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儿得了娘亲这般夸奖,愈发来了兴致,立刻又低下头,全神贯注地捣鼓起手中的九连环。她小眉头紧紧皱着,那胖乎乎的小手十分灵活,在九连环间快速穿梭摆弄。
董婉见状,微微侧过身去,目光悠悠飘向窗外,落在那几株正随风轻轻摇曳的桂花树上。
禾穗轻手轻脚地退到一旁。她时不时偷偷抬眼,仔细观察着董婉的神情,心里反复琢磨着方才世子妃提点自己的那些话。
她暗自思忖,往后定要好好琢磨王府里的诸多规矩,才能稳稳当当行事。不说王妃身边掌管事务的嬷嬷们,单看世子妃身旁的唐嬷嬷和吴嬷嬷,就有太多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毕竟,日后巧姐儿出阁之时,自己无论作陪房随她前往,还是继续留在董婉身边做事,这些学到手的本事,都是往后安身立命的根本。
天还没亮,长风院里就热闹开了,檐下灯笼摇曳微光,映得往来人影匆匆。瑞锦阁内,烛火轻颤,如豆暖光悠悠流转,将董婉姣好面容细细勾勒。只见她端坐于镜台前,神色端庄,任青岚巧手在乌发间穿梭忙碌。
院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端王的随侍在院外匆匆求见宋怀谦。
宋怀谦听闻,赶忙来到正厅。随侍快步上前,在宋怀谦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
宋怀谦脸色骤变,旋即匆匆回到内室,对董婉说道:“婉婉,皇上紧急召见,怕是有要紧事。我只能晚点再去向岳父大人请罪了。”
话一说完,还未等董婉回应,他便带着随从阿彻,脚步匆忙地离去了,只在阁里留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渐渐消散在空气中。
董婉望着那空荡荡的门口,心中虽有些失落,但很快,她便收敛了情绪。此时,窗外传来下人的通报声:“世子妃,肩舆已备好。”
巧姐儿兴奋地从东暖阁跑了过来,小脸涨红,嚷着:“娘亲,能去外祖父家了吗?”
“别着急,小心摔倒。”董婉微笑着安抚巧姐儿,随后又仔细审视了一遍自己的妆容与服饰。确认一切毫无差错后,她深吸一口气,在青岚的搀扶下,迈出瑞锦阁。
来到庭院,只见两顶肩舆一前一后稳稳停在那里。为首的那顶肩舆身上雕刻着精美的牡丹与缠枝莲图案,栩栩如生,牡丹娇艳盛放,缠枝莲婉转缠绕;另一顶稍小一些,但同样装饰得精巧可爱,肩舆围上绘制着淡雅的梅花与蝙蝠图案。
董婉在众人的伺候下,仪态优雅地坐进为首的肩舆之中。巧姐儿则欢呼一声,蹦蹦跳跳地跑向自己那辆肩舆,在禾穗的协助下坐了进去。
一切准备就绪,轿夫们稳稳抬起肩舆。董婉乘坐的肩舆在前,巧姐儿的肩舆紧随其后,在一众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出了门。
王府小厮早已备好马车,车身呈朱红色,边角镶着金边,拉车的骏马身姿雄健,正不安分地刨着蹄子。马车上印着王府的徽记,尽显威严。青梧指挥着众人将礼品搬上马车。
董婉轻提裙摆,在青岚与青梧的悉心搀扶下,身姿优雅地登上马车,稳稳坐在铺着软褥的车厢内。
禾穗抱着巧姐儿来到马车旁,她微微踮脚,双手稳稳将巧姐儿递向车上的青岚。青岚稳稳接住巧姐儿,将她安置在董婉身旁。
巧姐儿一坐定,就急忙撩开纱帘,好奇张望着外面鲜见的世界。董婉靠在车壁,唇角微微上扬,目光温柔地看着巧姐儿那副天真可爱的模样。
马车驶出巷子,街道热闹起来。小贩们摊位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果蔬鲜亮,玩意儿精巧。路人见马车,纷纷敬畏让路。
巧姐儿看得目不暇接,一会儿指拨浪鼓,一会儿对糖画感兴趣,不住问董婉:“娘亲,那是啥?”
董婉一一耐心作答,轻声告诉她这是民间好玩的,等有空带她出来逛,但身为王府中人,言行得时刻留意。
行至闹市,马车不得不放慢速度。外头人潮如织,喧闹声、马蹄声相互交织,一片嘈杂。董婉透过车窗向外望去,街边有几个孩童正嬉笑追逐,你追我赶,无忧无虑的模样。
见此情景,董婉不禁忆起儿时与兄长弟弟在巷中玩耍的无忧时光。那时的她,也是这般肆意欢笑,没有如今诸多顾虑。可如今嫁入王府,身份变了,肩上责任重了,往昔自在日子已一去不复返。想到这儿,她忍不住轻叹一声,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失落。但转瞬之间,她便收敛情绪,恢复了身为世子妃该有的从容姿态。
约莫半个时辰,马车稳稳驶进了董府所在的街道。董婉远远便望见那扇朱漆大门,岁月在其上留下些许斑驳痕迹,门漆微微剥落,却无损董府的庄重。赵嬷嬷身形微佝,却精神矍铄地候在门口,身旁整齐站着几个家丁仆妇,他们衣着虽不奢华,却也干净整洁,神色间透着几分质朴。
见马车驶来,众人连忙恭敬行礼。马车停稳,赵嬷嬷快步上前,满是恭敬与热忱的隔着车帘高声说道:“世子妃,您回府啦,老爷夫人正满心欢喜地在厅中候着呢。”
青岚利索地打起车帘,董婉在赵嬷嬷与青梧稳稳地搀扶下,迈着沉稳的步子,徐徐走下马车。随后,禾穗借着脚蹬利落下车,从青岚手中接过巧姐儿。巧姐儿一落地,便好奇地左顾右盼,小眼睛里满是对董府的新奇。
董婉抬头看着那略显陈旧却依旧熟悉的大门,心中感慨万千,多年过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她儿时的回忆。
还没等董婉迈步,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
“婉娘!可算把你盼回来了!”只见大嫂王氏迈着轻快的步伐,从府内匆匆走出,她身着一身素色锦袍,眉眼含笑,眼神中满是对董婉的热络。王氏快步上前,一把拉住董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个遍,“哟,这一路车马劳顿,可累坏了吧?瞅着清减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