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看着姜柔示意,“这事暂时不急,等回去我去找李三叔去上头问问!”
……
回到靠山屯后,天已经黑了。
知青大院,女生宿舍里,冯玉十分嫉妒姜柔,凭什么好处都让她占了,连拿今天这事,不明真相的她,认为其实是姜柔在外面招惹了什么不三不四的人,从而给大队带来麻烦,进而给他们知青集体抹黑。
看着对方毫发无损的跟着大队长从派出所回来了,冯玉更是心生嫉妒。
还有孙小小,以前上学的时候也没看她与姜柔关系有多好啊,来到这里后,见跟在姜柔后面有好处就屁颠屁颠的凑了过去,简直是墙头草。
冯玉心里想着,心底生出了坏心思。
另一边大队长回来后,从销售点那买了瓶酒,去了李书记家。
“三叔,吃上饭了!”李强笑着,从怀中掏出一瓶酒,“看,我给你带了啥!”
李霖看着大侄子过来了,没好气的说道:“都是从食堂带回来的,你来肯定没好事,说吧!”
李强把酒轻轻放在桌上,拉过一张凳子坐下,脸上带着几分期待:“三叔,我今儿找您,还真有点事儿。
您也知道咱靠山屯的情况,社员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就挣那点工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李霖夹了口菜,抬眼瞥他:“咋?又有啥新想法了?可别是瞎折腾,现在政策严着呢,稍有差池,那可就是大问题。”
李强身子前倾,认真地说:“三叔,这主意不是我想的,是咱知青点那个叫姜柔的女娃提出来的。她脑袋灵光,点子多。
您看,咱靠山屯后山荒着也是荒着,她就想着在坡上搭几个棚子养点猪羊。后山有野栗子、山核桃,开春还有蕨菜、蘑菇,都能当饲料。
等猪羊出栏了,除去上交是一半外,还能剩下一半,到时候不论是留下我们自个吃,还是捣腾道统都可以改善咱屯的村民的生活水平。
而且牲畜的粪便还可以收集起来,进行二次发酵,给地里施肥,这对咱屯子的粮食生产也有好处啊。”
李霖皱起眉头,放下筷子,神色凝重:“养猪羊?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上头一直强调‘以粮为纲’,咱搞养殖,会不会被说成不务正业,偏离了大方向啊?前年公社提的‘五小工业’,到现在也没个下文,咱可不能轻举妄动。”
李强连忙解释:“三叔,我也知道这事儿得慎重。不过我们可以先养公猪仔,猪粪能发酵当肥料肥田,这也算是农业生产的一环。这都是为了让屯子里的日子好过点,大家都能吃上饱饭。”
李霖沉思片刻,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这女娃心思是好的,可政策风向难测啊。
去公社批‘副业生产计划书’,王主任那关可不好过。万一上头追查下来,说咱走资本主义路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强看着李霖,眼神坚定:“三叔,我知道有风险,可咱不能一直这么穷下去啊。
小姜知青说她愿意把具体的计划都写好,到时候开社员大会讨论,要是大家都同意,咱再去公社申请。
就算真出了问题,我们大伙一块决定的,上头最多也是将这事给停了,将东西没收了,然后再批评教育两句。
可万一要是成了,那可是对咱们屯有利的大好事。”
李霖长叹一口气:“唉,你这孩子,就是性子急。
行吧,这事儿我再琢磨琢磨,明儿我先去找老关头说说这事,然后说服他和我一块去公社找几个老伙计打听打听最近的政策动向。
不过你可得跟知青点那女娃说清楚,千万别声张,等有了准信儿再说。”
李强满脸笑意,站起身来:“三叔,太谢谢您了!我就知道您心里装着咱屯子的老百姓。我回去就跟姜柔说,让她先把计划书准备好。”
李霖摆摆手:“去吧去吧,记住了,千万别声张。”
“行,那三叔这酒你留着喝啊!”李强起身,“我走了,家里人还等着我回去吃饭呢!”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姜柔就被院子里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唤醒。
她揉了揉惺忪睡眼,想起今天还有繁重的农活等着自己,赶忙翻身下床。
同宿舍的孙小小也醒了,睡眼朦胧地看着姜柔,打着哈欠问:“姜柔,你昨天到底咋回事?可把我们担心坏了。”
姜柔一边系着衣扣,一边轻描淡写地说:“没啥大事,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嘛!”
对于周瘸子的事,她只希望那个祈天纵能够遵守承诺。
孙小小还想再问,这时冯玉从床上坐起来,阴阳怪气地说:“哼,谁知道真的假的,说不定是在外面惹了什么麻烦,还连累我们知青点的名声。”
姜柔皱了皱眉,没有搭理来自冯玉的冷嘲热讽,收拾好农具就出门了。
她昨天因为周瘸子的事,已经耽误了半天活,今天不仅要将今天的任务完成,还需要将昨日耽误的活完成,任务很重,需要加油。
到了田间,大伙已经开始劳作,姜柔赶忙加入其中,挥起锄头努力干起来。
上午过去了一半时,大队长李强突然走了过来,他看了看四周,见没人注意,便低声对姜柔说:“小姜,昨晚我跟李书记说了你的想法,他还在琢磨。
今天会先去和老关头合计合计,然后去公社打听政策。你先别声张,把计划书准备好,等消息。”
姜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点头:“好的,大队长,我一定尽快准备好。”
一上午的劳作,姜柔拼尽全力,汗水湿透了衣衫,可她一刻都没停歇。
中午休息时,大家都回大食堂吃饭了,姜柔则是继续忙忙活着,她空间里有吃的,正好趁着空隙将活给补回来。
下午上工后,孙小小走过来,递给她一个窝窝头:“姜柔你中午怎么没回去吃饭啊,我给你带了窝窝头,先吃点东西吧,看你累得。”
姜柔感激地笑了笑:“谢谢,你也吃。”
这时,冯玉故意提高音量,阴阳怪气的对旁边的几个知青说:“有些人啊,不好好劳动,就想着出风头,搞些有的没的,真丢咱们知青的脸。”
姜柔听了,也没搭理她,因为她知道,有些人就是犯贱,你越搭理她,她越得寸进尺。
下午,劳作依旧辛苦,姜柔的手臂酸痛不已,可一想到靠山屯的未来,她就咬着牙坚持。
好不容易熬到收工,姜柔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知青大院。
她顾不上休息,坐在桌前,就着昏暗的灯光,开始写那份承载着她和靠山屯希望的“副业生产计划书”,她前世在网络上刷的那些关于养殖的视频都很零散,她需要将这些零散的东西结合起来,做成一份可以实施的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