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身边多是文臣,若这次表现得好,说不定还能赢得一些武将的支持。
脱脱不花听了朱瞻培的话,当然不会立刻答应。
他瞄了朱瞻培一眼,就想开溜。
旁边的士兵看着朱瞻培,眼神分明在问:要不要拦住他?
朱瞻培摆摆手,示意不用拦。
他盯着脱脱不花的背影,慢悠悠地说:\"小王子,给你们一天时间考虑。\"
\"要么投降,把能打仗的全交出来;要么明天明朝的大炮就炸平你们整个部落。\"
\"哦对了,\"朱瞻培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我已经派人盯着了,小王子你也别想着像阿鲁台那样逃跑了。\"
脱脱不花的脚步顿了一下,但没回头,依旧往前走,不过稍微加快了些速度。
徐副将一直憋着没说话,脱脱不花一离开,他就忍不住问朱瞻基:“咱们为什么放他走了?”
朱瞻基笑了笑说:“要是抓了脱脱不花,鞑靼肯定乱成一团。”
徐副将疑惑了:“那不是更好吗?咱们就能占上风了。”
朱瞻基瞟了他一眼:“之前不是说好了吗,咱们不一定非要跟鞑靼干仗。”
徐副将瞪着眼睛:“可不打仗的话,鞑靼会把能打的人都乖乖交出来?”
在他看来,朱瞻基刚才的话分明是在气脱脱不花,谁会傻到把自己的主力部队送人?
朱瞻基像是开玩笑似的说:“谁知道呢?也许他们真会这么做。”
这话听起来有点认真,又像是玩笑。
不仅徐副将懵了,平时少言寡语的陈副将也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挥挥手,示意他们出去,再不说话。
另一边,脱脱不花一回鞑靼就召集大臣开会。
明军就在门口虎视眈眈,听说他回来还要找大家,大臣们赶紧赶来。\"可汗,明军到底想干什么?”
脱脱不花脸色难看:“五皇子的意思是,让我们把所有能打仗的士兵全交出去。”
“不然,明天他们就要轰炸我们。”
“还说,只要交了,他们会帮咱们对付瓦剌。”
大臣们一听就炸锅了:
“五皇子也太嚣张了吧!”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他就是想找个理由开战!咱们跟他打!不能让大明觉得咱们好欺负!”
“虽然他们说帮咱们对付瓦剌,可咱们的主力出去了,万一他们翻脸怎么办?绝对不行!”
“就算他们守信,也不能把咱们的精锐送出去!”
“对,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害咱们?要是他们把咱们的人坑了,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拼死保护鞑靼的人!”
“这五皇子心思太深了,要是咱们把军队都交出去,以后咱们就得听他们的!”
“这就是想占便宜!要是照他说的办,咱们鞑靼就彻底归他们了!”
“我看他是故意的!他知道咱们绝不可能交出精锐,所以故意这样说,就是要激怒咱们,好开战!打就打!”
上次大臣们大多想逃跑,这次听了朱瞻基的话,反而全都决心应战。
脱脱不花说完与朱瞻基的谈话后,这种情绪更是达到了顶点……
“太过分了吧!一个小小的皇孙,竟敢这样!”
布鲁克齐怒吼起来,他压根没想到朱瞻培会对他们的可汗如此无礼。
鞑靼虽然比大明弱,但脱脱不花作为他们的首领,怎么说也该与朱高炽平起平坐。
可朱瞻培这个皇孙,比朱棣还狂妄,他们怎能不愤怒?
朱瞻培早就料到鞑靼会激动,但他毫不担心。
他正忙着制定下一步计划。
虽然他融合了杀神模式,对战局了如指掌,但为了稳妥,他还是写下来仔细检查,唯恐遗漏了什么。
此时已是深夜。
白天朱瞻培跟脱脱不花说的话不是虚张声势。
他在鞑靼埋伏了不少内线,鞑靼的一举一动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他要安定北方,当然要做好充分准备。
假装谦卑没有意义,朱瞻培也不屑于这样做。
打仗是为了胜利,尤其这场战争关系到他的威望,他怎敢掉以轻心?
稍有差错,后续计划就全完了。
所以,朱瞻培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朱瞻培检查完部署和战况后,把写满字的纸烧了。
火光映出了他英俊的脸庞,与刚穿越时相比,如今的他更沉稳,身上也有了皇孙,或者说是上位者的气质。
与此同时。
朱棣也收到了朱瞻培送来的军报。
朱棣一直在关注朱瞻培那边的情况,大致情况他都明白。
当他翻开朱瞻培的军报时,开头就详细描述了那边的局势。\"大军已到了鞑靼边境,随时可以开战。
今天鞑靼的小王子还来拜访了……”
朱棣看到这里,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他并非完全不清楚朱瞻培的意图,心中有些猜测,却又觉得可能不对劲。
这还是头一回,朱棣对打仗这事心里没底。
接着,朱瞻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陛下,我没主动挑衅脱脱不花,在鞑靼周围都布下了眼线,他们的动静都在我们掌控之中,绝对不能让他们逃脱。”
朱棣起初看到前面部分,觉得朱瞻培不是在吹牛,确实是认真布置了眼线,心里还挺高兴,但一看后面那句话,差点没笑出声。
这是担心鞑靼逃跑的问题吗?关键问题是,如果他们不出手相助,最后朱瞻培的两万大军可能有去无回!
即使能回来,估计也会损失惨重!
朱棣继续往下看,只见朱瞻培写道:
“我只有两万人,但都是精锐部队,还带着大炮。”
“不过,想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鞑靼恐怕不太容易,不过没什么大问题,陛下您可以放心……”
“……末将恳请陛下不要派援军,千万别支援我!”
“等瓦剌得知我和鞑靼交战,战事一旦拖延,他们肯定会露出破绽。”
那个时候,可是咱们大明的好时候!
“请陛下放宽心,末将绝不会让将士们白送死!”
朱棣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到最后简直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沉闷起来。
他按了按太阳穴,终于明白了朱瞻基到底在想什么。\"简直是胡闹!”
朱棣深吸几口气,大声喊道,“叫所有将领到主帐来商议事情!”
没多久,人就到齐了。
朱棣把朱瞻基的军报递给众人,帐篷里立刻热闹起来。\"朱将军这么做,也太不靠谱了!事先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
“对呀,太固执了,想法虽好,但要是实现不了怎么办?”
“哼!果然年轻气盛,把打仗当游戏?只要瓦剌军识破他的计划,咱们两边都要倒霉!说不定朱将军自己都回不来!”
“咱们还有两万精锐在那里呢,朱将军这么任性,代价太大了!看来他在京城当皇孙当习惯了,太过随性了!”
站在汉王那边的武将们,一个都不支持朱瞻基,有些老武将甚至仗着资格老,在提到朱瞻基时还带着讥笑。
而与他们对立的,则是那些支持太子的人,或者被朱瞻基的果断和之前的气势震慑住的将领,不过这种人不多。\"这个办法虽然漏洞百出,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只要朱将军那边能顶住,等瓦剌军掉进我们的圈套,咱们就能一举消灭他们。”
“对呀,这样咱们就不用再四处追赶瓦剌军了!”
“朱将军既然这么说,那他心里肯定有数。
到时候,咱们只需撑到瓦剌军被消灭,再去帮朱将军一把就行。”
“没错,说不定还能顺便收拾鞑靼!”
这时候还有一些武将保持中立态度。\"朱将军这个办法确实有不少漏洞。
如果能完善一下,或许还能行。
现在这样,想让瓦剌军上当,可不容易。”
“这个办法有两个难题,一是得让瓦剌军相信我们和鞑靼正在苦战,可我们这里还有不少人,怎么让他们信服?二是就算瓦剌军上钩了,咱们都去对付他们了,朱将军那边能坚持得住吗?”
“是,这确实棘手。
不过从当前形势看,朱将军的办法还是有点道理的。”
这些人大多是朝堂上的中立派,他们只忠于朱棣,是真正的忠臣。
大家聊着聊着,声音逐渐变小,这时朱高煦的声音格外清晰。\"瞻基这主意太天真了,就算他想用自己的命和两万将士的命换边境平安,也不一定能成功。”
“这个主意看着不错,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我们大明有几万大军,难道派出两万大军就能制造出焦灼的态势?”
朱棣听到这句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狠狠瞪了朱高煦一眼,那眼神分明是在警告。
朱高煦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低头闭嘴。
朱棣思索片刻,刚要说话,旁边的朱瞻基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说道:“瞻培所说的漏洞,并不是说阿鲁台会带兵回来,而是说他们不再逃跑!”
朱瞻基的话刚出口,所有人全都愣住了。
他们原本以为,朱瞻培是想用自己的两万大军与鞑靼对峙,制造出僵持的局面,从而引诱瓦剌军返回,甚至与其联合或发起攻击。
但如果只靠这两万人去对抗鞑靼,想让瓦剌军信服并回师,实在太难了。
不过!
要是他说的是他们不再逃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