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郑森没有等来锦衣卫的调查,却等来了锦衣卫牺牲的消息。出公差的十几名锦衣卫除了一人不知所踪外,其余全部牺牲。据说是在出公差的路上遭到了流寇截杀。不过是不是真流寇就不知道了,这年头谁都有可能是流寇。
当然锦衣卫和官府都认为这名失踪的锦衣卫是流寇的内应,因此对这名锦衣卫发出了通缉。
不过让郑森倍感意外的是,这名锦衣卫竟然是张名振!
“听说了没有?死了十几个锦衣卫,江北的数个村子还被屠戮一空。”一名正在等待放榜的秀才问向一旁的同窗好友。
“听说了,家父昨天派人来告知我了。现在道上不太平,若是中了举先不要去北京,他会派人来护送我。届时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另一名秀才问道。
“好,但是这次的题太难了,我感觉我中不了。”刚才那名秀才摇了摇头。
“你一定行的!”
郑森、冒襄、侯方域自然是没有参加他们的讨论,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想的这次自己能不能中。虽然郑森一直安慰他们,说他们能中。但其实历史上他俩并没有中举。侯方域直到顺治八年才应试为河南乡试副贡生。
而在一边的方以智则显得颇为胸有成竹,好像就知道自己能中一样。没办法,这个学神在历史上确实是在这一次中了举人。
随着贡院的大门被缓缓打开,张贴着中举士子的榜单也被贴了来。就像后世高考出分一样,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不出所料,冒襄和侯方域自然是落榜了,方以智和郑森自然是在榜上。
当然郑森也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有没有徐久爵的功劳。
与方以智互相祝贺之后,郑森也安慰了一下冒襄和侯方域,说他们下次一定中,不要气馁。
“不日我就要去京城了,密之与我一同前去吧。”
“师傅,以知就不与您起去京城了。我要回乡去研究您留给我的蒸汽机。徒儿觉得这蒸汽机于国于民有大用。”方以智摇了摇头婉拒道。
卧槽,我你回去研究蒸汽机,让你爹知道了不得打死我呀?本来我还想着等你中了进士,在朝中抱你的大腿呢。再说你回乡去研究,就算你散尽家财也做不出来能够商业应用的蒸汽机啊。
当然,郑森也不好去告诉方以智研究蒸汽机的难度,免得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只能继续劝道:“密之,蒸汽机不急于一时,届时你中了进士,也可以继续研究的。”
方以智摇了摇头道:“不,师傅。天下进士千千万,但能一心钻研科学的却寥寥无几。您给我讲过西洋的欧几里得、伽利略,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我也想像他们一样青史留名。”
‘罢了,大明注定要少一位进士了。’郑森心中默默感叹完,也只能是支持他了。不过有方以智在,凝汽式蒸汽机说不定能够早点做出来。
“密之,既然你想研制蒸汽机,不如去为师的老家吧。在那里为师已经建立了学堂,还聘请了一大批工匠,他们可以帮助你做这些事。另外为师在晋江老家有一套没人住的两进小院。你要不嫌弃就带着夫人孩子过去吧。经费方面你也不用担心,我从我每月的例钱里拨给你5000两,如果不够你再找我要。”
方以智惊呆了,他没想到郑森除了送他一套宅子外,还会给自己这么多钱。
“师傅,这…这太多了!我不敢要。虽然我比不上师傅有钱,但也算是颇有家资,我自己的钱足够了!再说了,你把你的例钱都给了我,你还怎么去京城赶考?”
郑森摆了摆手笑笑道:“拿着吧,区区5000两而已。你得钱肯定不够的,要想把凝气式蒸汽机做出来,说不定100个5000两都不够,更何况我还想着你把三酸两碱工业也整出来呢。钱不需要给我省,我现在每个月的例钱有2万两,而且家父还答应我中了举人就给我涨到3万两,中了进士就给我涨到到4万两。”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5000两还区区!这都够买两个上品扬州瘦马了。
其实郑森还没说孤惜瓷器店每个月差不多2万两的净利和德馨书屋每个月靠卖《大玉儿秘闻》平装版和插画版每个月6000两的净利呢。哦对了,《大玉儿秘闻》的插画版的画,还是你方以智画的呢。
听完郑森的话,方以智也不再不好意思拿郑森的钱了,这么大个肥猪,不吃他吃谁?于是户方以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连忙握紧郑森的手说道:“师傅,我去,我马上就回家接上贱内和孩子去晋江。师傅您一定要考中进士,多给我争取些经费。”
进士还是算了吧。郑森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能过了举人就不错了。真要中了进士做了官,自己的许多计划就没法实施了。再说了,这会儿在崇祯朝做官,跟49年加入国民党没什么区别。当然郑森不能真这么说。
“为师一定努力!”
郑森几人刚刚客套完,一位20出头的妇人,举着一张状纸,跪倒在了众世子面前,哭泣道:“求各位大人替小民做主啊!我家相公张名振,乃是上元县锦衣卫百户所的一位小旗官。家里世代忠良,不知怎么得罪了他人,竟遭上官和官府联手陷害,被污蔑成了流寇同党,至今生死未卜,请各位大人替小人做主啊。”
“哼,锦衣卫攀附阉党,平时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早应有此报,现如今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有什么好喊冤的?可惜啊,当今圣上被骆养性那狗贼蒙蔽了双眼,看不到这些积弊。”一位名落孙山的生员不屑一顾的发泄道。
“兄台此话差异,我乃土生土长的上元县人事。张名振张大人,与其他锦衣卫不一样。他平日里善待百姓,从不作威作福。上元县的百姓们都说张小旗巡过的地方,毛贼奸人皆肝胆俱裂,四散而逃,是真真正正守护了一方平安的好官啊。”另一位中举的应天本地生员说道。
“哼!”名落孙山的生员,没有搭话,转身哼了一声便走了。
“张夫人,张大人的案子我接了,这次进京……”
生员的话还没说完,便突然出现了几个锦衣卫迅速的堵上了妇人的嘴,把她从地上拽了起来,押走了。
紧接着,一个操着江北口音,穿着总旗服饰的锦衣卫来到了那名要打报不平的生员面前,严厉威胁道:“接什么接!这里没你的事。既然中了举人,就要好好准备会试,别想些旁门左道的事。这里的事你要是敢多说一个字,我就禀报知府大人,治你个毁谤之罪,夺了你的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