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妈妈听了这话,惊讶的低下头,又抬起头看着正在写字的春哥儿,他正低头神色认真的写着今日周学究留的功课,她感觉自己越来越对他看不透了,以前的春哥儿像是个不知愁的傻娃娃一样,身子不大好,性子也木楞的,满府里谁不知他性子软好说话。
可如今自从落水醒来后,从去看肖姨娘那一次开始,到昨日的围魏救赵,再到今日的以礼待客,仔细分析,让她刮目相看,暗自思衬:莫不是启蒙读书的功劳?一时也没想明白,叮嘱丰穗留下伺候后悄悄的退出去,去紫云院了。
大夫人此刻正端坐在紫云院中,静静地听着常妈妈讲述着近日发生的种种事情。待常妈妈说完后,大夫人竟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走到窗边坐下,目光有些呆滞地望着夜空中高悬的那轮明月,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坐着,仿佛时间已经凝固。不知不觉间,一夜竟过去了大半。
三日后,景春从在春堂那下学后,立即兴冲冲的去霁月堂换了衣裳,吩咐丰穗拿了书本笔纸用齐国安送的那个金枝折桂的箱笼装了,立马坐上马车前往齐府,驾车的是大夫人的一个陪嫁的小厮家生子,叫阿六的,因不放心,特地让他跟了来。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对于景春来说,每一刻都像是度日如年,仍旧是坐到景春快吐了的时候,才听到阿六的声音:“桂叶巷到了。”真的是谢谢天地啊,他这才脚踩棉花似的下了马车,歪歪扭扭的走向了齐府的大门,递了那腰牌。
那看门的护卫一看是自家老爷几天前收的徒弟,立马打开门迎了进去,到了影壁的时候看到了文氏,景春不由吃惊,立马行礼:“师娘怎么在这?”
文氏笑眯眯的扶着他起身,拉着他的手往里面走:“我实在是等不及了,便一直在这等你,你师父还在睡觉,你待会和我一起用了饭,去小憩一会,待他醒了我就派人叫你。”景春点点头,对着文氏道谢。
因着景春是男子,虽是小孩,却也不可轻易去后院,但文氏不在意这规矩,直接拉着他就去了自己住的秋水院用饭。
因文氏自己无所出,也不知对小孩是个怎么招待法,又看着景春那漂亮的大眼睛,知礼懂事的样子十分欢喜,便吩咐人让厨房又加了几个菜:“前儿春哥儿在拜师宴吃的龙井虾仁和那道笋多,你让厨房再去做,去叫厨房再做了梨子水过来,我看他还时不时的咳嗽,倩儿,你亲自去前院,看他们那梦溪斋收拾妥当没,一会春哥儿吃完去那睡会。”
景春看着一屋子人仰马翻的景象只觉不好意思的摆摆手:“师娘快别忙活了,我都行,没那么讲究的。”
文氏身边的大丫头倩儿闻言笑起来打趣道:“春少爷,您就让她忙活吧,不然我们夫人一天天的在这院子里要么晒药材,要么去佛堂念经,活脱脱的就像个居士一般,我日日都担心夫人生怕哪天就看破红尘去了呢!”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
文氏竟也不计较那丫头的言语,红着脸笑着让人摆饭:“你日后也不要只是上学的时候过来,偶尔也来蹭饭吃,不拘什么时候,也让我忙活忙活。”
景春只得又露出招牌笑容,看着文氏乖巧的点点头:“诶,好嘞,那我可是就当真了。”文氏拍着手笑的温婉和雅:“正是这话呢。”
一桌子的菜被人摆了上来,今天的饭是金枣粥,素菜是韭花茄子,龙井虾仁,清炒嫩笋,一道胭脂鹅脯的肉菜。
文氏亲自给盛了碗粥:“你师父说你体内寒气未清,叫人准备了这粥,等会还有我做的枣泥山药糕,也是温和补气的。”
景春不好意思的接过碗开始吃饭,刚开始还照着规矩只吃前面的菜,吃到后面也是不管什么规矩礼仪了,三下五除二扫光了桌上的菜,把文氏看得一愣一愣的,当下更是开心的让人端来一盅梨子水,满眼亲切的看他吃完,又用豆沙水漱了口,这才满足的打了个饱嗝,文氏拿着帕子捂着嘴笑。
午饭过后,又叫人端上一碗药:“你师父说你的寒症未愈,需要你饭后服用,以后在这儿也煮你的份,身体养好了才是正经。”过后她亲自带着景春去前院的梦溪斋,说这是给他收拾出来的院子,以后他来齐府了就住这里。
院子里收拾得是很干净利索,景春就在西厢房那午睡,丰穗和阿六则去了东厢房。
景春睡得正香呢,突然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药香味,鼻子好像被人捏了捏,又感觉有人盯着他看了许久,他悠悠转醒,看到了齐国安正坐在床边看着他,他立马一咕溜的起身,齐国安却起身:“醒了就穿好衣服去书房找我。”景春弱弱的“啊”了一句当回应。
今日在书房学了第六本草药图医书剩余的知识,齐国安的书房比起读书人的书房,倒不如说更像一个药铺,书桌后是一个几乎占据满面墙的药柜子,每个格子都贴上了药材的名字。
齐国安开始照着第一本草药医书的内容开始从药柜子里给他认识草药,讲解功效,他拿了薄荷出来,让景春拿在嘴里尝一尝:“草药的特征,甚至新鲜度,看是看不出来的,需放嘴里尝一尝加以确认。”
景春开始放进嘴里,听着齐国安教他:“性辛辣,味凉。”景春嘴里含着薄荷,开始拿出本子记笔记,齐国安看他这架势,不由笑道:“这也算是个好办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继续道:“炮制法如下: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景春嘴里含糊:“师父念慢点,抄不及啊。”齐国安失笑,看着他写字不禁奇怪:“怎么有些笔画不对呢?”景春写的是简笔字,现下也只得糊弄:“我好多字认不全,也记不太住,随便写写自己认得就算了。”
齐国安点点头,觉着他这话说的有理,也就不管他了。继续教导:“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景春仍旧奋笔疾书:“师父,麻烦念慢点。”齐国安笑出声:“内服就是煎汤,3到6钱,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则是适量,煎水先或捣汁涂敷。”景春点点头。
“如今只先教单个草药,日后再教其他入药药方,东西细碎繁琐,需细心学习。”
这一教就直接到了申时末,文氏已经叫人来传话,让两人去秋水院用饭,三人用饭后,齐国安就先走了,急着去太医院当值,而文氏则是叫了两个护院送景春回贺府,天黑小孩不安全。景春回到霁月堂已经是晕头转向,把晚上的饭呕了一半出来,立马从包里拿出薄荷闻一会才感觉好多了,喝了碗热汤后又去了书房温书,等大夫人赶过来的时候景春已经累的躺在床上睡过去了。
大夫人看着景春皱着眉头一脸疲惫的睡相,又听常妈妈说他因坐车太久呕吐,当下就心疼起来,坐在床边不停的抚摸着景春的脸,忽而起身,叫了丰穗来,细细打听了今日在齐府的情形,问了景春的功课,又回屋子里给景春掩了被角,这才回去。
在路上就忍不住叮嘱陈妈妈:“看齐院判那两口子也是个好心肠的,咱们这里也别失了礼数,日后多加走动走动也好,你明儿去准备些礼,亲自送过去。”
陈妈妈点头应诺,又听见大夫人幽幽叹气:“这才第一日就如此辛苦,你可看到他累成那样了,更别说日后还要去采药进货,药堂坐诊,这一忙就是一天,他这身子骨弱,怎受得住。赶明儿还是得我去一趟,求齐院判开几张养身健体的方子来滋养才好。”
陈妈妈当下听了这话就劝她:“您先别急,春哥儿落水那寒症还没好全呢,又有齐院判这等杏林医治,现下又是春哥儿的师父,自是会替春哥儿调理身体,用不着咱们担心,咱们直管把礼数做全了便是。”大夫人一听也是这理,点点头便不再说话。
很快就到了清明,这日要祭祖,所以景春不用去上课,难得的放了假,本想着睡懒觉,却被常妈妈从床上拎起一顿教育:“春哥儿,您再要睡,也要等祭祖回来再睡,况且今日还要和老太爷他们去登山,更不能晚了啊,赶紧起来。”
清明节这日朝廷休沐,大家都要去祭祖登山踏青,景春便在这日放了假,本以为今日能睡懒觉,没想到也泡了影,重重的叹口气,起床梳洗打扮,常妈妈给他穿了件水天碧祥云暗纹的道袍,又用了兰色如意丝绦系上,给他穿上了皂色小靴,又用了条粉青色的条巾系头发。
这才去紫云院请安,因着开春许久,又加上清明,贺大爷从几日前就回来了,只是景春这几日去了是非堂读书,中午又赶去齐府学医,没有时间见面。
贺府小辈按规矩男孩子每五日就要去怡景堂给祖父祖母请安,女孩子则是每日都要去,所以景春先去母亲那请安吃早饭,再去怡景堂请安,景春有种上班打卡的感觉。
每去怡景堂,祖母照例问两句自己的情况后,其余的都是去关心关心大哥二哥,还有五弟弟,他也走不得,只得在那当个背景板,时而走神,时而和景昌讲话,时而在脑子里复习医书,就等着贺老夫人那句:“我累了,你们也退下吧”什么时候出来就赶紧走人,走迟了要被留下来用饭。
这贺老夫人也是有意思,说了等男孩子们来请安便留下来,大家一起用饭,可每次都是叫走得慢的人留饭,如此几次后,他看清局势便几乎是每次都是第一个走得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