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洪旭从泉州运来了第一批8000件商业骨瓷,放到了孤惜店展卖。毫无意外的,骨瓷因其质优价廉,外加有魏国公府的站台,使得这一批骨瓷直接卖到了3万两。刨除生产成本、运输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后,这一批骨瓷的营业利润直接达到了2.4万两。徐久爵也没有食言,这一批货有50%都被他包了下来,还一口价,一分没还。要不是其他客商哀求徐久爵,他肯定一只骨瓷碗都不让。
骨瓷在南京城的一炮走红,也让孤惜瓷器店接下了价值近20万两的瓷器订单。
看着已经把门槛踩烂,挥舞着各种票号的票子已近乎疯狂的客商们,郑森无奈的摇了摇头。要不是有自己的打算,他还可以接的更多。当然这20万两的订单也足够让自家瓷器厂干半年的了。
只是郑森这么做,孤惜店店主、资深财迷李丽雅却不干了:“少爷,人家上赶子给咱们家送钱,你为什么要拒绝呢?”
“产量跟不上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别人暂时还做不出来骨瓷。咱们要人为制造骨瓷的稀缺性,维持住骨瓷的价格。咱们没有办法完全自建销售渠道,必须依赖其他客商。如果现在直接为了这些订单增加磁窑数量,做的多了就会造成自己跟自己竞争,人为压低骨瓷的利润。”郑森解释道。
当然洪旭除了从泉州运来了这批骨瓷以外,还给郑森带来了三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就是西班牙人答应了郑家保护吕宋华人的要求。
第二个是西班牙人同意了将台湾岛北部圣萨尔瓦多城(基隆)和淡水交给郑家,同时将兵力撤出台湾岛的要求。不过为了向西班牙王室掩盖自己丢弃殖民地的过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乌尔塔多·徳·科奎拉,还是派出了帕啰米诺作为名义上的基隆淡水长官,实际上的商业代表留在了基隆。将来郑家卖给西班牙菲律宾总督的货,都要在基隆完成交接。
至于为什么西班牙人能忍下郑森提出的这种条件。自然是郑森采用了后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
在当前十七世纪,西班牙人从亚洲到美洲顺着北太平洋环流所走的航线还没有被人察觉。郑森则是给了西班牙人一张比当前时代标准精度稍高一点的北太平洋地图。并在上面标注了西班牙人所走的航线。同时在这条航线途经日本本州岛以东和台湾岛以东的位置上,分别画上了两个大大的叉。
他告诉前去谈判的特使,如果西班牙人不答应自己的条件,就在这两个位置截断他们航路,摧毁他们的珍宝船。
同时这位特使还带上了,最初被制造出来的骨瓷,并且告诉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如果答应了,那么未来五年郑家将以均价10两的价格,每年向菲律宾总督销售5000件各类骨瓷餐具。
当特使给西班牙总督讲明白胡萝卜和大棒之后,西班牙总督看了看地图上的基隆和手里白如玉、薄如翼的骨瓷餐盘。只是思考了片刻便直接答应了郑森的要求。
与其冒着断掉北太平航线的风险和将骨瓷贩运到新墨西哥殖民地,直接赚十倍的差价相比。圣萨尔瓦多城和吕宋岛的华人,都算不上什么了。
“老爷已经派官兵去接收鸡笼和淡水了,他还夸奖您干的漂亮,不愧是自己的儿子。”洪旭露出慈祥的微笑道。
“哈哈,做儿子的自当为爹分忧。”郑森笑答道。
“不过老爷也让老夫提醒少爷,满招损,谦受益。”洪旭诚心说道。
郑森知道这是自己的父亲在提醒自己不要锋芒毕露,自己怒骂阮大铖的事,应该是传到了父亲的耳朵里。
“森儿明白。”郑森顿了一下,看了一下洪旭脸上依然带着喜悦的表情,又问道:“洪叔叔莫不是还有什么好事没告诉我?”
“哈哈,猜对了。你设计的撞击式燧发枪的打火率已经超过了你要求的九成,成本嘛算下来也就2两每把,虽然比鸟铳贵,但是这也比红毛鬼的自生火铳(轮簧式燧发枪)便宜了十多两。这第一批老爷命人做了五十支,送给了卫队去使用。据官兵们说比这可比鸟铳好用多了。再加上那刺刀,我看就算是关宁铁骑来了,也得跟咱们郑家三分面子。这次老夫来给少爷带过来了两支,现在还在船上放着呢。能发明这等神器,少爷您真是大才子啊。”洪旭一边说着一边给郑森竖起了大拇指。
郑森笑着委婉回答道:“过奖,过奖。”
撞击式燧发枪的研制成功,使得大规模装备燧发枪成为了可能。也使得排队枪毙战术可以得到大规模应用。未来,等真的在陆地上对上了八旗和闯王的骑兵,郑森也有了把握。
郑森感觉洪旭还没把好消息说完,于是追问道:“您似乎还有什么好消息想要告诉我?”
“定远号和致远号下水了。”
“好!好!好!”郑森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这两条舰他等了太久了。
“定远号和致远号现在正在舾装,老爷让您派自己的卫队回去接装,同时接受训练,以后这两艘舰就归少爷您了。”洪旭满脸自豪,自从郑森从日本回来后,他就一直看着郑森一点点慢慢长大。现如今郑芝龙让郑森掌握自己的战舰,也是郑芝龙赞同郑森独挡一面的明证。这一刻洪旭真正感觉到郑森长大了。
“父亲竟然让我掌握这两条战舰?”郑森十分惊讶,因为这可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舰。待舾装整训形成战斗力后,郑森可以完全就靠这两条船彻底打垮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在亚洲的舰队。
在这个时代,当前已服役的最大风帆战列舰是英国刚下水两年的海上君主号。虽然它和定远舰排水量相当,火炮数量却达到了104门,比定远舰多了30门。但是不论是航速、操控性能、还是火炮射程都比定远舰落后了一百多年。
“没错,老爷就是让少爷您亲自掌握这两艘舰。”洪旭顿了顿又说道:“老爷还说,这次秋闱您能考就考,考不上不要强求。要是哪天这国子监不想上了,就回来。咱们父子一起把荷兰人赶出台湾。”
郑森闭上眼,仿佛他已经站在定远舰的船,看见了那不远处的热兰遮堡:“洪叔叔,到了那天,我们一起。”
“好,一言为定。”洪旭答应完,又想起一件事,情绪忽然变得激动起来道:“还有一件事,老爷这次来,让我给您带来了两袋米。”
“带来两袋米?”郑森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给自己送米来,又不是缺吃的。
“对,这两袋大米就是按您给的三种种子混合杂交出来的三系杂交稻产的米,单一季的亩产就达到了六石半!”洪旭更加激动的说出来了这个消息。
在明末南方稻米单季亩产大概在2.72石,也就是400多斤。虽然现在这个三系杂交稻,亩产只有6.5石,也就是大概900-1000斤之间,比后世动辄2000多斤的亩产是差了不少,但这是在缺少后世优秀的田间管理和化肥应用下,所取得的成绩。
等未来化肥起来了,田间管理更加科学化了,亩产终有一天会追上后世的三系杂交稻。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有这个产量已经很惊人了,从一定程度上讲,只要在福州平原、漳州平原、泉州平原推广开了,那么福建再也不会面临饿肚子之苦了。
要说这三系杂交稻的母本和父本从哪来的,那依然是郑森用愿望实现机造出来的。
早在他来南京求学之前,便让洪旭安排人手,用自己土地当作试验田试培育三系杂交稻了。
洪旭又想起了十多年前,遭遇灾荒饿死的老娘,深深的向郑森鞠了一躬感谢道:“少爷真乃神农,造福万千百姓,从此再也没有百姓会挨饿了。我洪旭,谢谢您。”
“不,洪叔叔,这不是我的功劳,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郑森不敢居功自伟。
“少爷,这种稻子还没有名字,您给他起个名字吧。”
郑森不假思索的答道:“就叫‘袁公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