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盛夏,蝉鸣在老旧的电线杆上此起彼伏,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这片充满希望与变革的土地上。陈宇站在自家那略显破旧的小院里,望着手中那份从城里带回来的商业计划书,心中五味杂陈。
一旁的苏瑶,轻轻擦拭着额头的汗珠,关切地问道:“陈宇,这计划书真能行?”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碎花布衫,简单的马尾辫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担忧。
陈宇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苏瑶:“能行!如今改革开放的浪潮正猛,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一定能过上好日子。”陈宇经历过未来,深知此刻机遇难得,他的眼神里透着重生者独有的自信与果敢。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刘峰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陈宇,不好了!赵宏那家伙到处跟人说,你这计划不靠谱,还说你是想坑大家的钱!”刘峰身材魁梧,说话声如洪钟,此刻满脸焦急,额头上青筋暴起。
陈宇皱了皱眉头,心中涌起一股怒火。赵宏是村里出了名的保守派,一直对陈宇那些大胆的想法嗤之以鼻。“他懂什么!”陈宇低声骂道,“刘峰,别慌,我们得想办法让大大家相信我们。”
苏瑶咬了咬嘴唇,说道:“要不,我们把村里有威望的老人都请来,开个会,把计划详细说说?”
陈宇眼睛一亮:“好主意!苏瑶,还是你脑子转得快。刘峰,你去把李大爷、王伯他们都请来,我准备准备资料。”
很快,小院里就聚满了人。李大爷坐在院子中间的那张旧木椅上,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说道:“陈宇啊,大家都知道你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可这做生意,风险大着呢,你可得想清楚。”
陈宇站在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大爷大妈们,叔叔伯伯们,我知道大家担心啥。但你们看看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到处都在搞建设。咱们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还像以前一样守着这几亩地,啥时候能过上好日子?”说着,他展开计划书,开始详细讲解起来。
“我们打算办个小型加工厂,专门生产塑料制品。现在市场上对塑料制品的需求可大了,而且成本低,利润高。只要我们做好质量,销路肯定没问题。”陈宇说得头头是道,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然而,赵宏却在一旁冷笑着:“说得好听,你有经验吗?万一亏了,大家的钱可就打水漂了!”
陈宇看向赵宏,不卑不亢地说:“赵宏叔,我承认我没经验,但我可以学。而且我已经联系了几个买家,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关,他们愿意长期合作。”
这时,王伯开口了:“陈宇这孩子,我看着长大的,他做事踏实,我信他。要不,咱们就试试?”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意见逐渐分成了两派。支持陈宇的人觉得他的想法有道理,值得一试;反对的人则担心风险太大,万一失败,大家多年的积蓄就没了。
苏瑶悄悄拉了拉陈宇的衣角,小声说:“要不,我们先少投点钱,试试水?”
陈宇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大爷大妈,我理解大家的担心。这样吧,我们先小规模地试试,如果成功了,再扩大规模。愿意跟我一起干的,就把钱投进来;不愿意的,也没关系。”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有一半的人决定跟着陈宇干。虽然人数没有达到陈宇的预期,但他已经很满足了。“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陈宇激动地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宇和苏瑶、刘峰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购买设备,招聘工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资金紧张,设备运输出现问题,工人技术不熟练……但每一次,陈宇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带领大家一一克服。
苏瑶负责财务和后勤工作,她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刘峰则带着工人们日夜赶工,安装设备,调试机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加工厂终于在一个月后顺利开工了。
当第一台机器开始运转,生产出第一批塑料制品时,陈宇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只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充满了信心。
然而,市场的竞争远比陈宇想象的激烈。他们的产品虽然质量不错,但知名度不高,销路并不好。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货物,陈宇心急如焚。
“陈宇,要不我们去城里的批发市场看看,找些经销商帮忙代销?”苏瑶提议道。
陈宇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他和刘峰带着样品,来到了城里的批发市场。他们一家一家地拜访经销商,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产品。但大多数经销商都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产品不感兴趣,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
一天下来,陈宇和刘峰一无所获,疲惫地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刘峰有些气馁地说:“陈宇,这可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要失败了?”
陈宇拍了拍刘峰的肩膀:“别灰心,我们再想想办法。总会有机会的。”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从他们身边走过,不小心碰掉了陈宇手中的样品。中年人连忙道歉:“不好意思,小伙子,没摔坏吧?”
陈宇捡起样品,笑着说:“没事,您看,这是我们厂生产的塑料制品,质量可好了。”说着,他把样品递给中年人,详细介绍起来。
中年人饶有兴趣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陈宇一一作答,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态度让中年人对他印象深刻。
“小伙子,我看你挺有诚意的,这样吧,我是一家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我可以先拿一批货回去试试。如果销路好,我们再长期合作。”中年人说道。
陈宇和刘峰喜出望外,连忙道谢。他们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回到厂里,陈宇和苏瑶立刻组织工人加班加点,赶制订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货物按时交付。没过多久,好消息传来,百货公司的这批货卖得很好,对方要求再下一批更大的订单。
加工厂终于迎来了转机,生意逐渐走上了正轨。看着忙碌而充满生机的工厂,陈宇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信任和努力,也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1983年,陈宇和他的伙伴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