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的龙骑兵操典要求跟招讨军不一样,他们被要求骑马快速接近敌军,在距离敌人30步也就是大概40-50米处驻马举枪射击,随后回转。再由下一队跟上重复上面的动作。
从本质上讲,这种战术依然是传统八旗骑射战术的变种,依然是把龙骑兵当做骑兵来用。而不是当做骑马的步兵来用。在定位上与招讨军龙骑兵有着本质区别。
虽然禁军把龙骑兵当做骑兵来用,但是给他们配备的马匹,却是远远不如招讨军的龙骑兵。大部分清军龙骑兵的战马,肩高大都在1.4米以下。
而此时的招讨军龙骑兵配备的马匹都是肩高1.45米以上的伊犁马或乌珠穆沁马了。要知道这种战马可是满清的传统身披全身棉甲的重骑兵才能配备的战马。
由于清军龙骑兵马瘦速度慢,人带着一身装备骑在上面就更慢了。在招讨军看来,对面的满清龙骑兵就好像骑着驴,一边遛弯一边往自己面前走一样。打他们跟打固定靶没什么区别。
因此在他们来到射击位置上的时候,已经挨了招讨军的龙骑兵两次齐射并且被打倒了200多名龙骑兵。
然而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由于清军龙骑兵团采用马上射击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其火力密度比招讨军的龙骑兵团要低得多。
再加上其使用的撞击式燧发枪打一发上弹时间长,等招讨军骑兵第一师龙骑兵三团将一轮射击用的五发弹药打完,对面的满军旗正黄旗师的龙骑兵们,也仅仅是打出一发子弹,第二发子弹还没装填好。
然而此时,正黄旗师的龙骑兵们,已经被打倒了近800名龙骑兵了。正黄旗师第一龙骑兵团伤亡已超三分之一,可以说此时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不得不向后撤退,退出战斗。
而招讨军骑兵第一师龙骑兵三团仅仅伤亡了20多人。这其中还有十来人的伤亡是清军炮火造成的。也就是说,正黄旗是龙骑兵第一团完全就是废物,给招讨军造成的伤亡微乎其微。
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因为正黄旗师龙骑兵第一团火力密度低造成。更主要的是清军只学了个表象,没学到里子。
在自身火力弱,且精度差的情况下,还不如卸掉棉甲,减轻负重,直接冲向招讨军。用手里的撞击式燧发枪抵近射击。
正黄旗师龙骑兵用的是普通的轻型燧发枪,不像是绿营兵用的抬枪(重型火绳枪),其枪口动能较低,穿甲能力较小。
正黄旗师龙骑兵用这种枪隔着五十米跟招讨军对射,连招讨军龙骑兵身上穿的鸡胸式板甲都打不穿。给招讨军造成伤亡了的情况,还是碰巧打到了头。
不仅正黄旗师的龙骑兵没有对招讨军造成多大伤害。其他清军在看到了招讨军强大的战斗力后也开始动摇了。要知道在战前,鳌拜可是一直宣称自己是唯一能和招讨军匹敌的部队。
现在战场上一交手,被彻底打回了原形。自己跟招讨军的差距,比猴子跟人的差距还大。
一看这情况,鳌拜也急眼了,再这么打下去自己的手下要崩。不过根据鳌拜的观察,他发现了招讨军龙骑兵团的一个弱点,似乎他们每次只能打五发子弹,打完之后就必须回撤补给。
这其中原因鳌拜觉得,不是因为这种子弹太沉招讨军的龙骑兵不能多带子弹,就是因为龙骑兵使用的这种枪发热量大,打多了会炸膛。
于是乎鳌拜趁招讨军骑兵第一师龙骑兵三团回撤,第二团刚进入阵地攻击阵地之时,派出了正黄旗重骑兵三团对正在回撤的招讨军骑兵第一师龙骑兵三团进行半路截杀。
然而回撤的真正原因,根本不是鳌拜想的那样。冯氏1648年式步枪使用的.577子弹确实沉,但不是沉到只能携带五发。每名龙骑兵身上可在腰间的两个弹药盒里携带十发。
自己乘坐的马匹上还携带有另外二十发备弹。
至于过热,那除非把总共三十发子弹全部打完,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真正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己方进攻兵力充足的情况下,龙骑兵们不用冒着长时间站在一地被敌方火炮打击的风险继续射击。
换另一支队伍上,既能转换阵地,又能让第一批上去进攻的龙骑兵和他们所骑的马匹得到充分休息。使得火力的持续性大大提升。
第二个原因则是,.577子弹使用的发射药依然是黑火药,射击后产生的巨大浓烟笼罩在阵地前,极大地阻挡了龙骑兵们的视线。给后续瞄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因此经过反复训练琢磨,使用冯氏1648年式步枪的队伍在同一阵地射击最好不要超过五发,否则射击精度就会烟雾浓厚而大大降低。
鳌拜一派出正黄旗重骑兵三团,叶云便立即识破了鳌拜的攻击目标。于是他立即派出骑兵第一师胸甲骑兵一团进行拦截,以策应骑兵第一师龙骑兵三团归队。
同时正在带着队伍往回走的团长佟图珲也发现了正黄旗的重骑兵正向自己袭来,为了不让自己的队伍在行军途中被截杀,他立即命令全团下马,就地组织防御。
上三旗的重骑兵们由于装备着全大清最好的,肩高在1.5米以上的战马,速度极快。招讨军骑兵第一师龙骑兵三团刚做好战斗准备,正黄旗师重骑兵三团就进入了有效射程。
然而团长佟图珲刚要下令射击,却发现敌人突然转向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己方的胸甲骑兵一团,正在急速靠近正黄旗重骑兵三团。
如果现在正黄旗师重骑兵三团还要进攻的话,就会面临被两面夹击的情况。所以正黄旗师重骑兵三团必须首先解决对自己威胁最大,也同属重骑兵的招讨军骑兵第一师胸甲骑兵一团。
现在的满清重骑兵已经不是原来使用高磅数清弓的骑射重骑兵了,他们已经全部换装了燧发枪。每个重骑兵身上,都有一把卡宾型撞击式燧发枪,以及四把遂发手枪。在短促的近距离交战中,火力并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