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不是谁想进就能进来的,门口二十四小时有卫兵站岗,每一个来访的陌生人,都是要登记的。
而邮差,也只能将信送到门卫处,由士兵转送给嫂子们,或是着急的话,收信人也可以自己到门卫处去取。
肖青予不确定自己会不会有回信,所以她并没有去门卫处找过,所以,报社的回信是士兵给她送来的。
那是个慵懒的午后,阳光透过大树洒落在大地之上,树影斑驳,随风摇曳。
敲门声打断了肖青予正在写作的思路。
她起身开门。
本以为是嫂子们又来跟她唠嗑了,却没想到是个年轻的小兵。
“嫂子好,我是今日执勤的哨兵,这是您的信件,请嫂子收好。”
小兵边说,边地出手中厚厚的信件。
肖青予伸手接过,看见上面的寄信地址,脸上是明显的开心。
她将手放在兜里,实则是从空间里掏出一把奶糖塞到士兵的手中。
“谢谢你帮我把信送过来,请你吃糖。”
小兵连忙推辞。
“这是我应该做的,嫂子不用客气。”
肖青予坚持将糖推过去。
“快收着吧,今天的信,带来的可是好消息,就当是我在庆祝了。”
听到这话,士兵不好再拒绝,他笑着挠挠头,一脸的憨厚。
“那就谢谢嫂子了。”
等到士兵走后,肖青予才回到书房,拆开信件。
【随花飞尽您好:
展信佳。
我是京城报社的工作人员,也是您的专属编辑,李小雅。很高兴您的稿件已被本报社录用,文章将会刊登在下一期的报纸上,随信附新一期报纸一张,外加稿费10元,以资奖励。
如下次还有投稿打算,可以直接在收件人一栏写上我的名字,可以省去大阅稿的时间。
如还有其他疑问,也欢迎写信前来咨询,或是拨打电话:xxxxxx。
期待您的下一次投稿】
随花飞尽。
这是肖青予的笔名。
看完了回信,她拿起报纸翻看起来。
因为信封的容量有限,所以报纸只有一页,正是刊登了肖青予文章的一页。值得一提的是,报社还给她的文章画了插图。
看着这页报纸,肖青予内心的兴奋难以言表。
这种成就感,是她两世都不曾有过的。
随后,她又拿出信封里的10元钱。
虽然张延清把存款都交给她了,再加上婆婆爷爷给的,现在也有两万块了。
但这10块钱,分量却是不同的。这是她来到这个年代后,赚的第一桶金。
当然,之前在黑市卖粮的钱不算,那属于投机取巧。现成的东西,给任何人,他都能卖出去。
但是这文章可不是谁都能写,写完还能上报纸的。
肖青予想要庆祝一下,于是她换了件外出的衣服,准备出门。
她打算用这10块钱,去买些好吃的,晚上做一顿丰盛的大餐。
来到这里快一个月的时间,肖青予早就明里暗里打听到了黑市的位置。只不过婆婆给她准备的东西太过齐全,她确实没什么要买的,也就一直没有逛过。
今天倒是个机会。
而且,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打听打听刘三。
空间里又有新的粮食成熟了,为了节省地方,她还是想尽快卖出去。
肖青予走出家属院,向南行,走了大概20分钟,人烟开始稀少,她走到一处隐蔽的夹道,闪身进到空间,将自己装扮成中年妇女的样子。
然后又出了空间。
继续南行二十分钟,便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巷子,巷子口有两人在把守。
这套路她熟。
肖青予走上前。
“买还是卖?”两人中比较年长的男人开口问。
“买。”
“两毛。”
肖青予掏出两毛钱递了过去,男人收下钱,然后让开身子。
肖青予顺着巷子走进去,便看到了一处荒废的院子。
只不过,院子虽然荒废了,里面却是热闹的紧。
肖青予在里面先是随便转了转,然后感慨,不愧是京市,就连黑市的规模,也不是其他地方能比的。
里面不但吃穿用的齐全,就连三大件都能买到。
不过对于这些东西,肖青予也只是看看。并没有买的打算。
缝纫机她不会用,自行车张延清已经跟附近的供销社定好了,是女士自行车,不同于二八大杠的笨重,更适合肖青予。
只不过现在没货,需要等上半个月。
至于收音机……
玩过手机的人,反过来对着收音机,是真的提不起什么兴趣。
实在无聊了,还不如看看书和报纸。
一圈走下来,肖青予也没发现什么需要的。最后还是决定去买吃的。
猪肉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什么菜,放点猪肉都格外香。肖青予一下买了20斤五花肉,排骨10斤,猪蹄四个。
东西有点多,肖青予打算放在空间里,慢慢吃。
反正张延清白天不在家,也不知道她究竟有没有出门,她作起弊来毫无负担。
买完了肉,还有青菜。
茄子、土豆、西红柿、青椒。
但凡能看到的品种,她都买了不少,空间在,也不用担心菜会蔫。
不过说到青菜,他们家院子里空地也不小,等张延清回来,让他在两边刨出垄沟,肖青予打算自己也种点,哪怕是最常见的葱和白菜之类的也可以。
这样以后吃饭,会省事许多。
又往前走了几步,肖青予难得的,看见了有卖虾的。
她眼睛一亮,自从来到这个年代,她还没有吃过虾。这会儿看见了,自然不能放过。
“大叔,你这虾怎么卖的?”
卖虾的是个老头。肖青予这一身妇女打扮,叫大叔倒也不犯毛病。
“五毛一斤。”
老头打量了一下肖青予,看她穿着一般,也没敢喊出高价。
这虾虽然稀奇,但如果是没有吃惯的人,冷不丁的入口,也会觉得有一股腥味。所以并不是很好卖。
现在终于有人想要了,他一定得抓住这个机会。可不能狮子大开口,将人要跑了。
肖青予一听这价钱,二话不说,全部包圆了。
应该是现在的人,还不知道它的营养价值,不然这么好的大虾,怎么会跟鱼一个价钱?
这要是放过了,都是她对胃的不尊重!
老头一听肖青予要包圆,也很开心。跟旁边同村来的后生借了一杆秤一称。
四斤六两。
两块三毛钱。
肖青予爽快付了钱,将虾装进背篓里,然后过渡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