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别破费了,上个月刚给他们做了夏衫呢。”黄氏生怕沈春兰又花钱,赶紧转移话题,“晚上三房可能会来客栈找我们,等会就得回客栈了。”
林氏也跟着说道,“对,我们今早去三房,没碰到继广和继宽,族里托带的银子还在你爹那里呢。”
沈春兰蹙眉,“他们不在,那谁接待你们,沈兴吗?”
“我们去的时候,就沈兴一个人在家,而且你三伯还咳了血,我们都不敢多留。”
提及这事,林氏心里就窝火,“真不知道三房是怎么想的,几年不回村也就算了,现在我们来了,还提前通知了,愣是没人在家,搞得我们像是来打秋风的一样。
还好你四伯没来,要不然按他那个脾气,铁定会闹到镖局去。”
沈春兰讽刺的‘呵’了一声,“他们一家子势力的很,一个个的眼睛都快长到天上去了,如今又在城里落了户,自是瞧不起我们这些村里亲戚。
几年都不回家祭祖的人,能是什么好东西?”
三房的做派,沈春兰在就看不顺眼了,所以说起话来也很是不客气。
“祭祖这事,族里早就不满了,只是他们住在城里,没法直接上门而已。”林氏叹道,“等这事一了,就当没这门亲戚吧,就是苦了你三伯。”
沈春兰的语气变低了很多,“三伯这病,只能熬着了。”
“是啊,都咳血了,也不知能撑多久。”
淡淡的愁绪,笼罩在几人身上。
直到回到福云客栈,沈春兰才出声,“爹和弟弟还没回来,估计二爷带他们游船去了。”
自从县里建了码头,便有了游船活动。
游船听曲、吟诗喝酒,被当做一件风雅之事,深得富家子弟和读书人喜爱。
有聚会或诗会之时,总有人慷慨包下整艘船只游到河水中央,玩乐一整天。
沈淮听言,好奇心顿起,“大姑,县里的码头,能通到郡城那边吗?”
林致远率先一步,“县里的码头,仅能通到郡城,还能通到隔壁的兰阳县,坐船到郡城,用时跟骑马差不多,一天就能到。”
“东街那些番邦商品,都是从郡城里进的吧?”
“郡城那边有商行,东街卖的番邦之物一般都是去商行进的。”林致远说,“听说郡城那边的码头非常大,而且还设了几个,船只和商埠比我们这些小县要繁华得多。”
“听表哥这么一说,我都想去郡城玩了。”
“这个简单,等我们府试的时候,便能光明正大的欣赏郡城风光了。”林致远勾住沈淮的肩膀,“怎么样,要不要定个三年之约?”
“开什么玩笑。”沈淮当场拍掉林致远的手,“三年之后,表哥你都十五了,我才十一,五经都没学完,拿什么去考呀。”
林致远立即大笑起来。
兄弟俩闹了一会儿,便去帮忙整理布料。
大致两刻钟之后,沈七刀和沈继业还有林二爷回来了,三人脸上都挂着笑意。
“这么开心,你们去哪里玩了?”沈春兰问。
“去码头游船了,还吃了番邦的果茶。”沈继业心情不错的说道,“当初李记油坊的管事跟我们说郡城要开通运河的时候,我和爹还想着在县里买块宅地来着。
后来拖拖拉拉下不定决心,便没买成,若是买成了,现在也能收租了。”
林二爷轻声道,“现在买也不晚,就是价格比以前贵了一些。”
“运河没开通前,宅地一亩六两银子,现在至少要十三十四两,还是地段不太好的。”沈春兰说,“爹,你们若是想买,我可以帮你们留意。”
沈七刀沉思了一会儿,点头道,“我们来县里不方便,若是有合适的,你先帮我们定下。”
对于这个决定,林氏和黄氏很意外。
沈淮却很高兴。
有了宅地,便能起房子,即便不能做成铺面,也是妥妥的学区房。
接下来,沈七刀父子和沈春兰夫妇,对宅地的大小、位置、预算,以及建造等一系列问题,足足讨论了一个多时辰。
“岳父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林二爷保证道。
沈春兰看了眼外面的天色,“爹,太阳快落山了,我先去楼下给你们点菜,至于三郎和两个丫头,就跟我们回林家吧。
静丫头快及笄了,被她奶奶拘在家里做女红呢,得让她们姐妹见上一见。”
就这样,沈淮姐弟三人去了林家。
林家住在富人区,大门修的比较气派,进去还有影壁,小花园,处处彰显着大户人家的实力。
沈淮姐弟不是第一次来林家。
可得知要先去正院拜见林夫人和林老爷,沈月和沈杏便拘谨很多。
相对于两位姐姐的拘谨,沈淮就从容很多。
“晚辈沈淮,见过两位长辈。”
“哈哈,都是自家亲戚,沈小公子不用如此客气,快快坐下。”林老爷对沈淮印象不错,和善指着凳子示意他坐下,“来了便多玩几天,明儿还有龙舟比赛呢,可不能错过了。”
沈淮露出礼貌的浅笑,“林老爷说的是,龙舟比赛可是我们县一年一度的盛事,错过了便要等到下一年了,所以出发前,晚辈特意跟夫子请了两天的假。”
林老爷诧异了一下,“喔?”
沈春兰和林二爷也意外的看向沈淮。
“夫子说,读书之人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机会能出去走走看看,开阔视野也是好的,便允了晚辈的请求,不过回去之后得上交一篇心得。”
林老爷听言,乐道,“看来这假也不能白请啊,还要写文章。”
“爷爷不会以为谁请假都有这个待遇吧?”林致远忍不住插话,“表弟在学堂,可是夫子的得意学生,换做别人可不会给你布置这种课业。”
林夫人开口,“照你这么说,得夫子看中,才会有这般待遇咯。”
“那肯定啊,得意学生有望科举,而差生只是进来混日子的,夫子自然不会把心思放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学了四书五经,夫子给我们布置的课业都不一样。
像我们班上的赵锦熙,夫子很少给他布置课业,便是布置,那赵锦熙也不当一回事,久而久之,夫子便懒得给他布置了。”
听了林致远的话,沈淮呆了一下。
没想到县里的夫子是这样的,对比之下,小魏夫子负责多了。
只要你肯学,他都会用心教。
“赵家是商户,那赵锦熙学好了也不能参加科举,说不定过两年,他便要回去跟家中长辈学习经商之道了。”
沈春兰看向林致远,语气严肃,“致远,你万不可学这赵锦熙啊,他们赵家有万贯家财供他挥霍,我们家可没有这个实力哈。”
“娘,你这些话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林致远做了个掏耳朵的动作,“我可是有大志向的人,怎么可能向赵锦熙之流看齐?”
商人虽有家财万贯,但地位极为低下。
他将来是要考举人的,肯定不会与赵锦熙之流为伍。
林夫人见沈春兰还要说教,赶忙道,“赵锦熙是赵家长孙,比致远还要大上两岁,赵家不会留他在学堂多久的。”
说着,视线转到沈淮身上,“沈小公子,你们家种的黄芽菜很适合夏天吃,就是没卖到县城里来,真是可惜了。”
“不瞒夫人,家父也想过这个问题,奈何家中人手不够,又无车马可用,只好同附近的酒楼合作,赚些辛苦钱。”
沈淮刚说完,便见林老爷点点头,“从龙溪镇到县城,是有些距离,一来一回的确不方便,而且黄芽菜又不能久留,确实不方便拿到县里卖。”
“林老爷说的是,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沈淮说道,“只要不采收,连盆带泥的装进车里,并不妨碍什么,就是费些木盆罢了。”
此次带来的黄芽菜,是用沙子种的。
林老爷笑道,“这倒也是个办法。”
“听你姑说,黄芽菜夏日长的比较快,冬天比较好卖还是夏日比较好卖?”林夫人开口。
“这个怎么说呢,夏日蔬果多,买黄芽菜的人便少一些,但出售的次数多;冬日蔬菜少,买黄芽菜的人便会更多些,但冬日黄芽菜生长慢,出售次数相对减少。”
沈淮停顿了一下,“总体来说,其实是差不多的,能挣点辛苦钱,支撑晚辈的学业。”
林夫人点点头,“读书是挺费钱的,不过,读书去了便能出人头地,听致远说,你学业还不错,那便好好努力,别辜负了家里的一片苦心。”
“晚辈知晓的,也不敢怠慢。”
“嗯,时候不早了,想必你们也饿了,先下去用膳吧。”
等沈淮等人走远,一向挑剔的林夫人当着林老爷的面赞道,“这孩子,小小年纪,言谈得体,进退有度,瞧着都不像乡下来的,反倒有两分官家子弟的气度。”
“不然你以为致远能同这个表弟玩的好是为何?”林老爷睨了对方一眼,“咱们那位亲家,可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若不是当时家中无长辈提点,也不至于埋没了。”
林夫人直接翻白眼,“这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你还提着做甚?左右两家都是姻亲了,我还能一直揪着老二媳妇的出身做文章不成?”
“我只是想提醒你,沈家供沈三郎读书,是有野望的,你也别盯着儿媳给娘家买了多少东西,左右都是亲戚,别太小气了。”
……
沈淮姐弟跟随沈春兰和林二爷回了东院。
他们是各院独自开火的。
初一和十五才聚集正院,一起用膳,顺道汇报事务。
林家人丁不旺,早年是全家一起用饭的,后来大爷卧病,林夫人又时常看沈春兰不顺眼,林老爷这才让各院独自开火的。
到了东院,大家明显放松许多。
“静表姐。”
沈月和沈杏看到林静,直接冲过去把人抱住。
“淮表哥。”
林致祥看到沈淮,也非常开心,围着沈淮表哥长表哥短的。
他现在六岁多了,还是跟小时候一样胖嘟嘟的。
“娘,我的课业都做完了,明天我要跟表哥去看龙舟比赛。”林致祥借此机会为自己争取福利,“大姐许久没出门了,让她陪两位表姐,此事爷爷已经应允了。”
“娘,我许久未见表妹了,明天我也去。”林静赶忙开口,“月表妹绣工了得,明日看龙舟回来,我带她去绣坊逛逛。”
“那你们明早自己坐马车过去,我跟你爹便不陪你们了。”
“娘就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表妹表弟的。”
不多时,饭菜上来了。
有鸡有鸭有鱼,还有沈家送来的黄芽菜。
“致远,你玩了一天,等会吃完饭记得做功课啊,别都留到明晚。”吃饭的时候,沈春兰提醒道。
林致远没回答,而是看向旁边的沈淮,“表弟,你有课业要做吗?”
“有的,而且还不少呢。”
“我们夫子也布置了一堆课业,等会吃完饭,我们一起去书房做功课吧。”
“好!”
林致远的书房,布置的很清雅。
简洁宽大的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房,桌上一角摆着一盆绿植,香炉中燃着驱蚊熏香,两侧的书架摆放着各种书籍和文玩。
“表哥,这些书籍都是姑父给你置办的么?”
好多书籍,好羡慕。
“我爹才不会这么细心呢,都是我娘给我布置的。”林致远边坐边磨墨,“等会写完功课,你可以挑两本看看。”
书架上的书籍,除了四书五经,还有人物传记,史集、诗集、策论选集。
除此之外,还有话本子。
沈淮眼馋这些书籍,便将做功课的时间压缩在半个时辰内。
他来到书架面前,“表哥,我不想看四书五经,你有什么推荐吗?”
书籍太多,不知道先看哪本好。
在沈淮眼中,书架上的书每本都是好的。
“不想看四书五经,可以看看人物传记,或者看看话本子也行。”林致远没抬头,“人物传记很励志,话本子嘛,就当放松放松了。”
沈淮对话本不感冒,便去找人物传记。
无意中,他发现角落里有一本非常厚的蓝皮书籍,拿出来一看,竟是《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