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应天府,本应是一片祥和之景,然而,一桩突如其来的刺杀案,却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搅得风云变幻。
朱元璋正在乾清宫中全神贯注地审阅奏章,手中朱笔不时在奏章上圈圈点点。蒋瓛如一阵疾风般匆匆闯入,“扑通”一声重重跪地,声音因惊恐而微微颤抖:“陛下,大事不妙!皇太孙微服私访,在青楼与户部尚书赵勉之子赵康起了争执,那赵康竟怀恨在心,派人围堵皇太孙,混乱之中,更有刺客对皇太孙下手!”
朱元璋听闻此言,手中朱笔“啪嗒”一声坠落在地,整个人如遭雷击,猛地从龙椅上弹起。“大孙!”他在心中狂吼,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停止了转动,唯一的念头就是孙儿的安危。双眼瞬间瞪得滚圆,眼中怒火熊熊燃烧,仿佛要将眼前一切焚烧殆尽。他气得浑身微微发抖,龙袍在身后烈烈作响,犹如愤怒的雄狮般咆哮道:“什么!咱大孙怎么样?伤到了没?”那声音犹如洪钟,在乾清宫内回荡,震得殿内众人耳膜生疼。
“可千万别有事!”朱元璋在心中暗自祈祷,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蒋瓛赶忙将头伏得更低,战战兢兢地回禀:“陛下稍安,皇太孙福泽深厚,并无大碍。随行的傅让与曹国公李景隆拼死护住,陛下暗中安排的暗卫也及时赶到,才化险为夷。皇太孙还抓了几个刺客活口。”
听到朱雄英无恙,朱元璋原本紧绷的身体像泄了气的皮球,微微放松,高悬的心稍稍落下。但紧接着,怒火再次“轰”地一下燃了起来,“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竟敢有人对咱大孙下手,简直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他心中怒不可遏,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抽搐,怒不可遏地一脚狠狠踢翻身旁的凳子,那凳子“哐当”一声倒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他咬牙切齿地咆哮道:“这个赵康,简直是胆大包天!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竟敢对朕的皇太孙下手,传朕旨意,即刻将赵康砍了。朕要让所有人知道,敢动朕的孙儿,就是这个下场!”
“哼,这赵康如此大胆,背后说不定还有人指使,绝不能轻饶,必须杀鸡儆猴,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再有非分之想。”朱元璋心中杀意已决。
蒋瓛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只连连应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那声音中满是敬畏与惶恐。
朱元璋余怒未消,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那赵勉身为户部尚书,儿子如此张狂,他怕是也脱不了干系。”朱元璋心中思索着,又厉声道:“你即刻去查,仔仔细细地查,看看他还有没有贪污等不法的证据!”
蒋瓛赶忙磕头,额头在地面上磕得“砰砰”作响:“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办,哪怕掘地三尺,也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还有,那些刺客背后必定有主谋,绝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朱元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接着说道:“你顺着这条线索,给朕深挖下去,一个都不许放过!不管牵扯到谁,哪怕是皇亲国戚,也要给朕揪出来!若敢有懈怠,朕扒了你的皮!朕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朕的地盘上兴风作浪!”
蒋瓛忙不迭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
朱元璋又道:“去传皇太孙即刻进宫见朕。”蒋瓛领命,如蒙大赦般匆匆退下。
不多时,朱雄英火急火燎地赶来,一进乾清宫便跪地行礼:“爷爷,孙儿给您请安。”
朱元璋几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朱雄英的肩膀,那双手虽布满老茧,却充满力量。他上上下下打量着朱雄英,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心疼,嘴里念叨着:“大孙啊,让爷爷好好瞧瞧,伤到哪儿没?”
看着孙儿安然无恙,朱元璋心中感慨:“还好咱大孙没事,看来暗卫暗中的保护还是起了作用。”
朱雄英笑着宽慰道:“爷爷放心,孙儿毫发无损。倒是让爷爷操心了,孙儿知错。”
朱元璋拉着朱雄英的手,坐在龙椅旁,脸上的表情稍缓,但仍带着几分严肃,板着脸说道:“你还知道错!微服私访这么大的事,也不跟爷爷说一声,差点酿成大祸。你要是有个闪失,叫爷爷怎么活!你这孩子,总是这么不让我省心。”
“唉,大孙毕竟还年轻,忽略了人心险恶。”朱元璋心中无奈地叹息。
朱雄英赶忙赔笑道:“爷爷,孙儿想着微服出行,能亲眼看看民间真实状况,更好地为日后治理国家做准备,一时疏忽,没考虑周全,让爷爷担忧了。不过经此一事,孙儿定当吸取教训,往后行事必定小心谨慎。”
朱元璋无奈地叹了口气,拍了拍朱雄英的手,说道:“你呀,还是太心急了。这天下迟早是你的,可你得稳扎稳打。这次若非有暗卫,后果不堪设想。”
“大孙心思缜密,希望他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日后行事更加稳重。”朱元璋心中默默期许。
朱雄英神情凝重,说道:“爷爷,孙儿心中有数的,孙儿此次去了青楼,还得知一些惊人之事。孙儿觉得,父亲的去世和孙儿之前的生病,或许并非偶然。吕氏可能只是个棋子,背后似乎另有黑手操控着一切。”
朱元璋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与震惊,“竟有此事?你且细细说来?”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爷爷,孙儿在青楼与刘伯温的孙女瑶姬密谈,瑶姬说他爷爷刘伯温留下话语,他察觉些许端倪。父亲和孙儿之事,背后之人谋划已久,吕氏或许只是被利用,来达成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朱元璋震惊道:“刘伯温不是很多年前就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