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巧舌定契县城稳,闲言碎语乡间起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
县城聚贤楼后院的上房里,黄曼曼早已梳洗完毕,精神抖擞。
一夜好眠,并未让她放松警惕,反而让她的思路更加清晰。
今日,才是真正决定“臭豆腐”能否在县城立足的关键。
孙海波眼圈带着些许未睡好的青黑,显然也为今天的事儿上了心,早早就在门外候着了。
两人简单用过聚贤楼准备的清粥小菜,孙海波便将黄曼曼拉到一旁,压低了声音。
“曼曼妹子,哥哥跟你透个底。”
他搓着手,脸上带着几分替她考量的热切。
“这县城不比镇上,消费高,有钱人多。”
“那‘富贵平安糕’,你在镇上批发给我十五文,那是咱们乡里乡亲的价格。”
“到了县里,你跟渤涛哥谈,大胆点!”
孙海波比划着手指。
“二十五文!保底二十五文!他绝对能接受!”
“你想啊,他转手就能卖四五十文,甚至更高!利润大得很!”
他顿了顿,眼神放光,又提到了臭豆腐。
“至于那臭豆腐,更是个稀罕玩意儿!”
“我估摸着,渤涛哥这边,零售价怕是能卖到六十文,甚至更高!”
“这东西独一份,又是那个味儿,好这口的人,不差钱!”
孙海波说得眉飞色舞,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在向他们招手。
黄曼曼静静听着,心头一暖。
她知道孙海波是真心为她着想。
她之前跟孙海波定的年糕价是十五文,如果她现在反过来要求孙海波也按二十五文结算,那未免显得她有些“得了好处就翻脸不认人”。
但孙海波主动提点她去跟孙渤涛抬价,这份人情,她记下了。
“海波哥,谢了。”
黄曼曼真心实意地道了声谢。
“你的意思我明白,放心吧。”
孙海波嘿嘿一笑:“明白就好!明白就好!咱们一起发财!”
不多时,孙渤涛也神清气爽地出现了。
看得出来,他对昨晚那两口臭豆腐念念不忘,对今天的洽谈充满了期待。
三人来到一间雅致的小厅,小二奉上香茗。
孙渤涛呷了口茶,笑眯眯地看向黄曼曼,开门见山。
“黄姑娘,咱们昨天说到那臭豆腐的独家经营权,不知你心里,是个什么章程?”
他手指轻点桌面,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黄曼曼放下茶杯,目光清澈,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孙掌柜,明人不说暗话。”
“臭豆腐,还有之前的‘富贵平安糕’,县城的独家经营权,都可以给聚贤楼。”
孙渤涛眼中笑意更深,点了点头,等着她的下文。
“价格方面,”黄曼曼伸出两根手指,“无论是‘富贵平安糕’,还是‘臭豆腐’,批发价,二十五文一份。”
此言一出,孙渤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二十五文?!
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旁边的孙海波也是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妹子果然够胆!直接就按最高价喊了!
孙渤涛眉头微不可查地蹙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换上了一副为难的表情。
“黄姑娘,这……二十五文,是不是太高了些?”
他语气委婉,带着商量的口吻。
“我知道这吃食精贵,味道也好,但毕竟是小本生意……”
他意有所指地看向孙海波。
孙海波连忙打哈哈:“哎呀,渤涛哥,镇上跟县里哪能一样嘛!这运输、这人工……是吧,曼曼妹子?”他赶紧给黄曼曼递眼色。
黄曼曼却稳如泰山,迎着孙渤涛试探的目光,不疾不徐地开口。
“孙掌柜,账不是这么算的。”
“第一,县城的消费水平远高于福源镇,您的零售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二十五文的进价,对比您预期的售价,利润空间依旧可观,甚至可能远超镇上。”
“第二,这‘富贵平安糕’和‘臭豆腐’,尤其是臭豆腐,是独门生意。福安县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物以稀为贵,这价值,您比我更懂。”
“第三,为了保证品质,我选用的都是上好的黄豆、糯米和配料,发酵、制作工序繁琐,人力成本不低。一分钱一分货。”
“第四,”黄曼曼微微一笑,带着一丝狡黠,“孙掌柜,您拿到的是‘独家’经营权。这意味着,只要食客想吃这一口,就只能来您的聚贤楼。这独家二字,本身就价值千金。”
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将孙渤涛想压价的理由一一堵了回去。
孙渤涛听得暗自心惊。
这小姑娘,年纪不大,心思却如此缜密,口才更是了得!
他原本以为,一个小村姑,稍微施加点压力,就能把价格谈下来。
没想到,竟是个硬茬子!
但他毕竟是老江湖,脸上依旧挂着笑。
“黄姑娘所言有理,有理。”
“只是……二十五文,确实是超出了我的预期。你看,能不能……稍微……”
他手指捻了捻,试图再争取一下。
黄曼曼摇了摇头,态度坚决。
“不过……”
就在孙渤涛以为谈判要陷入僵局时,黄曼曼话锋一转。
“价格上,我不能让步。但我可以提供一个便利。”
孙渤涛眼睛一亮:“哦?什么便利?”
黄曼曼道:“为了保证每日供应的新鲜,也免去我们村里人来回奔波的不便。我希望,聚贤楼能安排马车,每天清晨,固定到我们杨家村取货。”
“路途虽然不算太远,但每日往返,也需要专门的人手和车辆。”
“这部分成本,由聚贤楼承担。”
“这样,我们只需要20文每份,如何?”
孙渤涛闻言,立刻在心里盘算起来。
每天派马车去杨家村取货?
从县城到杨家村,一来一回,确实需要花费些时间和人力。
但比起稳稳攥在手里的独家爆款生意,这点成本,似乎……可以接受!
而且,这也能确保货源的稳定和新鲜,免去了中间诸多环节可能产生的麻烦。
这叫什么?
这叫知进退!
孙渤涛看着眼前这个冷静沉着、目光清亮的少女,心中那点因为价格而产生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欣赏。
“哈哈哈!”
孙渤涛突然放声大笑起来,一拍大腿!
“好!黄姑娘果然是快人快语,做事敞亮!”
“二十文就二十文!”
“这马车取货的事,我应下了!每天一早,我准时派人去杨家村取货!”
“具体的供货数量,咱们现在就定下来!年糕和臭豆腐,我看每天各来……”
双方很快就供货量、结款周期(依旧是三到五日一结)等细节达成了共识。
黄曼曼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县城这条线,算是彻底稳了!
她已经开始在脑中规划村里的生产安排了。
回到村里,翠莲娘经过这些天的锻炼,在镇上叫卖已经熟练不少,胆子也大了许多。但每天去镇上还是太辛苦,不如就在村子里卖,多少能贴补点家用,也能让她更好地融入村里生活。
采购原料的事,交给二牛哥,他腿脚勤快,人也老实可靠,每天给二十文工钱。
杨富贵这个继父,既然闲着也是闲着,就和二叔杨有福、三叔杨有金一起,专门负责打年糕,重体力活,一天也按十五文算工钱,让他名正言顺地挣钱养家。
至于炸臭豆腐这关键技术活,就交给泼辣能干的三婶钱多多,她手脚麻利,学东西快,也按一天十五文。
二婶王秀华性子沉默,可以继续帮忙清洗、切配豆腐和酸菜泡菜,也是一天十五文。
这样一来,人手充足,分工明确,产量也能跟上县里的需求了。
黄曼曼越想越觉得未来可期,唇边不由自主地漾开一抹笑意。
……
与此同时,杨家村。
日头渐渐升高,村口的老槐树下,聚集了不少做完早活、闲聊歇脚的妇人。
杨二牛赶着空牛车从镇上回来时,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昨天傍晚,他和王秀华、黄翠莲等到天黑,也没见黄曼曼的影子,打听了才知道是跟着孙掌柜去了县城,说是谈大生意,当晚不回来了。
虽然知道是正事,但曼曼一个年轻姑娘家在外面过夜,大家心里总归是七上八下的。
尤其是黄翠莲,几乎一夜没合眼。
这会儿,村里的闲言碎语,已经悄然弥漫开来。
“哎,听说了吗?黄家那丫头,昨天去县城,一晚上都没回来!”一个三角眼的婆子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真的假的?一个大姑娘家,在外面过夜?这……成何体统!”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语气里带着惊诧和不赞同。
“谁说不是呢!听说啊……”三角眼婆子凑得更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眼神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是被人给扣下了!”
“扣下了?为啥啊?”
“还能为啥!”婆子一拍大腿,唾沫横飞,“肯定是她卖的那个什么糕,吃出事了!”
“我早就说过,那东西来路不明,指不定放了啥不干净的!甜得齁人,能是好东西?”
“听说啊……县里有人吃了她的糕,中毒了!都快不行了!”
“我的老天爷!真的假的?!”
“那还能有假?不然好端端的,咋会被人扣在县里回不来?”
“哎呦!这可不得了!这要是真的,那丫头……怕是要吃官司坐牢了!”
“活该!小小年纪不学好,净整些歪门邪道!”
“可怜了她那个疯娘和弟妹……”
一时间,各种猜测和恶意的揣度,如同疯长的野草,在人群中蔓延。
起初只是窃窃私语,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杨二牛从旁边经过,将这些污言秽语听了个真切,气得脸都黑了!
他攥紧了拳头,额头青筋暴起,恨不得冲上去跟那些长舌妇理论!
但他知道,曼曼妹子现在不在村里,他要是跟这些人吵起来,只会让事情更糟,让谣言传得更凶!
他只能强压下怒火,咬着牙,快步朝着杨富贵家走去。
必须赶紧把这事告诉富贵叔和翠莲婶!
这帮嚼舌根的,真是坏了心肝了!
老槐树下,议论声还在继续,恶意如同看不见的毒蛇,悄然缠绕着这个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小家庭。
而远在县城,刚刚谈妥一笔大生意的黄曼曼,对此,还一无所知。
她正和孙海波一起,准备登上返回福源镇的马车,脸上带着对未来满满的憧憬。
殊不知,一场由谣言掀起的风波,正在家门口等着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