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风风火火地冲进来,脸涨得跟熟透的番茄似的,大口喘着粗气——“梁总,网上全是咱慈善项目的负面消息,舆论都炸开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就像突然被重锤敲了一记。好不容易才把公司内奸的事儿解决,这慈善项目又出事了。我急忙冲到电脑前,一打开,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就涌了出来,什么“慈善项目是作秀”“善款被挪用”,各种难听的话到处都是。顿时,我脑袋“嗡”地响起来,感觉无数只虫子在耳边乱钻。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住心里那股火和不安,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背后肯定有人捣鬼,我一定得把这黑手揪出来,给慈善项目讨个清白。
我马上启动了心愿系统的调查功能,海量的数据一下子全冒出来。这些数据乱成一团,我得一点点理出头绪。我眼睛死死盯着屏幕,酸得厉害,可一点都不敢放松。
这时,公司公关部门也开始行动,想在舆论上发声,缓解公众的质疑。但没啥效果,网友根本不买账,指责声越来越大。舆论这东西,一旦起来了,就像洪水,很难挡住。
我明白,光靠公关部门声明没用,得拿出真凭实据,才能让谣言自己破灭。于是,我一门心思投入到收集证据的工作里。每一条转账记录、每一次物资发放的凭证,我都仔细核对,不放过一点细节。
三天过去,调查有了点进展。我发现那些谣言最早是从一个匿名账号发出来的,然后很快就传开了。这个匿名账号背后,好像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
我没被困难吓住,接着顺着线索查。通过系统,我锁定了几个可疑的Ip地址,这些地址背后的人,很可能就是谣言的始作俑者。
我让技术人员分析这些Ip地址,很快发现都和一家叫“宏远传媒”的公司有关。这宏远传媒,难道就是帮着使坏的?
为了弄清楚,我决定亲自去宏远传媒。那天太阳毒得很,晒在身上火辣辣的。我穿着一身利落的职业装,脚步坚定地走进宏远传媒的大楼。
前台接待员看见我,一脸惊讶——“请问您是?”
“我是梁云峰,我要见你们负责人。”我声音沉稳有力。
接待员犹豫了一下,拿起电话通报。不一会儿,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走出来,眼神里带着警惕——“梁总,不知您来有什么事?”
我直直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最近网上我公司慈善项目的谣言,和你们公司脱不了关系吧?”
中年男人脸色变了一下,很快又镇定下来——“梁总,您这话咋说的?我们就是正常传媒公司,咋会干这种事?”
他这么回答我早料到了,我冷笑一声——“那这些Ip地址怎么解释?你们公司不会这点网络常识都没有吧?”我把事先打印好的证据扔在他面前。
中年男人脸色变得很难看,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梁总,这事儿我们是受人指使。有人给了钱,让我们在网上散布谣言。”
“受谁指使?”我着急地问。
中年男人犹豫起来,好像在想后果——“我不能说,说了怕惹麻烦。”
我目光犀利地看着他——“你不说,警方也能查出来。你现在配合我,说不定还能从轻处理。”
中年男人咬咬牙——“是……是之前和您公司有竞争的企业,他们不想您的慈善项目顺利,就想出这阴招。”
果然又是那些老对手。他们以为用这种卑鄙手段能打倒我,简直做梦。
我拿到关键证据,心里有底了。回到公司,我马上开了新闻发布会。会场坐满了人,记者的闪光灯闪个不停。
我站在台上,表情严肃——“各位媒体朋友,最近网上我公司慈善项目的谣言,全是恶意抹黑。今天,我在这儿公布所有证据,还原真相。”
我详细说了慈善项目的情况,展示每笔善款流向和物资发放记录,也公布了宏远传媒受指使造谣的证据。
记者们纷纷提问,我都耐心解答。随着证据公开,现场气氛变了,质疑声变成了赞叹声。
在证据面前,谣言不攻自破。慈善项目声誉慢慢恢复,网友也开始点赞。
不过,我知道风波没结束。敌人肯定不会死心,还会搞别的阴谋。我得时刻警惕,带着公司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之后,我一方面加强慈善项目管理监督,保证善款用到该用的人身上;另一方面,加大公司安全防范,防止类似事情再发生。
这天,我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秘书又急匆匆跑进来——“梁总,有个神秘人打电话,说有重要信息给您,但得您亲自去个地方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