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李永恒打开自己的那台二手笔记本电脑,上网搜索相关信息。
查看了半个多小时之后,他决定联系隔壁省的一家规模较大的拍卖行。
按照他们在官网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李永恒拨通了:“你好,请问是翰荣拍卖名酒茗品的陈总经理吗?”
翰荣拍卖有限公司旗下,有很多业务部门。李永恒要卖的是茅台酒,所以先找这个部门的总经理聊一聊。
对方的声音低沉浑厚,很有礼貌:“您好。我就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是这样的。我有个在国外的朋友,全权委托我,让我帮他把几瓶茅台酒卖出去。所以我就查询到你们翰荣拍卖行了。”
“是吗?请问您都有什么茅台酒啊?”
“我不懂啊。都是朋友的。对了,其中一瓶的瓶子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古老了。还有几瓶,朋友说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茅台酒。”
“哦!绿色瓶子的茅台酒?稍等,我可以加你的微信吗?希望能通过摄像头看一看你的茅台酒,可以吗?”
“可以啊。这是我的微信号。嗯,好,好,好友通过了。你打算怎么看?”
“先生,麻烦你把几瓶茅台酒摆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然后,围绕着它们前后左右的慢慢拍摄。这样看的话,比较全面一点。”
“没问题。稍等一下,我去摆放。”李永恒放下手机,把一瓶绿美人茅台酒和两瓶六十年代的茅台酒,放到一张凳子上,拿到窗口边摆好。
他再一想,干脆拿了一锭嘉靖九年的金元宝,摆放在茅台酒的旁边,跟对方说:“好了,那我就开视频通话了?”
对方回复好的,语气倒也很平静。
李永恒打开视频通话功能,把后置摄像头调出,对准了凳子上的茅台酒。
他慢慢移动脚步,让对方360度的把东西看了一遍。
对方提出了新要求:“先生,请您把镜头对准绿色的茅台酒,能再靠近一些吗?哦好,这样看得比较清晰了。请您把酒瓶转180度,谢谢。”
过了一会儿,对方忽然问:“先生,请问茅台酒旁边的那些东西,是金元宝吗?可以看看金元宝上面的文字吗?”
“可以。请看吧。”李永恒把金元宝翻个身,镜头尽量凑近了,让对方看清楚金元宝上面铭刻的文字。
对方情不自禁地轻声念出了“大明嘉靖玖年 足金 二拾两 内户部”这些文字。然后又问李永恒:“先生,你的这些金元宝,是怎么得来的?”
李永恒当然全部推到朋友的头上:“也是我的那位国外的朋友的。怎么,你们拍卖行也可以对金元宝进行拍卖吗?”
“对,我们拍卖行有珠宝钟表部门,还有古董珍玩部门,你这是古董啊!请问先生,你想拍卖这锭金元宝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当然想把它们拿去拍卖啊。”李永恒求之不得。
“先生,请稍等。喂,小王,给我联系一下古董部门的范总,就说这里有明朝嘉靖九年的二十两金元宝,问他要不要过来看一下?”
“好的,陈总。我马上联系范总。”
李永恒听到对面在急匆匆的对话。在这边忍不住微笑起来,有一种鱼儿上钩的快乐。
对方都是识货的人呐!
又过了一会儿,那边多了一个肥头大耳的男子,人称范总。
范总也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彬彬有礼的问李永恒:“先生,能不能让我再看一次那个金元宝?”
“可以的。”看就看呗,又不会有丝毫的损耗。
那位范总看得很仔细,让李永恒把金元宝都上下左右的转啊转,每个细节都看到了。
只听得那边小声私聊:
“初步断定,的确是大明嘉靖九年的二十两。”
“我也可以初步断定,那瓶绿美人茅台酒,是真品。不过,最好是能够上手检查,才放心。”
“茅台酒还好了,不需要上报到文物局。那锭嘉靖九年的金元宝,无论如何是必须要上报的!哎,实在是麻烦。”
“卖家说是国外的朋友委托他拍卖的,这个还好吧?”
“陈总,很多卖家都是这么说的,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糊弄过去就行了。我还是担心,怎么突然间冒出嘉靖九年的20两?以前看过两次,一次嘉靖十两,一次是嘉靖五十两的啊!”
“金子这种东西,我们还是懂得太少!金叶子你见过有人拿出来拍卖吗?金豆子、金瓜子,见过吗?没见过吧!但一直有。金饼、金蹄子,嘿嘿,古人就喜欢捣鼓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来……”
李永恒凭借超灵敏的耳力,从手机微弱的喇叭声中,听出了他们的聊天内容。
自己的东西当然是百分百的真品,这个是无可置疑的。
现在要考虑的事,是拍卖行派人上门取货呢,还是自己亲自押送这批宝贝送货上门?
毕竟是第一次接触拍卖行,很多事是不懂的。
对方在那边低声商量了好一会儿,那位陈总提高音量对李永恒说:“先生,麻烦你把茅台酒和金元宝,分别拍几张各个方位的照片,发给我们,好吗?”
“好的,没问题。”李永恒咔咔咔的把茅台酒们拍了几个角度,金元宝也拍了几个角度的照片,发给了对方。
“谢谢。请问先生的姓名,方便告诉我们吗?还有,您现在的居住地在哪里?”
“我叫李永恒。我现在居住在鱼峰市的芝州县。”
“哦?知道了。先生打算把您的藏品送到我们翰荣总部呢,还是希望我们派专家到您府上验货?”
“我希望你们派专家来吧。我一个人带那么多东西,路上也不安全啊。”
“好。请您留下具体的住址和电话号码,我们会在两天内,派专家去你府上进行正式的鉴定。”
“好的。你们的专家到了芝州县的县城,给我打电话就行了。再见。”
整个过程,在李永恒看来,还算是谈得顺利。
事情也变得简单了,这两天要做的事,就是静候翰荣拍卖行的专家到来。
以他粗浅之极的文物知识,经常会忘记,古人的一斤是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的常识。所以吗,手上的二十两一锭的嘉靖足金元宝,每一锭价值多少,完全没有一点认识。
现在有的是时间,李永恒继续用那台二手笔记本电脑,查询金元宝的相关资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但凡是金元宝身上刻有文字、朝代标识的,拍卖的价格,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一锭清朝的壹两福字金元宝,拍出了700万!
还有什么二两的十足赤天增和,拍出了280万。
寿字金元宝一锭,拍出了450万。
最高的是大明嘉靖四十年十月内户部造的五十两的一块金锭,最终的拍卖价格达到了1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