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张名振向自己报告说多尔衮称帝,年号为‘康德’之后,郑成功乐开了花。
“这是哪个大聪明给多尔衮起的年号,起的真是……真是太好了。哈哈哈哈。”
张名振和在场的薛国观等人都不知道郑成功因何发笑,同时又不好意思问,只得在一旁干看着郑成功傻笑。
笑了一会儿的郑成功发现,众人正呆坐在原地,盯着自己看。反应过来的郑成功这才发现除了自己以外,没人知道这是后世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帝号。
郑成功当然不能把这段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告诉众人,于是他自己强行解释道:“一般来说,越宣扬什么,就越缺少什么。
大家来看看这‘康德’二字。‘康’健康也,‘德’品德也。多尔衮既然起这个年号,就说明伪清现在既不健康也没有品德。活脱脱一个病入膏肓的政权。”
众人听完郑成功的强行解释,当做谈资一般笑了笑,表示了赞同。
随后郑成功话锋一转,说道:“诸位同学,我们要引以为戒啊。虽然我们最近进展很快,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骄傲了,自满了,不注意团结群众了。
他们做了一些违反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的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纪律委员会已经对这些同学做出了严肃处理。
虽然这些违反了纪律的同学已经处理完了,但是我还是想提醒诸位。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们仍需努力。
不仅如此,即使我们革命成功了,同学们依然需要时刻警醒,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牢牢联系群众。否则,我们早晚有一天会被人民赶下台。”
郑成功一段话说完,活跃的氛围又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会场寂静了一段时间后,郑成功安排道:“诸位同学回去后,务必要自查自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做到防微杜渐,慎终如始。”
会议开完,与会人员纷纷离去自查自省。
郑成功在会上说这一席话,是有的放矢的。因为拿下辽东以后,同学会立即在辽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干部将本应划为国营农场的农田,偷偷划给了自己。
这种事要是发生在满清或者南明,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但是在郑成功这里,这就是严重违反纪律大事,必须严肃处理,土地改革不容有失。
就在郑成功组织同学会进行自查的同时,感觉清廷内情遭到泄露的多尔衮也查找起了内奸。同时为了弥补己方在情报战上的弱势。他不得不启动了已经被革去职务赋闲在家的骆养性。
同时恢复了继承了锦衣卫仪仗职责的銮仪卫的情报、抓捕、审查和诏狱职能。为了防止锦衣卫在情报方面一家独大,又命林登图(二号)组建监酒处。负责监视銮仪卫,同时打探情报。
看到二号送来的消息后,郑成功哭笑不得。多尔衮居然让自己的情报员来当特务头子,真是不怕把满清的秘密全都给了自己。
“你看看这封情报吧,里面提到的人物一定要派人监视,但暂时不要动他们。必要的时候甚至还可以给他们泄露出一些无关紧要的真情报。
记住要让他们在咱们这里潜伏时彻底放下心来。待战时,咱们来一招反间计,让他们为我所用。”郑成功对张名振吩咐道。
张名振答应道:“属下遵命。”
其实张名振心里很好奇,郑成功手里的这些情报是从哪里来的。虽然张名振曾经听说过郑成功直管的还有一支叫什么‘五个人’的情报组织。
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情报人员,有一条守则就是,应该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但不该好奇的地方一定不能好奇。因此张名振也从来没有向郑成功询问过这件事。
“另外,通知北京小组和‘匕首’让他们暂时进入潜伏状态。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的火还没烧完,咱们不要触这个霉头。”郑成功吩咐道。
由于敌工部北京小组和‘匕首’立即进入了潜伏状态,所以骆养性什么都没捞着。可是这样并不能对多尔衮交差。为了能让自己保持住这个銮仪卫指挥使的位置,他将调查和抓捕范围扩大化了。
骆养性统领的銮仪卫迅速蜕变成了多尔衮铲除异己的统治工具。
而骆养性的抓捕重点,很快就放到了皇太极的直系亲属、满洲正蓝旗和人数众多的汉八旗的身上。
一时间銮仪卫的诏狱里面便住满了人。为了能腾出地方给新抓进来的人犯居住。骆养性定了一条规矩,审三天必定罪。因此每天骆养性都会亲自签署一份处决名单。
而拿了骆养性亲自签署的名单后的銮仪卫力士,又会飞快的一边向诏狱跑一边喊:“新名单,新名单……”
按照名单从诏狱提出来的‘犯人’会很快的被拉到诏狱里的刑场集体绞死。
由于名单上的人太多,为了增加处决效率骆养性还发明了绞刑架。这绞刑架上有一个活板,只要一拉旁边的把手,活板就会立即打开。
活板打开后,被套住脑袋吊在横梁上的‘犯人’们,立即身体向下一坠,套住脑袋的绳子就会顺势拉断‘犯人’们的脖子,让犯人们一命呜呼。
这种绞刑架的处决效率很高,一次可以处决五名‘犯人’。因此一天下来诏狱里处决的犯人就能达到400-500人。
“哭什么哭?这是你们罪有应得。要我说,你们应该感谢我们骆大人,正是他设计的绞刑架,才让你们走的没有痛苦,还能留个全尸。要是碰上了正经的刽子手,保证让你们身首分离。”
在刑场上的銮仪卫力士说完这段话后,拉动拉杆,让这五个‘犯人’归了西。
由于查办犯人可以顺手抄家,这给骆养性和办案的銮仪卫赚不少银子,因此查内奸的范围迅速被扩大化了。
你问没有证据怎么办?放心銮仪卫有的是办法‘制造’证据。
在京城之中就有一叫黄培的前明锦衣卫指挥佥事,明亡后不愿意事清便隐居在家。骆养性曾亲自去请他出山,但是被他骂了一顿后拒之门外。
记仇的骆养性曾记起黄培曾赠送过自己一本自己的诗集,他翻看之后从里面找出了这一句诗是这么写的“一自萑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
骆养性便以此诗是黄培怀念前朝为由将他下狱,连同其他‘犯人’一起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