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听过好多朱瞻基打仗的故事!
可这些故事都有个共同点!
五皇孙总是冲在最前头!
这是什么意思?
朱瞻基打仗时总第一个往前冲!
他就不怕死吗?
还是说,他为什么敢这么拼命?
真想当皇帝的人哪能干出这事?
人都没了,要那皇位又有什么用?
朱瞻基想到这里,心里乱七八糟的想法渐渐平复了些,不过表情还是挺复杂的。
可能觉得自己没弟弟那样豁达,也可能真是佩服朱瞻基的本事!
这时朱棣瞄了朱瞻基一眼,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也就点到为止,改换了个语气!
他拍拍手,笑着说道:“说起这事,我还从没觉得这么自在过!”
他在地上蹦跶了两下,笑着瞧向朱瞻基:“你瞧瞧!我现在身子轻快得很!”
朱瞻基想起丹药,想起朱瞻基的努力,脸上虽有笑容,可眼神依旧沉重复杂!
朱棣见状,笑着摇摇头,他知道,说到这份上就够了,也不再劝什么了……
朱棣的意思很明显了。
朱瞻基看看朱棣,晓得该走了,但犹豫一下还是停下脚步。
他望着朱棣,几次欲言又止。
朱棣愣住片刻,抬头问:“怎么啦?瞻基还有事?”
朱瞻基点点头。\"皇爷爷,我明白您的意思,可心里老堵得慌。”
朱瞻基边说边叹气。\"皇爷爷,您也知道,过去我是爹最爱的儿子,他最信得过我,我也一直照应着几个弟弟。
可您瞧,现在瞻培根本不用我管。”
朱瞻基又叹了口气。\"这种心情真不知该怎么形容,皇爷爷,我相信您懂的。
就像一直被我照顾的兄弟,忽然有一天比我还厉害,能干的事比我多,我就有点儿接受不了……”
朱瞻基努力想把这感觉讲明白。
朱棣听完后,笑了起来。
老实说,他其实不太明白朱瞻基的感受,但他倒是很理解朱瞻基!
毕竟在朱棣的兄弟中,就他最有本事,现在还成了皇帝。
他抬起头继续听朱瞻基说话。
朱瞻基说着说着,自己反倒没那么紧张了。\"皇爷爷,怪的是,我心里虽有些不痛快,可对瞻培一点讨厌的感觉都没有。
我甚至想过有一天瞻培会来杀我,梦见瞻培拿刀站在我面前,像要杀我的模样……”
朱棣一听,眼睛微微眯起。
身为皇帝,他下意识觉得朱瞻基是在发牢骚。
人人都知道,爱哭的孩子容易得到好处,抱怨也是一种本事!可看着朱瞻基一脸认真,朱棣琢磨了一会,倒是缓和下来。
朱瞻基不是那种耍小聪明的人,而且现在还不到他发牢骚的时候呢!
朱棣虽然忧虑两个孙子可能会互相争斗,但也清楚得很,除非他自己走了,他们才有机会斗起来。
眼下,还远着呢!
朱棣抬起头,正要跟朱瞻基说话,却发现对方居然在笑!
“爷爷,您或许不信,我昨晚梦见瞻培拿刀要杀我,可我心里一点都不慌。
就觉得,算了,让他杀吧。
可要是我打赢了,该怎么对付瞻培呢?”
朱瞻基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想把他关起来,可他又很有本事,关起来就浪费了;我考虑过放他走,可他能力太强,我又怕他万一搞出什么事端,让朝廷更乱。
所以……”
朱棣听明白了!
他摸了摸下巴,笑着说:“所以你听说底下士兵私下议论,心里特别不舒服?就像瞻培真会惹麻烦一样?”
朱瞻基思索了一下,认真地点点头。
确实如此,他的确有这样的担忧,但担心的并非瞻培跟他抢皇位。
他明白自己是嫡长子,只要不犯大错,皇位多半跑不了。
他更担心的是瞻培可能会做的事!
朱棣笑着挥挥手,“你的想法有些偏激了,瞻培这人确实心狠,也许比我还要冷酷。
不过有一件事,你应该早就清楚了。”
朱瞻基赶紧点头,他心里清楚朱棣说的是什么。
朱棣提到的就是瞻培给朱棣和朱高炽送药的事情。
还有瞻培做的其他事,都传递出一个信息: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大明好!
这件事嘛,瞻培既有能力做到,也可能去尝试,但没准儿在他心里根本瞧不上这种做法!
朱瞻基笑了下,“爷爷,我这个人小心眼。”
“不见得。”
朱棣摆摆手,“你的担心是对的,但你要明白,你们还年轻,未来路很长,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我说这些你可能一时还不明白,换个说法就是,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朱瞻基愣住了!
朱棣笑道,“你以为我当年就没想过,如果我推翻朱允炆成功了,要不要饶他一命吗?想过,想了好久,还找了不少借口要放过他,但结果你也看到了……”
朱棣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朱瞻基已经懂了!
他犹豫了一会,轻轻叹了口气……
朱棣笑着说:“瞻基,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你今天说再多,也不能保证将来不会改变主意。
对于你和瞻培,我只有一个要求!”
终于,朱棣把他的要求提出来了!
朱瞻基立刻站得笔直!
皇帝爷,您就直说吧,我肯定听您的吩咐!”
朱棣笑着指了指朱瞻基。\"将来无论你胜还是他胜,我的期望只有一个!”
“我希望你们能服软,把心里的疙瘩解开。”
说着,他重重叹口气。\"咱们大明的老百姓,心里的愿望跟我们一样,都盼着子孙有出息。
但我担心得更多。
你们两个都是难得的人才,照理说,咱们大明该进入最繁荣的时代了,可我心里不安!”
“我害怕你们斗个你死我活,无休止地争斗下去,把咱们国家的命运都毁掉。”
所以,我只希望你们能服软,我们朱家人拼命也要赢,但如果输了,就必须接受现实。”
“不管谁输了,我希望你们放下心中的执念,互相扶持,一起创造大明的盛世。”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声音都急促起来。
他明白皇帝爷的意思了,正因为明白,他才开始考虑他和朱瞻培之间的另一种可能。
朱瞻基沉默了一会,脸上的忧愁全都消失了。
朱棣笑了,他知道这几日与朱瞻基谈心,已经起了效果。
可另一边……
朱棣又叹了口气。
现在他有两个优秀的孙子,本是好事,可眼下却让他左右为难!
“唉!”
朱棣暗暗叹息一声,转头看向别处,默默无言。
大部分军队总算撤回去了!
但他一直担心的事却没有发生!
那些鞑靼兵全跟着明军后面走。
以后,鞑靼兵得依靠明军,而对咱们大明来说,只要承认脱脱不花和他的指定继承人当头儿就行了。
这事对朱棣和以后的大明皇帝来说,不过是句话的事。
朱瞻培也随着大军撤退了。
驻军的事哪里轮得到他插嘴。
正好徐副将立功了,这次连升了好几级,就由他留下守军。
朱瞻培给徐副将交代了很多事,徐副将都牢牢记在心里。
等朱瞻培和朱棣的大队人马离开后,徐副将还特意赶来送行。
没多久,他们回到大明境内,却发现早已有一批快马来接应。
朱棣一看这阵势,心里有些惊讶,因为这些马是从京城特意赶过来送信的。
送信的人跪在地上递给朱棣一封信。
朱棣看完信,气得发疯!
“这群可恶的倭寇!太嚣张了!”
朱瞻培站在一群将领中间,听到“倭寇”
二字,当场愣住!
他怎么会忘呢,大明的倭寇简直无法无天!
如果只是小规模冲突,戚继光哪能留名青史?
戚继光之所以名留千古,正是由于大明倭寇太过猖獗!
朱瞻培深深吸了口气,心里盘算着倭寇的事。
明朝的倭寇可不只是倭国人,其实是倭国的一些海盗加上大明本地的海盗合伙干坏事。
他们杀人放火、抢劫掠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朱瞻培特意研究过倭寇的资料,毕竟他继承了白起那种冷酷的性格,所以对敌人特别上心,尤其是倭寇这种祸害。
他知道沿海地区的情况很糟糕,倭寇一到,那片地方就没活人留下,这可不是夸张,是真的发生过的。
他们一旦进了村子,非得把村民杀光才肯罢休。
抢东西还能理解,但这些人简直是疯子,杀人对他们来说就像娱乐一样。
朱瞻培早就受够了,更别提他知道明朝和倭寇之间还有血海深仇。
每次想到这里,他就恨不得马上消灭倭寇。
正好这时候,倭寇的消息传到了他耳朵里。
朱棣也没隐瞒,让大家一起看看具体情况。
朱瞻培一看就变了脸色。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群倭寇上岸时被一个普通老百姓发现,但那老百姓不敢报案,因为他清楚报了也没用。
后来有个胆大的老百姓跑去报告了附近的军队。
那里的守军不到五百人,却义无反顾地冲向倭寇。
没想到倭寇这边居然有两千多人,把军队包围在一座山前,还抓了报信的老百姓全家做人质。
这些士兵虽然人数少,但毫不畏惧地跟倭寇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