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的篱笆角种了什么,沈淮没注意,于是说道,“等会吃完饭,我去看看。”
“现在正长着花苞呢,你下次回来的时候,说不定就开花了。”沈杏脸上洋溢着笑容,“月季花长得可美了,还香香的,我最喜欢拿她们来当头花。”
就是花期太短,戴半天就蔫巴了。
饭后,沈淮姐弟三人去了篱笆角。
月季的植株不高,枝干带着不同的弧度攀爬向周边的篱笆,长势比沈淮想象中的还要好。
簇立在绿叶中的花骨朵,过不了多久便能开花。
“大姐二姐,我后天回县学,你们跟我一起上去吧,到时我叫致远表哥出来陪我们去挑选花种,顺道去墨香阁问问,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若是有,买两本回来。”
沈淮刚说完话,沈杏就说了,“到了县城,我要重新置办一套文房,现在用的那套,不太好用,尤其是毛笔,总用不顺手。”
她和大姐用的,都是普通的毛笔和墨条。
墨条还好,毛笔没用多久就毛边了,很影响写字。
“家里还有好几套呢,我就不买了。”沈月说。
“大姐还是置办一套好的,家里留的那些,可以送给大表哥家的小郎和大表姐家的小桃花,她们也要启蒙了,送给她们正好合适。”
“也行。”
姐弟三人看完月季,又去药田看扦插的桂枝,发芽率很高。
“是爹扦插的吧?”沈淮问。
沈月点点头,“扦插这块,爹比较拿手,我们只是打打下手。”
“月季也可以扦插育苗,大姐二姐跟爹学学,等花期过了,便可以试着扦插。”
“太好啦!”沈月瞬间激动,“扦插成功,我就能拥有一大片的月季,想想就很开心。”
沈杏想到的是,“三郎,月季花能制胭脂么?”
“月季花不仅能制作胭脂,还能制茶,若是培育成盆栽,能卖不少钱呢。”见沈杏感兴趣,沈淮继续说道,“想要月季花苞多,施肥是关键,二姐沤肥有术,可以往这方面琢磨。”
“月季盆栽是什么样的?”
“就是把培育好的株苗种到盆里,控制植株的长势,但又不会影响它正常开花,长到一定程度,还需要修剪换土。”
沈杏似乎懂了,“等育苗了,我试试。”
姐妹二人似乎找对了赛道,对各种花品兴致勃勃,好在沈淮对基础的花植有所了解,不然还真答不上来。
不过他不是专业的,只能引导。
具体的操作,还得看两位姐姐日后的实践。
天色逐渐昏暗。
三人回到堂屋,正好听到沈七刀讲招工的事情。
“过完三月三,请大力和桃花娘过来帮忙吧,作坊那边还要从山涧引水下来,人手不太够。”
黄氏点头道,“后天我在捎口信过去。”
“等作坊盖好了,在叫沈燕和沈娟回来上工。”沈七刀觉得,“三郎说的对,口袋有银,腰杆才能硬起来。
只要她俩挣钱,就算家婆想挑刺也得掂量。”
第二天是三月三。
村民们集中在塘沟上方的草地上,唱山歌、抢绣球、跳竹竿舞,这三样活动,沈淮最喜欢跳竹竿。
干脆拉着沈杨和沈林一起参加,直到玩得汗流浃背才回来。
“三郎,你什么时候回县学?”
沈杨端着水碗,一边喘着气息问。
“明日吃饭早饭就上去了。”沈淮擦着汗,“有想看的书籍吗?下次休沐,我帮你们带回来。”
沈杨摇头,“你留下的书籍,够我用了。”
“沈淮哥,夫子说我在作诗上不开窍,叫我多看些诗集,你下次回来,我帮带些诗集吧。”沈林开口。
沈淮听言,说道,“我看看。”
沈林似乎有所准备,直接从怀中拿出两张纸。
沈淮接过一看,不禁笑道,“确实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尽管语气委婉,但沈林还是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沈杨想笑,但他忍住了。
“其实 ,我刚写诗的时候,也跟你一样,遣词造句不优美,内容空泛,不押韵,没有画面,也没有意境,后来写多了,才慢慢好起来的。”
沈淮说着,指着里面的句子,拆解并分析。
点出原因所在后,润色出新的句子。
“像这种诗,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咏志,只写景没有个人情绪,会显得很呆板。”
沈杨和沈林听得很认真,不明白的点,沈淮一一解答。
除了写诗,两人的文章写得也不太好。
怎么说呢?
有点废话文学。
字数是够了,但是内容很水,没有重点。
针对这一点,沈淮直接了当的指出,并给他们传授了自己写文章的一些心得和小技巧。
“三郎,夫子也教了我们许多方法,可我们就是学不好。”沈杨愁道,“经常偏题不说,字数还老是不够,每次都费好大劲。”
“阅读量少了,要多看范文,看多了就会写了。”沈淮点出问题所在,“等会吃了午饭,你们到我书房来。”
沈杨和沈林不敢说不。
吃完午饭,乖乖跟沈淮进书房。
沈淮指着墙角的一堆书籍,道,“这是我在魏家学堂用到的书籍,都在这里了,你们看看哪些能用。
像诗集、时文、律赋这些都在里面,你们觉得有用,就拿回去抄录一份。”
沈林翻到诗集,整个人很兴奋,“沈淮哥,这些对我们都有用,我们能先借用吗?这些对我们实在太有帮助了。”
“可有借,不要搞坏就行。”
这些书籍都是花真金白银买的,即便现在自己用不到了,沈淮也想将它们好好保存起来。
“放心,绝对会爱惜。”沈杨拍着胸口,信誓旦旦的说,“三郎,有了这些书籍,我都敢肖想县试了,哈哈……”
“有想法,冲就对了,如果不中,就当积攒经验了,反正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沈淮拍了拍沈杨和沈林的肩,“我看好你们。”
“谢谢沈淮哥。”沈林漾出笑容,“我们会努力的,争取在秋收之后,得到夫子的认可,然后报名参加明年的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