽然要经过三个险滩,但用冲锋舟运输小型物资应该可行。”照片里,浑浊的河水在断裂的桥墩间奔涌,漩涡翻涌着白沫,却隐约露出一条狭窄的可行路线,岸边的芦苇丛中还漂浮着残破的救生衣。
雪灵咬着嘴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但没有专业船员,我们怎么操控冲锋舟?而且险滩水流湍急,太危险了……”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脑海中浮现出被巨浪打翻的船只,以及冰冷河水中挣扎的身影。
“我联系到几位退伍的海军战士。”杨燕举起手机,屏幕上是刚建立的临时联络群,群成员头像旁显示着“退役潜艇兵”“原海军陆战队队员”等备注,“他们愿意义务支援,但需要我们提供防护装备和应急物资。”她转向杨悦,“物资调配方面,你看能不能优先保障?”
杨悦皱眉计算着库存,打开身后的铁皮柜。货架上零散摆放着几盒绷带、半箱矿泉水,最上层的应急灯蒙着厚厚的灰尘:“防护装备勉强够,但应急药品必须省着用。不过……”她突然看向姚小雨,“你不是说家长群里有位潜水教练?他或许能帮忙培训志愿者。”
姚小雨立刻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我现在联系!但培训至少需要两天,粮食……”她的声音哽咽起来,“那些孩子已经在吃野菜充饥了,昨天有个小姑娘因为误食毒蘑菇被送进医院……”
林悦突然拍桌,震得水杯里的水溅出:“我们先启动‘以工代赈’!”她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快速写下计划,字迹潦草却有力,“让难民参与河道清理工作,每工作三小时就能换取一份口粮。这样既能加快清淤进度,又能缓解粮食压力。但必须安排医护人员随时待命,防止血吸虫感染。”
就在这时,物资筹备点的铁皮门被猛地推开,满身尘土的志愿者跌撞着冲进来,脸上还沾着干涸的血迹:“不好了!老城区挖掘现场发生二次塌方,有三名工人被埋!”
“医疗组跟我来!”雪灵抓起急救箱冲向门外,箱内的医疗器械叮当作响。急救箱的背带硌得肩膀生疼,但她顾不上调整,杨瑶紧随其后准备记录救援过程,相机挂绳在胸前剧烈晃动。杨悦留在原地指挥调度,声音通过对讲机传向各个角落:“林悦,联系消防支队和工程兵;杨燕,协调挖掘机和生命探测仪!”她转向姚小雨,“你带志愿者疏散围观群众,防止发生踩踏!注意安抚老人情绪,他们经历过太多恐慌了。”
当救援队伍赶到现场时,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呼救声。钢筋混凝土的废墟中,断裂的钢筋如獠牙般交错,扭曲的水管还在滴着浑浊的污水。雪灵跪在碎石堆上,用双手刨开瓦砾,尖锐的碎石划破掌心,鲜血顺着指甲缝渗出,滴落在灰扑扑的砖块上:“坚持住!我们马上救你出来!”杨瑶将相机架在临时支架上,颤抖的手却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救援瞬间,镜头里,消防员用液压钳剪断钢筋的火花四溅,照亮了被困者苍白的脸。
“这里有生命迹象!”工程兵操作着探测仪大喊。随着挖掘机小心翼翼地挪动巨大的混凝土块,一名工人被抬了出来。他的右腿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雪灵立刻检查伤势:“右腿骨折,有内出血迹象,必须马上送医!”她转头对志愿者喊道:“谁会开车?送他去临时医院!路上注意避开弹坑!”
救援持续到深夜。探照灯的光束在废墟上扫过,照见破碎的家具、散落的照片,还有儿童玩具上沾着的泥土。当最后一名工人被安全救出时,五姐妹瘫坐在满是尘土的地上。杨悦的对讲机突然响起沙沙声:“这里是运输队,水路勘探完成,航道基本畅通,但……”对方的声音顿了顿,“发现两处暗礁,需要爆破清理。暗礁附近水流速度达到每秒五米,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林燕立刻打开地图,铅笔在上面划出危险区域:“我记得附近有个废弃的采石场,或许能找到炸药和雷管。但爆破需要专业人员,而且……”她看向杨燕,“必须得到军方许可。私自爆破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威胁下游村庄安全。”
“我现在联系李卫国。”杨燕起身拨通电话,夜色中,她的身影在探照灯下显得格外单薄。电话接通的瞬间,她几乎是喊着说:“我们需要爆破许可!这是打通生命通道的唯一办法!我保证会做好安全预案,设置三层警戒线!”
等待回复的时间格外漫长。姚小雨蜷缩在角落,抱着膝盖轻声说:“小时候我在老家见过河道爆破,那声音……”她浑身发抖,“会不会吓到安置点的孩子?有些孩子听到汽车鸣笛都会做噩梦。”
雪灵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冷的手指传来:“我们可以提前疏散,在安全区播放音乐掩盖爆炸声。而且……”她看向星空,云层中隐约透出几颗黯淡的星子,“只要能把物资运进来,再大的代价都值得。我今天给一个发烧的老人量体温,他的手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凌晨三点,李卫国的回电终于传来:“爆破许可已批复,但必须在天亮前完成。我会派一个排的兵力协助你们。记住,每包炸药的引爆间隔不能少于三十秒,避免共振。”杨燕放下电话,对众人说:“还有四小时,准备行动!通知所有志愿者穿好救生衣,检查爆破器材!”
河道边,工兵们熟练地安装炸药,雷管的导线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五姐妹带领志愿者设置警戒线,红色警示带在风中猎猎作响。当第一缕晨光染红天际时,随着“轰!轰!”两声巨响,暗礁被炸开,碎石飞溅进河道,激起巨大的水花。冲锋舟发动机的轰鸣声随即响起,满载物资的船只破浪前行,船头劈开的浪花中还漂浮着战争遗留的弹壳。杨悦站在岸边,对着对讲机大喊:“各小组注意,运输队已出发,预计两小时后抵达!密切关注水位变化!”
然而,当船队行至最险的虎跳滩时,意外发生了。巨大的漩涡将一艘冲锋舟卷入水底,物资箱散落江面,白色的药箱、蓝色的食品包装袋在浊流中起伏。雪灵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河水瞬间灌进她的衣领:“我去捞!药品不能丢!”她的声音被浪涛吞没,身影在激流中时隐时现,头发像水草般缠绕在脸上。
“快放下救生圈!”姚小雨哭喊着指挥志愿者。救生圈抛出的瞬间,被漩涡卷向远处。杨瑶则举着相机,一边拍摄一边大声呼救,镜头里,雪灵奋力游向漂浮的药箱,一个浪头打来,她的身影消失在水花中。千钧一发之际,潜水教练出身的志愿者跳入水中,他抓住雪灵的胳膊,将她和几个物资箱奋力推向岸边。
当浑身湿透的雪灵被拉上岸时,她冻得嘴唇发紫,颤抖着说:“还有三个箱子……里面是救命的药品……”话未说完便昏了过去。杨悦立刻组织人员继续打捞,自己则守在雪灵身边,用外套为她取暖,又让人煮了姜汤。她看着昏迷的雪灵,心中涌起一阵后怕:要是再晚一步……
傍晚时分,剩余物资终于运抵。临时医院里,注射了抗毒素血清的孩子转危为安,烧也退了下去。雪灵在病床前醒来,看到孩子红润的小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值了……只要孩子们平安就好。”孩子的母亲握着她的手,泪水滴落在她手背上:“恩人啊,要不是你……”
深夜的指挥部里,油灯在风中摇曳,五姐妹围坐在篝火旁。火焰噼啪作响,照亮了墙上的重建规划图,上面贴满了便签和照片。杨悦看着地图上逐渐完善的重建标记,说:“明天开始,我们要着手搭建永久性住房。但建材短缺的问题……钢筋和水泥的缺口达到了70%,连钉子都快用完了。”
“我联系到了一家爱心企业。”林燕展示着新收到的邮件,屏幕上的文字在火光中明明灭灭,“他们愿意捐赠预制板,但需要我们自己运输。不过运输车辆严重不足,现有的卡车都在超负荷运转。”
杨瑶突然站起,眼中闪烁着光芒,从背包里掏出一叠图纸:“还记得被炸毁的那座桥吗?残留的钢材可以回收利用!”她展开一张手绘图纸,上面画着简易的钢结构房屋,标注着详细的尺寸和承重数据,“我设计了简易的钢结构,既能加快建房速度,又能节省材料。而且这种结构抗震性能良好,经过三次模拟测试都通过了。”
雪灵也来了精神,手机屏幕亮起:“我采访过一位建筑师,他愿意远程指导施工。”她举起手机,屏幕上是正在通话的视频窗口,背景音里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他说这种结构在抗震方面也很有优势,还提供了一份施工安全指南。”
姚小雨看着众人疲惫却坚定的脸,突然说:“等战争结束,我们在这里建一所学校吧。就叫‘希望小学’,让孩子们再也不用在帐篷里上课。我想给他们建一间图书室,摆满童话书,还有宽敞明亮的教室。”
杨燕将手搭在她肩上,火光映得她的脸庞温暖而柔和:“不仅要有学校,还要有医院、图书馆……”她望向远处正在重建的灯火,那里有挖掘机的灯光、临时帐篷的烛火,“这片土地会重新焕发生机,因为有我们,有每一个不愿放弃的人。哪怕前方还有无数困难,我们也会一步一步走下去。”
篝火噼啪作响,照亮了五姐妹的脸庞。在重建的漫漫长路上,她们知道,前方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并肩前行,就一定能迎来曙光。而她们此刻的坚守,终将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种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