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沈七刀轻拍了一下沈淮,“送你去学堂之前,我们已经预料到其中的艰难,家里会想办法解决的。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把书读好,只有读出去了,才能改变命运。”
不然,子子孙孙都要重复他们的老路。
沈淮重重的点头,“爷爷放心,我会努力的。”
“嗯,去做功课吧。”
知晓家里的处境,沈淮做不到心如止水。
看书练字的时候,情绪低迷。
即便是入睡,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挣钱。
可将记忆搜刮了一遍,却发现自己上辈子学的那些非遗技艺,现在一点都派不上用场。
像打铁花、造纸、雕刻印刷、螺钿漆器、蜡染扎染、制香、水磨香车等这些技艺,根本没办法拿出来用。
想了一个晚上,沈淮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来。
第二天上课,多了一门《九章算术》。
里面的乘法口诀,跟现代差不多。
现代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学,这里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学,也被称为九九歌。
小魏夫子要求三日之内必须把口诀全部背下。
对于口诀,沈淮早就烂熟于心,于是主动道明,“夫子,学生已经背下九九口诀,现在能否学习打算盘?”
“全部背下来了?”小魏夫子颇为诧异。
“是,还请夫子检验。”
小魏夫子当场考校,从一到九,随意抽选数字出题,但只见沈淮镇定自若,对答如流,那游刃有余的模样,足见他早已将口诀烂熟于心。
小魏夫子见沈淮功底扎实,欣然拿出算盘。
教授的过程中,小魏夫子发现沈淮领悟能力很强,稍微点拨就能举一反三,不由得面露喜色。
对沈淮的学习能力也多了几分认可,教的愈发用心。
王宇川见沈淮对九九口诀倒背如流,心里很不得劲。
可一想到赌约,他又开始埋头苦读,希望下次检查能胜过沈淮。
其他同窗瞬间压力倍增。
尤其是沈杨和魏渠还有赵亮几人,看沈淮的眼神充满了哀怨。
三天之后的检查,只有沈淮的答案全部正确。
“给你!”
王宇川抿着嘴唇,一脸不高兴的将一刀纸张拍在沈淮的桌上,“我说话算话,从今天开始算。”
说着,拿起沈淮的毛笔往外走。
“沈淮,好样的。”江铭第一个跳起来,“看他以后还怎么嚣张。”
沈杨八卦的凑上来,“你们下次还较量吗?”
“不比了,没意思。”沈淮将纸张收进书箱里,“你们要是觉得有趣,也可以互相挑战一下,至于彩头嘛,可以换成其他的。
若是输了,到外面蛙跳二十下。”
李景舟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输的人不仅要蛙跳,还要大喊自己是傻瓜。”
“那你要不要挑战一下王宇川?”沈淮怂恿道,“其实,你跟他的实力差不多,只要加把劲,赢的几率很大。”
“我这就去找他。”
李景舟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去了,回来的时候,整个人如斗胜的公鸡一般,反观王宇川,拉长着一张脸。
江铭见李景舟挑战了王宇川,便向沈杨发起挑战。
钱程则是找上赵亮。
魏渠见无人挑战自己,当场质问道,“你们什么意思?”
“没人挑战你,你不会去挑战别人吗?”江铭翻了个白眼,“沈淮现在没人挑战,你可以挑战沈淮啊。”
沈淮立即声明,“挑战我要出彩头,不然不要找我。”
魏渠听言,视线转了一圈,最后指着李景舟,“我挑战你。”
“好啊,谁怕谁。”
就这样,这股挑战之风在启蒙班悄然兴起。
小伙伴们的胜负欲很强,为了不跳青蛙,不喊自己是傻瓜,一个个鼓足了劲的学习。
第一轮比试,沈杨、赵亮、李景舟输了,而挑战李景舟的魏渠也败下阵来。
赢的人非常高兴,输的人自然不服,于是又开启下一轮的挑战。
刚开始,江铭几人很看不惯王宇川,可经过几次挑战后,他们觉得王宇川好像也没那么讨厌。
主要是王宇川好东西多,输了也不会反悔或搞小动作。
渐渐地,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
以至于到后面的挑战,都不怎么热衷了。
毕竟,次数多了也没意思。
这天散学,依旧是沈七刀过来接沈淮和沈杨。
“爷爷,我想我爹了。”
回去的路上,沈淮轻声说道,“这都五六天了,也不知道他和继亮伯伯什么时候回来。”
“哈哈,我倒是希望我爹能多去几天。”沈杨没心没肺道,“他不在,我就能快活一些,不然天天被他盯着,都快喘不过气了。”
沈继亮很少打骂沈杨了,但却把儿子的功课盯的紧紧的。
吃完饭,便督促沈杨做作业。
见沈杨稍微空闲,又催他去看书。
总而言之,沈杨在家里不怎么自由。
沈七刀轻笑出声,“你小子又偷懒,当心你爹回来抽你。”
“我才不怕呢,我又不是不做功课。”沈杨挺直腰杆,“而且我最近还进步了一点呢。”
沈七刀赶忙夸赞,“哎哟,不错不错。”
“五爷爷,你知道我们班最厉害的是谁吗?”沈杨故作神秘的说。
沈七刀也很配合,“谁?”
“沈淮啊,你大孙子,他每次检查都是全对,然后我们就被小魏夫子罚,日子可难熬了。”
沈七刀听言,脸上笑容加大,“其实三郎跟你差不多,他只是比较刻苦,每天吃完饭还花一个时辰做功课。”
“吃完饭我也做功课啊,可到了第二天我又忘记了。”
沈淮听言,看向沈杨,“那你睡觉的时候,试着回忆一下当天学了什么,这样第二天就不会忘得那么快了。”
“这个法子有用吗?”
“你试试就知道了。”
不多时,牛车缓缓停在村道上。
沈杨动作灵活的跃下牛车,丢下一句‘我回去试试’,便跑远了。
沈淮推开院门,便闻到一股香味。
“娘,你们煮了什么呀,好香啊。”
“你爹正在炒羊肉呢。”
父亲回来了?
沈淮立即冲进灶房,看到沈继业的时候,高兴的把人抱住,“爹,你可算回来啦。”
“这里是我家,不回这里回哪里呢?”沈继业笑着摸摸沈淮的脑袋 ,“羊肉准备出锅了,先进屋把书箱放了。”
沈淮进了堂屋,把书箱放下后,坐到林氏和黄氏的中间。
火盆上方,架着铁锅,里面的开水正咕噜咕噜的滚着。
旁边的小矮桌上,放着一盆青菜。
沈继业端着一大盘羊肉进来,。“可以下菜了,月丫头杏丫头,赶紧打饭,这羊肉得趁热吃,不然冷了就不好吃了。”
黄氏往锅里放青菜,沈月和沈杏打饭。
沈七刀率先夹了一块羊头,“这羊肉,是从县里买回来的,还是在镇上买的?”
“回来的时候,路过县集市买的,一斤卖六十文呢,贵得很。”
沈继业边说边将盘中羊肉夹到沈淮碗里,“我本来不想买的,太贵了,但又难得碰上有羊肉卖,若是此次不买下次就很难碰上。
加上三郎和两个丫头都好几年没尝过羊肉是什么滋味,便咬咬牙买了一斤。”
“哎哟喂,我们吃的哪里是羊肉啊。”林氏瞬间激动起来,“六十文就这么点,一口下去就得好几文。”
越是说着,林氏越觉得肉痛。
“羊肉贵自有它贵的道理。”沈七刀夹块羊肉给林氏,“真正的有钱人,连猪肉都瞧不上,咱家能吃上羊肉,你应该偷乐才是。”
“娘,我们老百姓拼命干活,不就是为了口吃的么?”沈继业搭腔道,“买都买了,你还是赶紧吃吧。”
不过说话的功夫,盘里的羊肉已经减少大半。
林氏顾不上心疼,连忙夹了两块。
沈淮和两位姐姐努力干饭。
口中的羊肉还没吞下,筷子已经夹了一块。
可是一斤的羊肉实在太少了,每人夹几块就没了。
“这就没了?”沈继业挑了挑眉。
“一斤没多少的,至少两斤才能多吃几块。”沈七刀夹了一筷青菜,问道,“这次来林府吊丧的人多吗?”
沈继业继业点点头,“沾亲带故的都来了,还有郡城那边的嫡支,这次也来了不少人。”
“郡城那边的亲戚,倒是没听春兰提过。”
“听大姐说,她都没见过那些亲戚,是林老爷为了给致远铺路,这几年才开始走动的,嫡支那边去年出了两个举人。”
沈淮听言,眼睛都亮了。
沈七刀见他这般,不禁笑道,“在乐什么呢?”
“爷爷,我在替致远表哥高兴呢。”沈淮言不由衷道,“他们家有举人亲戚,以后肯定能沾上光。
若是嫡支的举人考上进士,那就更不得了了。”
黄氏笑了,“瞧你乐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家有亲戚在郡城呢。”
“可我们是林府的姻亲呀。”沈淮说道,“致远表哥学问好,我请教起来也方便呀,爹,你说是不是?”
“是这理没错。”
沈继业觉得儿子很聪明,至于以后能不能沾光,就看造化了。
接下来的几天,沈家进入忙碌中。
因为菜油正处于关键期,需要用心去打理,加之春耕在即,各家还要安排人手去渠沟除草。
沈淮正常上下学,晚上抽空练武。
放假的时候,可以天天练,上学了便没那么多时间,只能三天一小练,休沐一大练。
没有落下,但进步缓慢。
到了二月下旬,他拿着凭证去找梁管家拿注疏书籍。
翻开一看,入目的是典雅秀丽的簪花小楷。
沈淮一脸兴奋,“梁管家,这簪花小楷字体优美秀丽,不像是两位夫子的笔迹,不知学堂请了何方高人?”
上面的簪花楷体,写的非常秀美。
看起来不像男子的字迹,反倒像是出自女子之手。
“小公子眼光不错,这笔迹确实不是两位夫子的,是学堂请人抄的,至于是哪位高人,在下也不知。”
问不出来,沈淮也不失落。
毕竟簪花小楷大多是女子练的,知晓了也不方便上门请教。
二月底,小魏夫子检查《百家姓》的学习情况,见大家都过关了,便宣布三月三休沐回来,正式学习《千字文》。
休沐期间,沈淮没有去玩,而是到后山移植桐果苗。
扦插的和育苗的,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八十三棵苗可以移栽,沈淮跟在黄氏旁边,负责扶苗填土。
期间,沈七刀和沈继业又开两亩山地,把留好的一袋桐油果种子全部用来育苗。
不到半个月,种子便陆陆续续发芽,而且发芽率很不错。
便是年前出芽的草果苗,长势也十分不错。
沈淮数了一下,差不多两百棵。
“爹,这些草果苗什么时候可以移栽呀?”
“明年开春吧,到时候苗子根须也多,更容易种活。”沈继业看着旺盛的果苗,一脸高兴,“等秋收了,爹在去县城去碰碰运气。
反正后山还有大把地方可以开发,不如多种点值钱的东西。”
四书五经那么贵,光是一本《论语》便要十两八两的,加上束修和平时的笔墨纸砚钱,都快二十两了。
而家里的桐油果和菜籽油的收益,两样加起来也才二十五两。
加上打猎、牛车载客、帮人耕田等七七八八的收益,一年下来,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三十两。
沈淮目前还在启蒙班,花销不会那么多。
到了丙班,花销便要加倍了。
沈继业想趁这两年时间,多育苗多种植,等沈淮两年之后进丙班,树苗也差不多能结果了。
有果实便有收益,届时也不会那么被动。
沈淮往后山看去。
嗯,面积还挺大的,但是开发系数却很低,便是桐油果林的面积,也是小的可怜。
继续往两边开发,至少还能开出七八十亩。
种桐油果树和草果基本够用,即便不够种,还能翻过山头在另一面种。
这年头的山,开发系数都不大。
若是你家种果树的,面积足够大,村长便会督促你去镇衙办地契,然后每年按时交税。
沈家这片桐油果林面积小,还没达到交税的地步。
若是明年继续扩大种植,就得让村长开证明去办地契了,不然没法保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