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合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双方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交流与融合,而是开始共同制定应对宇宙危机的详细计划。
在联合会议上,人类代表团和外星文明代表围坐在一起,对着巨大的全息宇宙地图展开深入探讨。外星文明凭借其丰富的经验,详细阐述了他们对宇宙级灾难发展趋势的预测。他们指出,这场灾难源于多个星系核心区域的能量失衡,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星系陷入混乱,最终可能威胁到整个宇宙的稳定。
基于这一认识,双方确定了首要目标:稳定那些能量失衡的星系核心区域。外星文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他们掌握的“能量锚定”技术,在星系核心周围建立起强大的能量场,以平衡异常的能量波动。人类科学家在仔细研究后,提出了一些补充建议,认为可以结合人类研发的“量子共振调节器”,进一步精确调整能量场的频率和强度,提高稳定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设备和资源。外星文明利用他们先进的空间建造技术,开始在目标星系附近构建巨大的能量锚定设施框架。与此同时,人类则全力投入到量子共振调节器的量产工作中,地球上的各大科研基地和工厂开足马力,夜以继日地生产着关键部件。
在人员协作方面,双方也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外星文明派遣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协助人类理解和应用能量锚定技术;而人类则选派了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前往外星文明的建造现场,参与能量锚定设施的组装和调试工作。这种跨文明的合作模式,虽然面临着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但双方都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积极沟通,努力克服困难。
在合作推进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次,在能量锚定设施的关键部位安装过程中,外星文明的设备出现了故障。由于该设备的技术过于先进,人类工程师一时难以理解其内部结构和故障原因。外星文明的技术专家们迅速组成抢修小组,但由于故障较为复杂,一时间也难以解决。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年轻的人类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通过对设备运行原理的深入研究,结合人类在类似领域的一些经验,建议尝试采用一种迂回的修复方法。起初,外星文明的专家们对这个提议持怀疑态度,但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论证后,决定尝试一下。令人惊喜的是,这个方法竟然奏效了,设备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行。这次经历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难题,更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信任和尊重,让彼此看到了不同文明思维方式在合作中的互补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锚定设施和量子共振调节器逐渐完成部署。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目标星系核心区域的能量波动开始出现稳定的迹象。监测数据显示,异常的能量释放逐渐减少,星系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了显着提升。这一阶段性成果让人类和外星文明都备受鼓舞,他们深知,虽然前方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就有希望成功应对这场宇宙危机,守护整个宇宙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