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军队都在我们手中,剩下的老弱病残又能做什么?”
朱高煦忽然想起,不管是鞑靼还是瓦剌,都是朱瞻基搞定的。
他尴尬地摸了摸胡须,默默退了回去。
此时,所有将领的目光都集中在跪在地上这个年轻人身上。
他们心中清楚,朱瞻基这一下真是飞黄腾达了。
别说在军队里站稳脚跟,就是将来听到他的名字,也得让人敬重三分!
朱棣挥挥手说道:“行了行了,灭族就灭族吧,反正这是你打下来的,你自己决定。
我亲爱的孙子,能封狼居胥的人自古有几个?我们今天也做到了!”
朱瞻基笑了笑,并未露出骄傲之色。
这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路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
朱高煦看着朱瞻基,眼神复杂。
朱瞻基的存在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且他还这么年轻!朱高煦叹了一口气,望向外面的大军,感到一种压迫感渐渐袭来。
草原景色虽美,但此刻这里的人各自盘算着自己的心思。
朱高煦与朱高燧并肩而立,眺望辽阔的草原,朱高煦满脸都是挫败感。
这么大的功劳,完全跟他没关系。
更关键的是,朱瞻基这个人,让他感觉到了威胁。\"整个家族都灭了!自古以来,有几人能下得了这样的狠心?可朱瞻基偏偏就这么做了!”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在大哥的几个儿子里面,就属老五最心狠手辣!连灭族这种事都干得出来!”
“唉!如果将来大哥真当了皇帝的话……”
朱高煦不敢再想下去了。
朱高燧瞥了朱高煦一眼,神色平静地收回目光,他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
另一边……
朱棣也在思考灭族的事。\"之前听说了灭族的事,还是听手下汇报才知道的。”
“攻下狼居胥后,居然还派人去草原追捕瓦剌人,一个不留?”
“瞻基瞻基,你爷俩比我还狠!”
朱棣笑着摇头。
其实他根本不在意这些所谓的狠或不狠。
原因很简单,朱瞻基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仅此而已!
他慢慢走出营帐,推开身旁扶持的宦官,站到了狼居胥山顶。
太阳即将落下,天边出现一抹绚丽的晚霞!
朱棣看看天边,又看看草原,心情十分舒畅。
这就是狼居胥山的景色?
确实挺特别的!
朱棣伸出手指着远处,缓缓说道:“这里的风景跟大明的不一样!站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好像只要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天一样!尤其是站在狼居胥山上,这天仿佛离我特别近!”
“皇爷爷很喜欢这里的景色,要不就再多待几天吧!”
朱瞻基和朱瞻基从朱棣背后走了过来。
朱瞻基也望向远方的晚霞,说道:“祖父也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这里日出日落的景象总是别有韵味。”
朱瞻基也说,“在大明,太阳总是在山后头升升降降,可这里不同,能看到太阳直接落到地上!尤其是这片草原,一眼看不到边,看起来整整齐齐的,特别漂亮!”
朱棣笑了笑,慢慢摇头。\"差别很大!”
“这里再好,也不是我们的地盘!”
“这些人靠牛羊过活,可那些牛羊吃的却是我们大明百姓种的粮!要是能选,我还真希望以后咱们大明的皇帝别常来这种地方!”
朱棣的意思很明显,皇帝不来,说明这里太平无事。
朱瞻基笑着接口,“皇爷爷您就放心吧,说起这个,我倒想起,这里人太少了,不够热闹。
咱们大明的人嘛,还是喜欢人多些!”
朱棣一听这话,立刻笑了,指着朱瞻基半天说不出话。
爷孙三人慢悠悠地在山头上散步,走着走着,朱棣又停下脚步。
他看向草原的另一侧。
那边是瓦剌的地盘,他们刚拿下,但另一边还有更大的一片土地!
朱棣盯着那片地方,问,“你们猜,那边会是什么?”
朗居胥山,已经是他们走得最远的地方了!
可是前方还有无边无际的天地,朱棣眼中闪过一抹渴望!
虽然年纪大了,但他那颗不甘平庸的心依然充满了野心!
朱瞻基和朱瞻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朱瞻基先开口了!
“说不定是别的国家的人,只是不知道过了朗居胥山后头,还会碰见什么样的奇怪地方,又能看见什么新鲜风景!”
说着,朱瞻基上前扶住朱棣,笑着说,“皇爷爷要是实在好奇,孙儿派个人先去前面瞧瞧情况,回来给您说说那边的事!”
朱棣笑了笑,没说话。
他认为朱瞻基的话还是太保守了。
朱瞻培一直沉默着,穿着盔甲站在后面。
这时朱棣好像才注意到他,问他,“瞻培,你觉得朗居胥山后面会是什么样?”
这时,朱瞻培笑了!
他走过去,扶着朱棣的另一边,笑着说,“皇爷爷要是想看,孙儿以后带您去看看。”
他说得轻松随意,像是闲聊一般,但朱瞻基听了,却像被雷击中了!
带您去看看?
这是什么意思?
已经很明显了!
朱瞻培的野心,比朱瞻基预料的大得多!
他想带着兵马继续往北走!
继续去攻占那片陌生的土地!
朱棣听了朱瞻培的话,笑得更畅快了!
他摆手说,“不行不行,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走不动了,怕是看不成了!”
朱瞻培忙说,“爷爷,您身子骨还挺结实呢!”
朱棣叹了一口气,“再硬朗也不行!就算过了草原,前面还有多少敌人等着呢!”
朱棣摇了摇头,“这次灭了瓦刺,以后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
这草原,从来没有太平的时候。”
朱瞻基笑着说道:“有草原又怎样?还有我在呢!总有一天,这草原会属于我们大明!”
听到这话,朱棣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他停了一下,问:“真的能做到吗?”
“绝对可以!”
朱瞻基重重地点了点头。
朱瞻基在一旁听着,心里暗自摇头,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陪着他们。
此时的朱棣似乎已经没了游玩的心思,说道:“就这样定了,以后带我去看看!”
三人慢慢往龙帐走去,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但他们心里清楚得很。
刚才的对话让每个人都心事重重。
与此同时,军营里也有人听到了这些话。
他们不像朱棣那样坦然,也不像朱瞻基那样默不作声,而是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大部分士兵还不了解情况,就算在营地里偶尔聊起,也只是感叹几句。\"将军把瓦刺全灭了,唉,手段真够狠的!整个族群都没了!”
旁边的士兵轻轻摇摇头,“可不是嘛!将军下手太重了,听说留着瓦刺还能牵制鞑靼呢,现在草原上就剩鞑靼一家独大了。”
这时有人插话说:“灭个族算什么?将军还说要带陛下去朗居胥山看看呢!”
有人低声说道:“说实话,将军还是太年轻了,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瓦刺虽然没了,可草原没消停,反而是我们大明和草原人之间的仇恨更深了。”
这话没人敢当着朱瞻基的面说,但私下里却流传开来。
其他将领也跟着点头附和。\"我承认将军确实厉害,但咱们大明哪有那么多兵力打仗?该种地的种地,该读书的读书,各有各的事,谁能愿意跑那么远去打仗?”
有人回忆道:“我记得前两年我们打瓦刺都没打赢,现在好不容易胜了,看起来挺好,但谁知道呢?国库怎么样?粮食够不够?打一次仗代价太大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有人说话了:“但你们想过没有,将军还很年轻!”
对!
朱瞻基还年轻,年轻就意味着什么都有可能!
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就在此时,朱棣通知所有人去开会。
将领们整齐地走了出去。
他们进了军营后发现,朱瞻基、朱高煦、朱高燧全都来了。
这就说明了一件事。
这次会议,可能会决定草原未来的方向。
等将领们都到齐了,朱棣首先开口:
“行了,人都到齐了,坐下商量正事吧!”
“汉王说得没错,以前草原上有瓦剌和鞑靼互相牵制,现在瓦剌没了,剩下的一些不过就是几条小鱼,能不能成气候还不好说呢。”
“那草原以后怎么办?咱们得早点定个章程。
咱们现在就在草原上,办事方便得很,现在就能解决,不用等回朝廷了。
天高地远的,回去再想控制可就难了!”
众将连连点头,都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
朱棣讲得没错,趁着他和大军都在这里,很多事都能安排妥当。
这时候,有个将领直接提议:“皇上,既然五殿下已经跟鞑靼谈好了,咱们可以直接派兵驻防就行了。
鞑靼没了军队,还有咱们的人盯着,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但其他人一听就笑出了声:
“你这是想得太美了吧!”
“这草原这么大,到处都是部落,他们连个固定住的地方都没有,成天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