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姜兰坐在铜镜前梳发,想着白天祁无寒对她说的话。
他说日后她若是遇到了麻烦,而那时他又不在京城,她可来花间小筑找这儿的老板,对方之前欠他一个人情。
她问他是不是又要离开京城了,他却没正经地问她是不是舍不得他,把她逗得脸红后,又一脸认真地问她,他什么时候能上门提亲?
她也不好意思说具体日子,红着脸说再等等,他哄着她一定要给个答复,要不然明天就上门去提亲,她红着脸说要等她大哥回来。
“好,等大哥回来后,我就上门提亲。”
这是祁无寒当时的答复。
姜兰出神地想着这句话,想着想着又脸红了,她瞧了一眼铜镜中的脸,眉眼间皆是笑意。
看着镜中那张眉眼俱笑的脸,她嘴角又勾起丝笑,心中雀跃不已,就像有只百灵鸟在心头欢快的歌唱......
然后她从镜中瞧见青儿和桂儿都偷笑了一下,便收了收嘴角的笑意,又回头瞧了两人一眼,两人都转身去整理床上的被褥,将早已铺好的被褥这儿拍拍那儿拍拍,装作很忙的样子。
姜兰过来歇息时,青儿跟她说起一件事。
今天上午管小厨房的柳婶子过来了一趟,特意做了绿豆糕送过来,青儿也没告诉她姜兰出门了,问她有什么事?
柳婶子说是想起来姜兰小时候最爱吃这绿豆糕,现在天气热了,这绿豆糕正好清热解暑,想送进屋里去,被青儿拦下了。
青儿说姜兰用过早膳后有些困,在屋里歇着,柳婶子便没进去打扰了,跟青儿说日后有什么想吃的,只管告诉她,然后又带着绿豆糕回去了。
“我看她就是想巴结小姐,之前也没见她这么殷勤过来送吃的?”桂儿对于柳婶子这种套近乎的行为颇有些不满,之前让她做点好的还得说好话倒贴钱,弄得她跟主子一样,现在知道讨好巴结了,真是墙头草。
青儿分析道:“想必是因为夫人不在了,咱们府里现在是小姐管家,怕小姐找她算账,这才巴巴地来讨好小姐。”
两人说话时,姜兰思索着一件事。
等青儿说完后,她问柳婶子在府里待了多久了,桂儿摇摇头表示不知道,青儿说对方是府里的老人了,来府里的时间比她都久,又想起来一件事,说对方还有个小女儿,之前听说病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府里?
不知想到了什么,桂儿气得一跺脚,“我知道了,她肯定想把她女儿塞进咱们院子里来服侍小姐,想着跟在小姐身边吃好的穿好的,真是打得好算盘!”
青儿道:“那我明天过去看看,看人还在不在府里?”
姜兰想了一下,让青儿明天直接把柳婶子请过来,她有话要问问对方。
第二天早膳后,青儿便将人请过来了,柳婶子一见到姜兰就夸张地惊叹一声,“哎呀!我的天爷呀!小姐真是女大十八变,变得比那画上的人还好看~”
瞧着柳婶子那好似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夸张样子,青儿偷笑了一下,桂儿心里更气恼了,嘀咕了一句马屁精。
姜兰听完一番夸张的恭维后,也客气地说道:“听说婶子是府里的老人了。”
柳婶子忙不迭地答应了一声,笑得更殷勤了。
姜兰示意了一下,青儿搬来一个凳子给她坐,柳婶子愈发得脸,坐下后腰板都挺直了一些,然后青儿拉了一下桂儿的衣裳,桂儿虽然心里不乐意出去,但姜兰之前交代过,她便和青儿一块退下了。
出来后,桂儿担心姜兰会被柳婶子的花言巧语蒙蔽,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青儿打趣她是杞人忧天。
“放心吧,小姐比咱们都聪明着呢,就算柳婶子说一屋子的花言巧语也蒙蔽不了小姐。”
屋里,姜兰提起昨天的绿豆糕,顺势问起小时候的事,说她都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最爱吃绿豆糕了。
柳婶子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跟她说起来,说她小时候可乖巧懂事了,不哭也不闹,不像别的孩子一样调皮捣蛋,还说她和自己的小女儿珠儿玩得好,还教珠儿认过字。
见话题扯到她小女儿身上去了,姜兰便顺势问了一句,珠儿还在不在府里,这时她注意到柳婶子的神色变得有些不自然,像是其中有什么隐情。
旋即柳婶子又讨好地说珠儿手脚勤快,人也老实,要是姜兰能再多教教她,自己感激不尽。
姜兰考虑了一下,让柳婶子明日先将人领过来,她看过后再说。
柳婶子觉得这事八九不离十了,兴高采烈地要回去告诉珠儿这个好消息,刚起身准备告退,姜兰又问了一件事。
“婶子可还记得我小时候是不是掉进过水里?”
听到这个问题,柳婶子明显一惊。
姜兰从她的反应中便知道了答案,自从上次在将军府被崔静姝一行人推进水里后,她脑海里偶尔会浮现出一些零星而模糊的片段,让她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小时候是不是也掉进过水里?
柳婶子心下琢磨了会儿,觉得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现在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便将当时知道的都告诉了姜兰。
当时姜兰还只有六岁,那年她祖母去世了,姜慎也从书院赶回来了。
虽然书院有条不近人情的规定,不论喜事还是白事,都不得告假,但也并非死不讲理,当姜慎向山长说明告假的缘由后,山长也准假了。
长者辞世,作为晚辈理当回家祭奠,此乃人伦纲常。
当时府里在办丧事,下人一个不留神,让姜兰自己跑出去了,结果让她就不小心掉进水里了,所幸被姜慎及时发现将人救了上来,之后她又足足昏迷了两天,当时府里的下人都以为她醒不过来了,都预备着再办一场丧事。
所幸上天眷顾,她还是醒过来了,只是醒来后就失忆了,大夫说可能是掉进水里的时候磕到了脑袋。
之后张氏就吩咐府里的人都不准再提起这件事,免得让姜兰想起来了又被吓坏了,违者杖责二十,再赶出府去。
所以也没人敢在姜兰面前提起这件事,加上她又想不起来了,是以她对这件事一点印象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