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兵急匆匆闯入:
“报!先锋军遇险!”
“昨日瓦剌军,也先率五千精兵突袭我营,突破防线杀入营地,伤亡惨重,死了一千八百七十六人,伤者近千,也先逃脱!”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
纷纷低头互相打量,不敢言语。
朱棣眉头微蹙,接过战报仔细查看。
片刻之后,有人站起发声:
“陛下,不如让五皇子撤回,换汉王上前?一次夜袭虽小,却损兵折将如此之多,可见五皇子尚欠历练。”
一人带头,百人附和:
“陛下,确实如此!五皇子虽曾击败鞑靼,但初登战场,难免失误,即便不撤回五皇子,也应派他人辅佐,补足经验。”
“依我看,还是汉王更稳妥!汉王一直在后方待命,不如直接调换位置,让汉王领军冲锋。”
原本力挺朱瞻基的将领们,此刻一个个低头沉默。
在军中,实力决定话语权。
如今的朱瞻基,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侥幸获胜罢了,自然谈不上敬重。
而推波助澜的,正是那个姓徐的将领。
他眯着眼道:“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征!”
话音未落,他已走出队列,跪于殿前:
“恳请陛下准许,拨末将一万人马,定能生擒也先,为五皇子正名!”
这话说得实在扎心!
众人皆知,此人是汉王的人。
汉王的人,竟要教训朱瞻基?
这不是公然羞辱吗?
朱棣自始至终静静听着战报,眼神幽深,似有所思。
他的冷静,让将领们心中愈发不安。
难道这数千人的损失背后,另有隐情?
大家互相交换眼色,静候朱棣发话。
朱棣摇头叹息,眉头紧锁。
这时,门外一阵喧哗,有人递上一封密信。
朱棣根本没犹豫就打开了信,越看越觉得好笑,最后只丢下四个字:“果然如此。”
周围人都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朱瞻基在人群中急得直皱眉。
打仗这活儿,指挥官太重要了!带兵打仗的经验可不是随便就能学到手的。
简单来说,怎么扎营、怎么分粮,这些都是经验活儿。
战斗时判断形势、掌控局面,更是关键!
朱瞻基被打伏击死了两千多人,这锅谁也甩不掉。
驻扎位置选错了,防守时还留了漏洞,结果让敌人钻了空子,这都是低级错误。
这次被偷袭就是因为这些失误!要是说得重些,这两千多条人命就是他的责任。
说到祖父……
朱瞻基浑身一哆嗦,抬头看着朱棣。
朱棣对这种错误绝不会轻饶,哪怕是对自己的亲孙子。
这时,外面送来一封信。
朱棣看完哈哈大笑:“果然如此!”
朱瞻基心里稍安,但还是好奇到底怎么回事,走上前问:“皇上,到底出什么事了?”
朱棣把信往桌上一扔,扫视众人:“朱瞻基被偷袭是真的,死了两千多人也是真的,但这两千多人死得有些奇怪。”
“明军死了两百多人,鞑靼军死了将近一千七百人。
你们都是带过兵的,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将领们都懵了!听到这个战损比,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吧!二百比一千六,一比八的死亡率,哪有这种事?
“不!可能!”
一个将领深吸一口气站出来,满脸震惊,“除非明军在外边设防,鞑靼军在里头,要么做饭,要么扎营,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瓦剌军突然袭击,突破了我们的防线,明军没有继续阻拦,放他们直接冲进营地杀鞑靼军,这样战损比就说得通了。
因为明军阵亡的只是那一百多和瓦剌军正面交战的将士。”
“可这样看来,这战损比就说明一个问题:五皇子是有意放瓦剌军进来的!”
听完这分析,大家先是一愣,随后都倒吸一口凉气。
朱棣却笑得很开心:“嗯,你们说说,五皇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将军猛地深吸一口气,瞪着眼睛盯着皇帝,难以置信地喊道:“前锋不过五万,鞑靼人就占了三万!五皇孙想削弱鞑靼的力量?这怎么可能……不对,绝对不可能!五皇孙一定是疯了!陛下,我恳求立刻派兵支援五皇孙!再拖下去就晚了,太危险了!”
周围的人听得稀里糊涂。
不过这些人个个都是名震天下的厉害角色。
稍微一思考,全都明白了!
也正是明白了,才觉得朱瞻培真是疯了!
朱瞻基扭头看着朱棣,眼神里的焦急越来越重。\"皇爷爷,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都说五弟疯了?”
“还要支援?到底怎么回事?”
一位将领战战兢兢地看着朱瞻基,“大皇孙,您想想,五皇孙为何要削弱鞑靼军?脱脱不花都投降了!”
朱瞻基想也没想就说:“那当然是怕他们搞破坏呗!”
这位将领连连点头,“那五皇孙为什么还担心他们捣蛋?鞑靼人都归顺五皇孙了!”
朱瞻基愣住了。
他隐约猜到什么,但不敢肯定。
这位将领终于说出真相!
“因为五皇子要让他们去送死!”
“现在五皇子率军攻打瓦刺,到底是什么事让他做这种送死的决定?”
“只有一种可能!”
“五皇子要用那三万鞑靼军和两万明军,直捣瓦刺老巢,一路杀过去!”
朱瞻基浑身一抖!
他抬头看向朱棣!
朱棣哈哈大笑!
“你们说对了!”
“瞻培来信了!他只写了几个字!”
“不破瓦刺誓不还!”
“开始我不明白,但他信里解释得很清楚!”
“不愧是我的好孙子!有几分当年我的样子!”
无数将领跪了下来!
连朱瞻基也跪下了!
他眼里含着泪,抬头看着朱棣,“皇爷爷!”
“您绝不能让五弟这么胡来!”
“我记得瓦刺大军有三十万!”
“两万明军,三万鞑靼军,去对付三十万瓦刺大军,这不是找死吗?”
无数将领也抬起头!
“陛下!”
“请您召五皇孙回来!”
“别让他打了!再打下去,可能真的回不来了!”
朱棣敲着桌子,闭上眼睛!
过了一会他才说话!
“瞻培办事一向有条理!”
“我!相信他一次!也给他这次机会!”
“传令!周边所有锦衣卫,立刻赶往前锋军!必须保瞻培平安!”
“大军快点追上瞻培,尽早会合!”
朱棣发话了:“赶紧叫汉王快点过来,一切都要听瞻培的!”
“哦?这事有意思!”
“瞻培这次能给我带来什么惊喜?”
这话一出口,底下一大群将领傻眼了。
有人直接跪在地上磕头求情。\"皇上,这事不能这样!五皇子第一次打仗,可能就是侥幸赢了脱脱不花,才有了这个想法!”
“皇上,末将求您收回命令吧!这关系到五万条人命!”
很多人都出来劝阻,但朱棣此刻完全不为所动,反而很霸气地说:“瞻培不是莽撞的人,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
“说到那些五万将士的命?”
“其中有三万是鞑靼人的,死了我也不会心疼!”
“剩下的两万,你们别忘了,当年瞻培带着两万人打鞑靼时,你们怎么说的!”
“我只觉得,瞻培愿意拼命,我还怕什么?”
朱棣把战报拍在桌子上,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真没想到,瞻培第一次上战场,心思这么细致又勇猛,超出了我的想象。”
话音未落,跪着的将领就皱眉了。
朱棣越重视朱瞻培,这对他们就越不利。
他早已经投靠了朱高煦,如今还掌握着朱高煦的把柄,要是瞻培在军中开始谋划,那可就麻烦了!
有将领试着劝道:“皇上,让汉王听五皇子的不太妥当吧?汉王经验丰富,五皇子再细心,也是第一次上战场,容易出问题!”
朱棣脸色一沉,瞪了他一眼。
永乐大帝的威势,谁能顶得住?那位将领吓得脸色发白,跪在地上直哆嗦。
朱瞻基笑着开口:“军队里谁有能力谁上,五弟有本事,皇叔应该也不会反对吧?都是为了大明。”
那将领吓得连头都不敢抬,连连点头称是,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朱棣冷哼一声:“还不赶紧给汉王传旨?记住,让他从侧面快速推进,配合五皇子!”
将领听完这话,心里明白,以后汉王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可谁也没想到,朱瞻培看过圣旨后,得知朱高煦要听自己的,表情有些复杂。
大军会合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朱高煦在一旁捣乱,受伤的可能就是将士们的生命了!
朱瞻培沉思片刻,摇摇头。
站在旁边的徐副将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将军是不希望汉王过来?”
朱瞻培笑着点头,看着小地图。
现在朱高燧带着队伍在前,可能会遇到也先。
以前朱高燧和也先打过一次,没多久就停战了,也先离开时还嘲笑他是手下败将。\"到底是手下败将还是什么,你马上就会知道!”
朱高燧微微一笑,嘴角翘起,问道:“咱们士兵的士气如何?”
徐副将听完这话,顿时哈哈大笑,“将军您真厉害,鞑靼跟咱们交手两回,伤亡严重不说,还让您这么一引导,现在对瓦剌那是恨得咬牙切齿!士兵们现在士气特别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