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转,来到了巍峨壮观的昆仑仙山。仙雾缭绕,灵鹤飞舞,一派仙家气象。
元始天尊高坐于玉虚宫中,神色庄严而肃穆。他决定在此广收门徒,传承道统。消息传出,各方求道者纷至沓来。
元始天尊目光如炬,审视着前来拜师的众人。他心中有着自己的标准,不喜披毛戴甲之辈。
首先走上前来的是广成子,他由天地灵气所化,生来便具慧根。广成子面容刚毅,眼神坚定,性格沉稳内敛,一心向道,有着坚定不移的求道之心。元始天尊微微点头,将其收为弟子。
接着是赤精子,其本体为一团赤焰,性格热情似火,却又不失冷静。他对道法的领悟有着独特的天赋,元始天尊见其资质上佳,收入门下。
随后而来的是黄龙真人,他原是一条黄龙修炼得道,性格豪爽直率,但有时过于冲动。元始天尊略作犹豫,念其真心求道,还是将他收为弟子。
惧留孙,由戊土精华孕育而生,为人谨慎小心,心思缜密,元始天尊看重他的稳重,将其纳入门墙。
太乙真人,天生带有一股仙灵之气,性格洒脱不羁,却又重情重义,元始天尊见其性情独特,收为门徒。
灵宝大法师,本体是一颗灵植,性格温和善良,对道法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极高的悟性,元始天尊欣然将其收为弟子。
文殊广法天尊,其本为一块通灵宝玉,性格聪慧冷静,善于思考,元始天尊见之,认为其是可造之材,收归门下。
普贤真人,乃山中灵泉所化,性格宽厚仁慈,有着慈悲之心,元始天尊对其颇为满意,收为弟子。
慈航道人,本是一朵青莲,性格高洁,心地善良,元始天尊见其心纯性善,收其为徒。
玉鼎真人,原是一座玉石山峰所化,性格坚毅,对剑道有着极高的追求,元始天尊欣赏其执着,将其收入门下。
道行天尊,由一颗星辰之精所化,性格沉稳,行事低调,元始天尊见其道心稳固,收为弟子。
清虚道德真君,本体为一缕清风,性格逍遥自在,却也能坚守道心,元始天尊见其颇有仙风道骨,将其收为门徒。
这十二金仙,各具特色,在元始天尊的教导下,日后皆成为了阐教的中流砥柱。
而另一边,通天教主的碧游宫中也是热闹非凡,万仙来朝。
通天教主生性豁达,有教无类,对于求道者来者不拒。
他的亲传弟子多宝道人,本体为一座宝山,性格沉稳大气,颇具领导才能,深受通天教主的器重。
金灵圣母,由庚金之气凝聚而成,性格刚强果断,在道法修行上勤奋刻苦。
无当圣母,本是一颗神秘的灵珠所化,性格温婉内敛,心思细腻。
龟灵圣母,本体为一只万年灵龟,性格坚韧不拔,有着顽强的意志。
赵公明,原为山中一棵古老的桂树,性格豪爽仗义,武力高强。
云霄仙子、琼霄仙子、碧霄仙子,三姐妹分别由云霞、清风、露水所化,性格各异。云霄仙子成熟稳重,琼霄仙子活泼直爽,碧霄仙子天真烂漫。
除了这些亲传弟子,通天教主还有众多外门弟子。
如乌云仙,本体是一只金鳌,性格有些暴躁,但对通天教主忠心耿耿。
金箍仙,由金箍所化,性格执拗,却在道法上有着独特的见解。
长耳定光仙,本体为一只长耳兔,性格狡黠多变,但也有其聪明之处。
金光仙,原是一只金毛犼,性格勇猛好斗。
灵牙仙,本体为一只白象,性格憨厚老实。
等等众多弟子,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本体和性格,但都齐聚在通天教主的门下,共同修行,使得碧游宫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这昆仑仙山上,元始天尊的阐教和通天教主的截教各自发展,为洪荒世界的修行之路增添了无数的精彩与传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元始天尊座下的十二金仙中的广成子和通天教主座下的外门弟子金光仙在一处仙家宝地相遇。
这处宝地藏有一件威力强大的法宝,两人都察觉到了法宝的气息,纷纷赶来。
广成子一向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元始天尊的得意弟子,见到金光仙这个截教的外门弟子,心中便生出了轻视之意。
金光仙性格勇猛好斗,见广成子对自己露出不屑的神情,顿时怒火中烧,大声喝道:“你这阐教弟子,凭什么瞧不起人?”
广成子冷哼一声:“你这披毛戴甲之辈,也敢与我争抢法宝?”
金光仙怒不可遏:“哼!法宝有缘者得之,你如此贬低我,今日定要与你分个高下!”
说罢,金光仙便挥舞手中的兵器,朝着广成子攻去。广成子也不甘示弱,施展出自己的精妙法术,与金光仙战在一处。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广成子凭借着深厚的法力,渐渐占据了上风。
金光仙见状,心中越发焦急,招式也变得有些慌乱。
就在这时,阐教的赤精子和截教的乌云仙也赶到了现场。
赤精子见广成子占了上风,便在一旁大声助威。乌云仙则是赶紧加入战斗,帮助金光仙对抗广成子。
场面愈发混乱,双方的弟子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一方有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两教弟子闻讯赶来,冲突不断升级,从最初的个人争斗演变成了两教弟子之间的大规模冲突。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得知此事后,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
元始天尊闻知座下弟子与通天教主座下弟子的冲突后,脸色阴沉地来到了通天教主的道场。
通天教主见元始天尊前来,心中已猜到几分来意。
元始天尊一见面,便毫不客气地斥责道:“通天,你看看你教的都是些什么弟子!你尽收那些披毛带甲之辈,将好好的昆仑仙山弄得乌烟瘴气!”
通天教主眉头微皱,说道:“元始,你莫要如此偏见。我有教无类,只要有心向道者,皆可入我门下,又有何不可?”
元始天尊冷哼一声:“哼!你这是不分良莠,那些披毛戴甲之辈,生性粗鄙,难以教化,如何能与我座下弟子相提并论!”
通天教主也动了怒,说道:“你这是瞧不起众生!难道只有你眼中所谓的高贵之躯才有资格求道?”
元始天尊厉声道:“我并非此意,但你门下弟子良莠不齐,此次冲突便是明证,扰了我昆仑仙山的清静!”
通天教主反驳道:“冲突之事,双方皆有过错,你怎能只怪罪于我门下弟子?”
元始天尊拂袖道:“通天,你如此执迷不悟,迟早会因你这不分善恶的收徒之举,惹出大祸!”
说罢,元始天尊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这场激烈的争执过后,两人不欢而散,气氛陷入了极度的紧张与僵持。
此时,太上老子闻知此事,决定出面调解。他先来到元始天尊处,元始天尊正气愤难平,见到老子前来,抱怨道:“兄长,你看看通天,尽收些披毛戴甲之辈,把昆仑仙山搞得乌烟瘴气,还与我座下弟子起了冲突,简直不成体统!”
太上老子微微叹气,和声说道:“元始,莫要如此动怒。通天他有教无类,本意也是为了广传道法,虽方式与你不同,但初心皆是为了道之传承。”
元始天尊依旧怒容满面,说道:“兄长,我并非不容他收徒,只是那些披毛戴甲之辈,多性劣难驯,易生事端,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老子轻轻拍了拍元始天尊的肩膀,说道:“我知你看重门风纯正,然众生皆有向道之心,不可一概而论。通天收徒虽广,但若能加以引导教化,未必不能成才。况且,你我与通天同出一门,切不可因此事伤了兄弟和气。”
元始天尊沉默片刻,脸色稍缓,但仍说道:“兄长所言有理,只是此事让我着实恼怒。”
老子见元始天尊态度有所松动,又转身前往通天教主处。通天教主正余怒未消,见老子前来,说道:“兄长,元始如此瞧不起我门下弟子,实是让人气愤!”
老子安抚道:“通天,莫要动怒。元始他性格使然,过于看重出身,言语间确有不当之处。但你我都知,道无贵贱之分,你收徒不拘一格,本是善举,只是在教导弟子方面,或许还需多下些功夫,以免再生事端,让他人有了话柄。”
通天教主冷哼一声:“我用心教导弟子,怎奈元始偏见太深!”
老子劝道:“你二人皆为道门正宗,应当同心协力,共弘大道。些许分歧,应以和为贵,莫要因此让外人看了笑话,也损了我们三清之间的情谊。”
通天教主沉思片刻,说道:“兄长所言极是,只是元始那番话,着实让我难以咽下这口气。”
老子微笑道:“兄弟之间,哪有隔夜的仇怨。我自会再去与元始商谈,定要化解这场矛盾。”
经过太上老子的一番苦心相劝,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的怒火渐渐平息,虽心中仍有芥蒂,但也开始反思自身,为日后的和解埋下了伏笔。去,留下通天教主一脸怒容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