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些人走后,胡大雄往地上狠狠的啐了口唾沫。
“我呸!
都是一帮下三滥的孙子!
平常喝酒的时候说的一个个比唱的还好听。
说什么哥们义气,说什么都是兄弟为兄弟可以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结果就这?
平常吃饭喝酒掏钱多的还不是老子?
一个个都特么是白眼狼,用到你们的时候就显原形了。
都是一群孙子王八蛋!”
听到这里王景明也放下心了,这些乌合之众看来成不了什么大事,对他以后也没有什么威胁,胡大雄这个肉沙包看来是跑不了了,然后他就回家了。
南锣鼓巷里面有几棵梧桐树,几棵大树中间有一小块儿空间,里面有一块很平整的大石头,周围还有几块小石头当座椅,平常胡同里有些人爱在这里下象棋。
王景明回来是走的一条狭窄的小路,刚靠近这里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那里说话,那些人的声音他很熟悉。
正在说话的是易中海:
“老刘,今天我可听说了,去保城的指导小组名额差不多也定下来了,其中你的名字就在里面,这下你满意了吧?”
然后紧跟着刘海中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满意了,今天也有人来通知我了,让我准备准备过上几天就去保城。
这次咱们总厂派遣的技术指导小组规格很高,到了保城的分厂目标就是要提高那里的技术水平,为接下来的攻坚工作打好技术基础。
去了之后可以带徒弟,并且接待规格也很高,我很满意。
这次老易你说话算话,把名额让给了我,我答应你的条件也会办到。”
易中海:
“老刘你有上进心,而我就不一样了,我在厂子里面也就是想提高一下技术多挣些工资。
别的想法我就没有了,你还想往上面发展,这次机会你可要抓住了。
如果去了分厂表现的好的话,回来厂子里可是会记你一个大功,到时候想往上升一升发展就有了基础。
老刘的事儿办成了,老闫你的事儿也早就办成了,倒座房现在已经是你们闫家的了。”
然后又传来了闫阜贵的声音:
“老易我知道了,房子已经是我们闫家的了,我答应你的事情肯定也会办。
什么时候决定要办你就通知一声就行,咱们都说好了我也不会变。
关于倒座房其实我早就看上了,已经琢磨了都一年多了,只不过是李家人忽然插了一脚,然后老刘、老易你们也掺和进来。
当时那种情况谁也不服谁,如果继续争执下去那就不好看了,幸亏你老易想了个好办法。
房子归我,你们轧钢厂去保城分厂指导组的名额让给老刘,而你老易想帮助贾家办捐款的事情也需要我和老刘配合。
这样就挺好,我们协商一下各取所需,我也没有多大的追求,就是想把日子过下去。
你们也知道我本事不大,挣钱不多家里人口又不少,这间倒座房我要是不争的话,下来再找房子可就难了。
我们家老大眼看着也长大了,很快就需要娶媳妇儿,没有间房子可不行。
行了,以前的事儿也就不提了,反正我们已经协商好了。
贾家的日子确实也不容易,老易你想给他们家捐款减轻一些负担也可以理解。”
易中海:
“谁说不是呢?
我也知道现在大院里的大家过的日子都难,但是贾家更难呀!
如今公社里搞集体大食堂,村子里面的土地也要集中到一起成立生产队,人们一起劳作一起挣工分。
结果贾家的老嫂子还有东旭的媳妇儿秦淮茹,她们两个人因为没有把户口转到城市里来。
现在村里开始要挣工分吃大食堂了,她们以前还能分些粮食,现在没有了。
东旭家想要吃饱饭就必须到外边买高价粮,东旭一个人挣的工资是不少,要是以前贾家老嫂子和秦淮茹两个人还能分粮食的话他家的日子也能过。
但是现在可就不行了,东旭难呀!
我是他师傅,人家毕竟给我磕过头,每天师傅长师傅短的叫着,我得帮帮人家呀!”
刘海中反正已经得到了去分厂指导小组的名额,现在对于易中海所说的话自然也是应和着。
“就是,你是人家师傅,确实该帮忙。
东旭现在的日子确实也难,要我说呀这事都怪贾张氏。
当时说让确定户口的问题时,她偏要把户口留在老家,不仅自己的户口留在了老家,还让儿媳妇的户口留在了农村。
她就是鼠目寸光,目光短浅,光顾着当时能分地分粮食了,结果现在形势变了吧,后悔都没地儿哭去!
算了,不说她了,老易你想帮我们就配合,这都是说好的我们不会变卦。”
闫阜贵:
“贾家老嫂子办的事儿确实是想差了,看得不够远。
老易,你是东旭的师傅确实也该想办法帮忙。
让大院里的人捐款也是没有办法,我也理解你。
虽然你挣钱不少,但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
如果你一个人把贾家的担子挑起来也没有问题,但是时间长了贾家可就形成习惯了。
万一哪一天你不管了,那可就结了仇了。
即使东旭是你徒弟也是一样,连亲生儿女都出问题甭说徒弟了,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样就挺好,平常的小忙你可以帮,但是也不会就把他家给全管起来。
所以你要为他家捐款的事儿,我也会配合,说好的事情不变卦。”
刘海中和闫阜贵两个人也是老奸巨猾,院里的这几位管事大爷都是有一定心机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易中海说的话当然都是检着他爱听的说。
其实易中海现在可是七级工,每个月的工资有97块钱,这都将近100块钱了,即使他和贾家两家一起花,就算是贾家去买高价粮也足够了。
但是易中海这个人内心之中的心思特别重,戒心也很大。
贾东旭虽然是他观察好的养老培养目标,但是他也不会把自己的所有都交给贾东旭。
他和一大妈两个人平常日子过得极为节俭,就是想着攒钱为以后养老做准备。
没有孩子,钱就成了救命的稻草,他一定得抓牢,轻易可不会给了别人。
就像闫阜贵说的,平常对贾家该帮忙帮忙,该给点小恩小惠也可以给。
每个月几斤棒子面,偶尔再借给他们家几块钱,这就行了。
一下子喂饱了,贾家还真就可能会被养成习惯了,生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他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