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但是崇祯怎么也没想到本来是要去拦截建奴的周延儒竟然和郑森打了起来。
不仅打了起来,以密云兵为主体的2万明军,竟然被6000人的登莱水师和登州卫给打败了,而且还败的那么彻底。
原本郑森以弱势兵力顶住了阿巴泰,崇祯当时觉得郑森在一定程度上谎报了军情,他认为那一仗郑森必定损失惨重,只不过没说实话而已。
直到这一仗的结果传来,崇祯才彻底相信郑森说的是真的。
崇祯一时间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该笑的是郑森答应他编练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新军的事,郑森做到了。
该哭的是郑森这算不算是造反了,毕竟周延儒作为内阁首辅带着密云兵结结实实跟郑森打了一仗。
但是眼下朝堂里面却炒成了一锅粥,周延儒的党羽和复社成员们在拼命地维护周延儒。他们坚称郑森勾结建奴造反。
东林党虽然势微,但他们在拼命的宣称周延儒和吴昌时残害忠良。
直到青州知府、潍县县令、寿光县县令等人的题本到达朝堂才给这场朝堂上的争吵画上了句号。
“王伴伴,把这些题本都发下去,让列位爱卿传阅。”崇祯指着桌上一摞他刚翻看完的题本说道。
青州知府等地方官员上的题本说的不是别的事,正是吴昌时、周延儒和唐通纵兵抢掠的事情和郑森带兵救济受难百姓的事情。
看完题本后大部分周党和复社成员都变得沉默不语,因为大部分人都猜到了,地方官奏上来的事,应该是真的。
但是还是有一个复社的愣头青言官出言道:“陛下,这是这些地方官与郑森沆瀣一气,欺骗陛下。下官请求严查。”
还没等崇祯说话,另一东林党言官立即出言反驳道:“那你可见过1个知府和7个县令一起欺骗陛下的吗?”
“他们都被郑森花钱收买了。”复社言官还在狡辩。
要说潍县地处莱州,潍县县令被郑森收买了倒有可能。但青州知府和其他六个县令一起都被郑森收买了,这确实是不太可能。
“你可有证据?”
“证据?呵,咱们言官做的就是风闻奏事。”
“那你这风闻又是哪来的?”
“吴大人前一阵上的题本不是说了,郑森抗拒调查还将他打伤了!他竟然在打伤了吴大人之后还能有恃无恐,想必是买通了不少人吧?”复社言官说道。
“抗拒调查?你难道没看郑大人的题本吗?他解释说当时吴昌时意图唆使士兵哗变不成,才绑了他的妻子意图让他交出兵权。”东林党言官辩驳道。
“那都是郑森的一面之词!不可信。”
“一面之词?京城里都传说那吴昌时是贪图郑大人之妾李香君的美色,想要将她收入自己嘉兴勺园,好供自己玩乐。但是郑大人不肯将自己的爱妾送给他。
于是吴昌时就借御史之名教唆士兵哗变,企图逼迫郑大人就范。结果教唆不成才强行绑架了李香君。虽然市井之言不可信,但这也于郑大人题本上表之事不谋而合。”
东林党言官别看用的是市井上的传言来辩驳,但这个市井传言却十分有杀伤力。
因为世人皆知,这吴昌时就是好色,酷爱收集美女。也曾经为了歌妓在花船上与人打过架。
而且他那勺园里还住过不少名妓。就连当下钱谦益的妻子柳如是都曾在勺园里住过一段时间。
况且世人也都知道,郑森的妻子李香君也曾是秦淮河畔有名的花旦,他豪掷万金为李香君赎身的事,也早已传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考虑到吴昌时在风月场上的种种劣迹,他能干出抢夺他人妻妾的事也不足为奇。
“你也说了,这是市井传言。市井传言不可信!”复社言官继续说道。
“你刚才也说过,咱们言官要做的是风闻奏事,怎么现在市井传言就不可信了?”东林言官反讽道。
“吴大人出身吴江名门,谦谦君子,他说的话必然都是实话。而郑森这个海盗家的野猴子嘴里能有几句真话?”
“圣人言:有教无类。你都学狗肚子里去了?”
“你怎么骂人?!”
……
看着正在争吵的几人,崇祯渐渐觉得这事无聊了了起来。就在他打了个哈欠想要结束这场没有意义的廷议时,小太监送进来的三本题本让崇祯找到了结束今天这场廷议的理由。
崇祯粗粗的读了一遍后对王承恩吩咐道:“王伴伴,把这三本题本交给列位爱卿传阅吧。我先回弘德殿休息了。
一会儿诸卿家议好了,再来告诉朕。”说罢崇祯便起身一甩衣袖,回弘德殿去了。
“恭送陛下。”众大臣说道。
这三本题本分别是郑森、周延儒和吴昌时送来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他们三人都在题本里宣称,这场密云军和登莱军之间的冲突是由误会引起的。
现在误会解开了,吴昌时和周延儒也将很快带着密云的士兵撤回密云。
至于战斗的经过,各方的损失,以及吴昌时和周延儒纵容士兵劫掠百姓的事,三本题本里都没有提及。
这说明他们三人都不想把这件事继续扩大化,都想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然三个当事人都想在这件事上打住了,那么三方势力还有什么好争的?
于是最终的廷议结果就是,等周延儒和吴昌时回了京,调查之后再请崇祯皇帝定夺。
但是密云兵和登莱兵打仗这件事,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负责,或者说背锅。从现在的情况看,背锅的人不是吴昌时,就得是周延儒。
因此从三人的题本到达大臣们手里的时候,这场斗争双方就由东林党和复社,变成了周党和复社。
吴昌时和周延儒之间必须死一个。
大臣们都认为郑森、吴昌时、周延儒三人已经理顺了气,达成了和解。但在崇祯看来郑森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的火。
因为原来郑森写个题本,向来字迹都是龙飞凤舞,不拘一格。但这次他上的题本却写的格外认真,字迹异常工整。不是憋了一肚子火干不出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