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后,弘历仿佛着了魔一般,隔三岔五便找借口来到慈善机构。
有时是帮忙搬运物资,有时是协助登记受灾百姓的信息,每次看到陶巧儿专注做事的模样,他的心就跳得愈发剧烈。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弘历往慈善机构跑得愈发勤快。每次来,他都会精心准备一些小物件,或是一本珍稀的救灾医书,或是从宫中御膳房偷偷带出的点心。
可每次站在慈善机构门口,他又踌躇起来,心里既盼着能快点见到陶巧儿,又担心自己的唐突会惹她不喜。
这日,弘历像往常一样来到慈善机构,手中紧握着一个精致的锦盒,里面装着他特意为陶巧儿寻来的一枚温润玉佩。
弘历怀揣着那枚精心准备的玉佩,脚步在慈善机构的门口踌躇不前。他深知这一举动意义非凡,内心既期待又忐忑,生怕唐突佳人。
深吸一口气,他抬手推开那扇熟悉的门,入目便是陶巧儿忙碌的身影。
她正半蹲在地上,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仔细检查身体,尽管面纱遮住了面容,但从她专注的眼神和轻柔的动作中,弘历看到了无尽的温柔与善意。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落在她身上,勾勒出温婉的轮廓,弘历一时看痴了,直到手中的锦盒险些滑落,才猛地回过神。
陶巧儿察觉到有人进来,抬头看向门口,见是弘历,眼中闪过一丝熟悉的笑意,温和说道:“弘历,你来了。”简单的话语,却让弘历的心跳陡然加快。
他结结巴巴地回应:“嗯……来了,想着今天能帮上更多忙。”说着,下意识将藏在身后的锦盒攥得更紧。
帮忙分发物资时,弘历满心都在想着身后的礼物,动作频频出错,不是把物资数量记错,就是差点撞到旁人。
陶巧儿注意到他的异样,不禁关切问道:“弘历,你今日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是身体不舒服吗?”
弘历脸瞬间涨得通红,犹豫再三,缓缓将藏在身后的锦盒递出,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陶姑娘,这是我特意为你寻来的,也不知合不合你心意。”
陶巧儿微微一怔,接过锦盒打开,一枚温润的玉佩静静躺在其中,莹润的光泽在日光下闪烁。
她瞬间明白了这份礼物背后的深意,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她抬眸看向弘历,后者紧张得连呼吸都放轻了,眼中满是期待与不安。
陶巧儿没有立刻拒绝,而是轻轻合上锦盒,柔声道:“这礼物太过贵重,我收下心中有愧。不过,我能感受到你的心意。”
弘历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燃起希望:“陶姑娘,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若你觉得现在收下不妥,也没关系,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的心思。”
此后,弘历依旧每日前来,帮忙处理各种事务。他开始主动了解陶巧儿的喜好,知晓她爱书,便四处搜罗各类奇书古籍;看到她为救灾物资发愁,便凭借自己的人脉暗中帮忙筹备。
一次,陶巧儿为了制定新的救灾策略忙到深夜,弘历默默守在一旁,为她煮茶、添灯油。当陶巧儿终于放下手中的笔,揉着疲惫的额头时,弘历赶忙递上一杯热茶,轻声道:“别太累着自己,先喝口茶歇歇。”
陶巧儿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触碰,两人皆是一愣,旋即尴尬地移开视线。
还有一回,慈善机构组织义诊,人手不够,弘历毫不犹豫地跟着忙碌起来。
他虽身份尊贵,却毫无架子,帮忙搀扶病患、传递药材,忙得汗流浃背。
休息时,他看到陶巧儿额前有一缕碎发,下意识抬手想要帮她别到耳后,动作在半空中僵住,又尴尬地收回。
陶巧儿注意到这个小动作,脸颊微微泛红,气氛一时间有些旖旎。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之间的默契在不经意间逐渐加深。尽管陶巧儿从未明确回应过弘历的感情,但她不再刻意回避,相处中多了几分自然与信任。
每一次不经意的对视,每一回默契的配合,都让这份朦胧的情愫在心底悄然生长 。
随着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多,陶巧儿与弘历之间的氛围也愈发微妙。
一日,城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慈善机构的屋顶上,积水迅速漫上了街道。
陶巧儿站在屋檐下,望着这突如其来的暴雨,心中满是担忧。她知道,这样的天气对于城中那些贫困的流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弘历恰好此时赶到,他的衣衫已被雨水打湿,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看到陶巧儿站在屋檐下,他快步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陶姑娘,这样的天气,那些流民怕是要遭难了。”
陶巧儿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焦急:“我正担心此事,得赶紧想办法。”
弘历毫不犹豫地说道:“我陪你一起,我们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两人撑着伞,踏入雨中。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街道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
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雨中前行,寻找着那些可能受灾的流民。
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他们发现了几个蜷缩在角落里的流民。他们衣衫单薄,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
陶巧儿见状,立刻走上前去,将自己携带的一些干粮和御寒的衣物分发给他们。
弘历也在一旁帮忙,他蹲下身子,关切地询问着流民们的情况。
“多谢好心人,多谢……”流民们接过衣物和干粮,眼中满是感激。
陶巧儿和弘历又继续在雨中寻找其他需要帮助的人。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猛,他们的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雨水顺着脸颊不断地流下来。
但两人都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
终于,在一番努力后,他们将一些流民安置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并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衣物。当他们回到慈善机构时,已经是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