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七年,应天府表面繁华,实则暗流涌动。朱雄英主张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极大地冲击了江南士族的利益。这些士族在江南地区盘根错节,掌控着大量土地、财富与人脉,新政的实施,无疑是对他们固有利益的“掠夺”。
一日,他们齐聚在吕本奢华的府邸,商讨应对之策。厅中气氛凝重,一名身着华丽锦袍、头戴乌纱帽的江南士族文官,神色焦急地双手抱拳,对坐在主位的吕本说道:“中丞,如今这局面,您看我们该如何是好?”此人在江南士族中颇具影响力,家中产业涉及田庄、商铺无数。新政推行后,田赋增加,商税调整,他家产业利润大幅缩水,损失惨重,眼神中透着精明与焦虑。
吕本眉头紧锁,手缓缓抚着胡须,沉思良久后开口:“我想想该如何是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说着,在空中狠狠做了一个杀的动作。吕本平日里在朝中就是个手段颇多、党羽众多、人脉广泛的人物,此刻面容清瘦,目光深邃锐利,眼神中闪烁着决绝与疯狂。
众人听后心中一惊,想到朱元璋的赫赫威名,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一个身材微胖、脸颊圆润的中年士族,声音颤抖地说:“这……这怕是不行吧?陛下对皇太孙的宠爱,那可是有目共睹的。”此人在江南经营着庞大的商业网络,从丝绸茶叶到瓷器杂货,新政的税收调整让他利润大幅缩水,满心担忧自己的提议招来杀身之祸。
“没说我们动手。”吕本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狠狠地说,“据我所知,最近好多北元余孽都在应天府伺机刺杀那位。他们领头的是我前朝的同僚,我们找一些可靠的人去联系。”他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就这么办!只要他死了,允炆就有机会了,日后各位荣华富贵还少得了吗?东窗事发,责任我一人承担。只求各位照顾照顾我的外孙允炆。”
“大人,大义!吾等佩服。”众人纷纷抱拳回应。其中一些人面露犹豫之色,但在众人的附和声中,也只能随声应和。他们或是为了家族利益,或是被吕本的气势所迫,就这样参与进了这场危险的阴谋。
然而,他们的密谋没能逃过朱元璋的眼线。不久,朱元璋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面色阴沉地看完密信,随后递给一旁的朱标。朱标刚看几眼,便暴跳如雷,大声骂道:“这群畜生,敢杀我儿!”朱标身材高大,面容方正,平日里性格宽厚温和,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朝中威望颇高,但此刻爱子面临危险,眼中满是怒火,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标儿,稳住。”朱元璋沉声道,“玉不琢不成器,咱本是留着江南士族给雄英当磨刀石的。凭他们也能刺杀得了雄英?”他站起身,眼神透着威严与霸气,“传旨:徐增寿、廖权、廖镛补充到太孙亲卫中,曹国公李景隆从左军都督府调兵负责皇太孙安全。总体安全由九江负责。蒋瓛给你们三天时间把北元余孽给朕找出来!可惜允恭跟天德在北平前线,这孩子天生沉稳,去雄英身边更好,不过磨练磨练也不错。”
此时,风暴中心的朱雄英正在应天府的田地里,与百姓们一起体验新修的水利灌溉设备。他身着朴素布衫,头戴斗笠,脸颊被烈日晒得微微发红。不管前世还是现在,他都未曾体验过种地,此时只觉得种地比练武累得多。在烈日炙烤下,他弯着腰插秧,感觉面前的土地无穷无尽。他深知农民若吃不饱,绝对会出大乱子,这关乎大明的根基。
朱雄英在田边棚子里休息,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水时,李景隆带着徐增寿、廖权、廖镛来到棚子。李景隆身姿挺拔,面容英俊,一袭黑色劲装更衬得英姿飒爽。他单膝跪地,朗声道:“臣,李景隆带徐增寿,廖家两兄弟奉命前来保卫太孙安全。”
朱雄英看着眼前一表人才的李景隆,心中暗忖:“这真的是一代战神吗?应该是演员。以前没学习兵法觉得指挥人员很容易,学习兵法之后,能指挥几十万大军作战,绝非草包可以做到。这里面可能一部分是纸上谈兵,一部分纯纯的演员啊。”
“九江表哥,都是自己人,快起来吧,赐座!”朱雄英笑着说道,脸上带着几分亲切。
“这次老爷子听说有人要刺杀你,派我们来保护你。”李景隆一边起身坐下,一边对朱雄英说,声音低沉有力,虽有些军人的干练但也透着富家子弟的玩世不恭。
“不怕,有表哥和增寿,还有廖家二位兄弟,谁能近我身啊。”朱雄英自信地说。
徐增寿站在一旁,面容清秀,眼神透着灵动与聪慧。他与朱雄英自幼一起习武、读书、长大,关系十分亲密,此刻听到朱雄英的话,笑着说:“那是自然,殿下武艺也不差,再加上我们,定能保殿下周全。”
“德庆侯不用拘谨,带弟弟坐下吧。”朱雄英对廖镛说道。
廖权和廖镛兄弟二人身材魁梧,肌肉结实,一看就是孔武有力之人。廖镛抱拳说:“保护殿下是我们的责任,不能放松!”说完,他和廖权便站到朱雄英身后,一边一个,警惕地看着周围。廖权继承了祖父廖永忠的侯爵爵位,性格沉稳,作战经验丰富,曾跟着朱雄英去平定过云南,在水战方面有着卓越才能,多次跟随水师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廖镛则稍显年轻气盛,但同样勇猛无畏,曾担任散骑舍人,在亲军中崭露头角。
“做的很好,但是我们要做到外紧内松。”朱雄英说,“现在不一定有人暗杀我,就算有,你们这样他们怎么敢动手,不要表现得有所防备。你们放心,孤自幼跟徐家两兄弟习武,也不是吃素的。”两兄弟听完,才稍微放松了一些。
众人闲聊起来,话题从田地里的庄稼聊到朝堂上的局势。朱雄英虽身处阴谋的漩涡中心,却显得十分淡定。他深知自己背后有强大的力量支持,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最终都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将凭借智慧和勇气,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棚外,阳光依旧炽热,百姓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一切看似平静,却又暗藏波澜。朱雄英看着眼前景象,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百姓的安宁,让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而这场围绕着他展开的刺杀与反刺杀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
随着时间推移,应天府的气氛愈发紧张。锦衣卫倾巢而出,在城中四处搜寻北元余孽的踪迹。大街小巷布满暗哨,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起一阵骚动。这些锦衣卫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眼神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吕本这边,也在紧张地安排着与北元余孽的联系。他在密室中找来几个平日里最信任的心腹,这些心腹或是他的门生故吏,或是家族中的死士,秘密地交代任务。这些心腹个个神色凝重,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一旦被发现,不仅自己性命不保,整个家族都将遭受灭顶之灾。但在吕本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执行。
朱雄英依旧每日在田间忙碌,与百姓们一同劳作,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向他们传授一些新的种植技术。他身边的李景隆等人时刻警惕着,但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他们陪着朱雄英在田间穿梭,与百姓们交谈,偶尔还帮着干一些农活。李景隆虽为武将,但干起农活来也有模有样,赢得了百姓们的称赞。
廖权和廖镛兄弟二人,虽然对水战十分精通,但在陆地上保护朱雄英也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时刻留意周围的动静,对每一个靠近朱雄英的人都进行仔细观察。廖权沉稳冷静,遇到突发情况总能迅速做出判断;廖镛则更加勇猛,一旦发现危险,便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在田间鬼鬼祟祟,廖镛立刻上前将其控制,经过一番审问,才发现是个迷路的农夫。
徐增寿凭借自己的聪慧,在暗中协助李景隆制定各种防御计划。他与朱雄英关系最为亲密,时常在闲暇时与朱雄英探讨兵法和治国之道。他深知朱雄英的抱负和才能,也决心全力辅佐他,查阅各种典籍,结合实际情况,为李景隆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各方势力都在暗自较劲。朱元璋在宫中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坚信自己的安排万无一失,但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每日听取锦衣卫的汇报,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朱标则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一方面担心儿子的安危,另一方面也对江南士族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不已,在东宫来回踱步,恨不得亲自去保护儿子。
终于,在锦衣卫的不懈努力下,北元余孽的藏身之处被发现了。他们隐藏在应天府郊外的一处废弃庄园里,平日里极少外出,与外界的联系也十分隐秘。但锦衣卫还是通过蛛丝马迹,找到了他们的踪迹。这个废弃庄园四周荒草丛生,围墙破败,里面暗藏玄机。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只是加强警卫,并未有后续行动。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眼神中透着深不可测的意味。他在谋划着一场更大的棋局,这场棋局关乎着大明的未来,关乎着江山社稷的稳固。而朱雄英,这位身处风暴中心的皇太孙,也将在这场棋局中,逐渐成长,走向属于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