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丢失以及小皇帝与布木布泰被绑到胶东的消息传到了济南。给驻守济南统领山东河南所有兵马的多铎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他千想万想,也想不到浓眉大眼的阿巴泰和人畜无害的图尔格会降了郑成功。
但是这两件事的发生,也意味着自己和郑成功之间的马匹贸易不能再进行下去了。而知道贸易详情的人员,也必须要处理掉。
不然等朝廷查下来,死的就是自己,为此多铎要采取行动了。
……
“大人,您让我带兵前来,莫非是山上的山匪又下山了吗?”李率泰穿着一身甲胄,来到了山东总兵衙门的大堂里,对着高高在上同样穿着一身甲胄的多铎行了一礼后问道。
多铎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本王接到线报,山匪已经混入了城内,准备趁夜作乱。”
“趁夜作乱?他们好大的胆,大人请将此事交于俺,俺立即带兵将他们全部格杀。只是不知现在这伙山匪究竟在何处?如果大人已知,请将他们的位置告知于俺。”李率泰说道。
“就在这。”
“在这?”
“嘣~~~嘣嘣~~~”十几声弓弦声从暗处传了出来,还没反应过来的李率泰身上便中了十几箭。
倒在地上口吐鲜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的李率泰,死死的盯着高高在上的多铎。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已经分了大概一半卖马的银子,也就是大概十万两给多铎了,他竟然还能干出这种卸磨杀驴的事。
要知道卖马的银子里,自己也就拿了个两成,完全是挣得辛苦钱。李率泰死不瞑目。
就在李率泰被射成刺猬的时候,他带来的50名汉军旗士兵,也在总兵府门外遭到了满军旗士兵的围杀。
李率泰死了以后,巴哈纳从门外走了进来,对多铎禀报道:“殿下,所有李率泰带来的汉军旗士兵皆被绞杀,没有一个活口。”
多铎以冷酷的口吻说道:“做的不错,不过事情还没完,这事要往李率泰身上推就要处理干净。他下属的那些汉军旗和家属,也要全部杀掉。”说罢多铎端起茶碗品尝起了里面的茶水。
巴哈纳以为自己听错了,他追问道:“连家属也杀?”
多铎顿了一下,随后又吹了吹茶水,肯定道:“也杀。”
巴哈纳不忍心下此狠手,于是替李率泰的手下求情道:“殿下,他们可都是跟咱们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啊。这些人没有参与到马匹交易中。就这么杀了,恐怕会让其他汉军弟兄寒心啊。”
多铎面不改色的回答道:“斩草要除根。为了防止走漏风声,你现在就带兵去把他们都抓起来。”
领教到多铎凶名的巴哈纳长叹了一口气后答道:“嗻。”
随后便无奈的走出了总兵衙门。
第二天跟着李率泰来济南的1000多名汉军正蓝旗将士和他们的3000多家属很快就被押出了济南城。
本来这些汉军旗将士和家属们以为自己最多就会被流放回辽东。结果直到他们被押送到大清河河堤上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他们哭喊着,跪地不断磕头求饶,但是没有丝毫的用处。站在他们面前的刽子手,甚至在昨天还是自己的邻居。随着弓弦声的不断响起,这些里李率泰的下属和他们家属,被成片成片的射倒在河里。
有些行刑的刽子手看不下去了,找到了多铎替这些曾经的战友求情,结果却被多铎无情的打成了李率泰一党,也遭到了处决。
自此再也没有人敢违抗多铎的命令了,为了自己活命,他们不得不射杀他们曾经的战友。
然而当李率泰的属下和亲属都被杀光之后,这场屠杀依然没有结束。在多铎的命令下,鲁西农村地区又遭到了成建制的八旗军和绿营兵的屠戮和掠夺。
虽然在农民协会的带领下,有不少村子抵挡住了这波屠戮,但是依然有上百个村子被夷为平地。这些被夷为平地村子中甚至还有不少刚刚搬来山东的八旗旗丁居住。
但即使有旗丁又能怎样,在多铎看来,只要是跟招讨军有来往的都该杀。
多铎大肆屠杀百姓的举动遭到了清廷里不少人的非议,但这些非议在多尔衮对多铎屠杀行为的默许下,又显得那么微弱且渺小。
特别是孙之獬,他把带头反对多铎屠杀行为的洪承畴打成了郑成功一党。在多尔衮的偏袒下,洪承畴被投入了大理寺的大牢。
郑成功看着平民的伤亡报告,心里异常的愤怒。他虽然很想现在就带兵把多铎打跑收复鲁西地区。但当前招讨军已大部移师辽东,留在胶东地区的只有新组建的陆军第三师。
他们的实力守住胶东可以,但攻下鲁西绝无可能。
现在郑成功能做的就是一面让农业协会和敌工部在鲁西地区组织游击队,阻挠多铎的行动。另一面则是尽快拿下辽西,威慑京城,让满清将军事力量部署到山海关一线。
只要锦州被拿下了,鲁西的困局自然就解开了。
就在郑成功拿下沈阳三个月后,招讨军向辽西地区开始进发了。
由于目前在关外,郑成功的招讨军有着军力和士气上的优势。满清主动放弃了大凌河以东所有堡垒和城池。重点防守大凌河以西,包括义州在内各个堡垒。
招讨军要进攻,满清要防守,因此围绕大凌河城,也就是后世的凌海市的一场大战也就迅速展开了。
郑成功拿出望远镜,望着大凌河城城以东,沿大凌河东岸排开的军帐,问道:“我看到那旗帜上写着一个祖字,莫非此次守大凌河城的还是祖大寿?”
跟在郑成功旁边的敌工部部长张名振回答道:“正是他。”
“这可真是似曾相识啊,崇祯四年守大凌河城的就是他,现在守大凌河城的还是他。”郑成功感叹完,又问道:“你们可曾派人私下联系过他吗?”
张名振答道:“联系过,他不愿意投降。”
“他不想投降是对的,他要是降了,就是五姓家奴了。比吕奉先还多两姓。”郑成功说罢,放下放远镜,对甘辉说道:“带上部队出发,晚饭前,到达敌前十里处扎营。咱们要给他点压力。”
“遵命。”甘辉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