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把抓起砚台,准备扔出去泄愤,但在即将砸下的瞬间,他停住了。
朱高煦深吸了几口气,又把砚台放回桌上。
本来他是想摔砚台发泄的,但一想到要是真的摔了,动静太大,外面的士兵肯定会听见。
到时候要是被朱棣注意到,恐怕会更加厌恶自己!
想到这里,朱高煦只能强忍着怒火。
把砚台放回去后,朱高煦还是气得胸口起伏不定。\"朱,瞻,基!”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低吼着,声音里满是愤怒和不满,牙齿咬得咯吱作响,每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外人听来,还以为朱瞻基和朱高煦之间有着天大的仇怨呢。\"这一回,我是绝不会让你如意的!”
朱高煦瞪着眼睛,好像在发誓似的,说得特别认真,每一个字都像是咬碎了吐出来的一样。
鞑靼部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听说朱瞻基要去对付瓦剌部,他们心里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这朱瞻基到底有多厉害,咱们是见识过的,这一回,阿鲁台怕是要倒霉喽。”
布鲁克齐差点儿笑出声来。
鞑靼和瓦剌两部总是摩擦不断,现在见瓦剌部快撑不住了,他们能不高兴吗?
布鲁克齐和脱脱不花面对面坐着,屋里只有他们两个。
跟布鲁克齐一样,脱脱不花一听说这事,心里也乐开了花。
不过,一想起另一件事,脱脱不花就忍不住有点生气,“大明竟然想让我们鞑靼的勇士跟瓦剌的精锐硬拼!”
这样下去,鞑靼的力量肯定会削弱不少,而明军就能轻松占便宜了。
布鲁克齐听到这话,叹了口气,“可汗,咱们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如今鞑靼的勇士大多归了大明,他们怎么安排咱们都插不上手了。”
作为一个被打垮的小部落,哪还有资格插嘴?就算说了,人家也不一定搭理你,搞不好还会被骂一顿呢。
脱脱不花一脸愁容,张了张嘴,最终也只能深深叹口气。\"可汗,至少咱们保住了鞑靼。”
布鲁克齐安慰道。
这时,在鞑靼部落的集市上,
一群明军士兵正在四处闲逛。
他们走到一家卖金银首饰的店门口。
老板一看七八个穿明军制服的士兵大大咧咧地进来,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迎上去:“几位军爷,有什么事吗?”
一个士兵直接把老板推到一边,走上前站在柜台旁边,伸手就开始翻看首饰。\"老板,你这首饰看起来还不错。”
那些明军士兵绕过老板,开始仔细打量起那些首饰。
这些首饰确实好看,虽然大多是银质或镀金的,但样式都很精致。
老板被撞得腰酸背痛,也不敢吱声,擦了擦额头的汗,急忙说道:“几位军爷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他话音未落。
七八个明军士兵已经各自挑选了几件首饰,其中还有金器,拿起来就朝门口走去。\"哎!”
老板一看,赶紧追上去喊:“几位军爷,这……这……”
但那七八个明军士兵完全不理他,就像没看见一样。
这些都是店里最贵的首饰,虽然在草原上不算最稀罕的东西,但对于从中原来的他们来说,自然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钱。
老板心疼得不行,哪里肯就这样放他们走,只好硬着头皮要求他们付钱。
领头的兵卒皱眉怒喝:“再纠缠,真砸了你们店赔钱!”
掌柜急得直冒汗,对方却冷笑:“抢个首饰就喊冤?当初抢咱们百姓时怎么没想起这个规矩?”
说着把刀重重拍在门框上。
掌柜吓得缩到柜台后,连大气都不敢喘。
最后那帮明军拿了首饰扬长而去,最后一个还回头骂掌柜:“竟敢打劫咱们大明子民!算你走运没砍你脑袋!”
这种事时有发生,在鞑靼各处都可见到。
朱瞻培刚踏出营帐,就有人慌张跑来说:“将军,有明军抢鞑靼东西,抢资源!”
一听这话,朱瞻培气得脸都红了。\"这种事多吗?”
虽然是疑问,却带着怒意。
来报信的兵卒心头一颤,忙答:“挺多。”
他偷偷瞥了眼朱瞻培脸色,果然,这问题很严重。
朱瞻培眉头紧皱,眼神凌厉,浑身透着一股杀气。
可他并未立刻阻止那些士兵。
他知道这些人可能是被贪念冲昏头脑,也是在发泄对鞑靼人的怨恨。
明军尤其是边疆的老兵,对外族一直怀恨在心。
这些年,鞑靼骑兵隔三差五闯入大明边关,轻则抢财,重则掳妻女、毒打甚至杀害百姓,这样的事数不胜数。
因此,明军和百姓对鞑靼人都恨得牙痒痒。
虽然如今明军占了上风,鞑靼看似被打压,但之前鞑靼也没少侵略明边疆,抢百姓财物,多年下来不知掠夺了多少。
所以,朱瞻培理解他们的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有道理。
但是!
作为领导,他不能纵容这种事!
即便大明想在此地建城,也需要鞑靼人配合,不然新来的汉人也不知如何生存。
况且鞑靼已经归降了明军!
这事要是传出去,以后再想招降其他地方,恐怕没人会愿意投降了。
士兵见朱瞻培沉默许久,试探性开口:“将军,他们就是……”
朱瞻培听出他的意思,直接打断:“我知道了,死了人没?”
“没有的事,绝对没有。”
士兵急忙说道。
看到这话,朱瞻培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给我盯着点,别让那些家伙太嚣张了。”
士兵一听,心里一宽,赶紧应道:“是!我这就去办!”
朱瞻培没再多说,直接去找朱棣了。\"瞻培?这是怎么了?”
朱棣有些疑惑地问,“刚刚才见过你,现在又跑来干嘛?”
两人刚谈完没多久,朱瞻培就匆匆赶来,看来事情不小。\"刚才有人来报,说咱们的人在抢鞑靼百姓的东西。”
朱瞻培表情严肃,语气也很沉重。
听闻此言,朱棣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又是刚才那事?”
“估计是吧,这些兵心里头对鞑靼人早就窝着火呢。”
朱瞻培皱眉答道。
朱棣冷笑一声,“有气也不能这么干!”
“是不是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了?”
朱瞻培摇摇头,“应该还没闹大,至少没伤人性命。”
“不过得赶紧处理,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再这样下去,鞑靼的老百姓非造反不可。”
“到时候两边真打起来,光是士兵和鞑靼人的冲突还不算什么,要是传出去,对我们很不利。”
朱棣揉揉太阳穴,他也清楚,无论是士兵对鞑靼人的怨气,还是这事传出去的影响,都是麻烦。
但这件事太复杂,牵涉太多,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要是不让这些士兵这么做,他们心里肯定会有怨气。”
朱棣曾在军营待了很久,深知士兵们的心理。
要是把这事完全堵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大家积怨更深,久了军中必定出乱子。
朱瞻培点点头,“皇爷爷,要不咱们只管住一半?”
“这些士兵心里有气很正常,谁不对鞑靼人总是骚扰咱们边境生气呢?”
“不过抢掠也不能太过分,拿点东西是可以的,但不能太过。”
朱棣瞬间明白了朱瞻培的意思。\"就是要限制他们抢掠的程度?”
“没错,不要太过分,就算损失些财物,鞑靼的老百姓虽然不高兴,但也还能承受。”
“这样,士兵们既能发泄一下,也不会真的跟鞑靼部落开战。”
“而且,即使这事传出去,其他部落知道了,我们以后对付他们时,他们也不会太反抗。”
“毕竟,打了败仗,损失点财物,还不至于致命,他们能忍。”
朱棣思索片刻,同意了朱瞻培的想法,“就这样办!”
当天,
朱棣的命令就传达下去了。\"听说军营里不准抢女人,也不准断人活路,要是有人做这些事,抢女人的打一百板子,断人活路的打两百板子!”
命令一下,鞑靼部落的人总算松了口气。
军营里虽然有人嘀咕,但也没什么大的反对,大多数士兵也都接受了这个规定。
皇帝的旨意虽然没让咱们折腾得太厉害,但总的来说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对,谁也没说不能抢鞑靼那些混蛋的东西。
呸!这些年鞑靼害死了多少大明的老百姓,抢了咱们多少家当,现在咱们不过是拿回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已经算对他们客气了!
想必皇上心里也明白,不然不会下这样的旨意,不让我们做得太过分,这里面肯定另有深意。
唉,别的不说,要是咱们像鞑靼那样把人逼到绝路,咱们和他们还有什么区别?
朱瞻培静静听完,转身走了。
他身后的士兵这才松了口气,赶紧追上去。
原来刚才几个士兵在议论皇上旨意的时候,朱瞻培刚好经过,全都听见了。
朱瞻培注意到旁边士兵时不时偷看自己,笑着说道:\"放心,我不怪他们。\"
士兵挠挠头:\"我还以为您会生气呢。\"
\"没什么好生气的。\"朱瞻培摇摇头,\"他们说得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