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时,元顺帝十三岁,如同过往所有幼帝一样,只是权臣手里的傀儡皇帝。】
【然而,傀儡皇帝通常只有两种下场。】
【第一种:隐忍不发,熬走权臣或伺机除掉权臣,铲除权臣势力,夺回权力逆袭。】
【羽扇定山河: 刘病已: 这事朕熟,坐等就行,吃瓜.jpg】
【政哥的狗腿子: 政哥也熟,不,不,不,应该是政哥和祖先都熟。】
【摆烂乐子人: 宇文邕: 巧了不是,这事朕也熟,拿玉珽砸他后脑勺。】
【小鸡炖霸总: 汉桓帝: 还有朕,厕所密谋,隐秘得一批,举手手.jpg】
这事,他是真不熟!
坐等就行的刘病已如坐针毡,一键三连否认: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隔壁,成功对厕入座的汉桓帝刘志:……你人还怪好的嘞,不点名,不道姓。
隔壁的隔壁,应宇文邕相邀,准备读《酒诰》规劝太后的宇文护,唰地一下转过头:???!!!小子,你想干啥咧?
拿着玉笏准备趁机偷袭的宇文邕:……
宇文邕瞬间放下玉笏,不着痕迹压了两下,笑得很无辜:……没啥,就想跟你借一样东西,想了好久。
他身后,以为计划失败的太监何泉脸色煞白,抑制不住地颤抖。
宇文护叉着腰,眸光睥睨地从玉笏掠至神情慌张的何泉身上:“你抖什么?”
“他当然是……”宇文邕笑得更无辜了,猛地举起玉笏,劈头盖脸砸向宇文护。
早有防备的宇文护侧身躲开,夺过玉笏,往地上一摔。
“砰”地一声,玉笏掉在地上,四分五裂。
宇文护持剑,凝视着怒瞪他的宇文邕,十分不屑:“事密则成,事缓则圆,如此迫不及待杀我,真是蠢笨至极,与你的兄长们像极了。”
他实在有些不明白,怎么一个两个三个都想杀他。
就问,活着不好吗?
宇文邕抿唇,敛藏起眸中的杀意,闭上眼:“要杀就杀,何必这么多废话。”
宇文护啧了一声:还挺有骨气!
“成全你!”
他说道,声音森寒冷酷。
它有十三个堂弟,死了三,还有十。
总之,皇位缺不了人。
十秒之后,腥红的血液喷涌而出,宇文护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瘫倒在血泊中。
预先躲藏在室内,收到宇文邕暗示,趁着玉笏摔碎声偷摸接近宇文护,成功将宇文护杀掉的宇文直痛快地丢掉手中带血长剑。
他站在宇文护尸体旁,满脸得意洋洋:不是要罢他的官吗?罢啊!继续罢啊!
杀了宇文护,他哥定不会亏待他,什么官他做不了?!
宇文直觉得大冢宰就不错。
回忆起,宇文护当大冢宰时,权倾朝野,威武霸气的样子,他险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
宇文邕面不改色,整理衣袍,眸光不着痕迹的从宇文直身上扫过。
最后,停留在惊慌未定的何泉身上:“去将长孙览召来。”
他冷声吩咐道,语气深沉。
宇文护死了,宇文护的亲信还在,他们必须火速行动,趁人不备,将其一网打尽。
万不能重蹈北魏孝庄皇帝元子攸覆辙,才出虎口,又陷虎窝。
说完之后,宇文邕迤迤然蹲下,修长的手指拂过宇文护死不瞑目的面容,帮他阖上眼。
终究,是宇文家的大功臣。
【第二种:一直任人摆布或不甘心做傀儡反抗,最后或被废,或被杀,或摆烂。】
【通常来说,第二种人数比较多,第一种人数比较少,韬光养晦也是个技术活嘛,一般人搞不定。】
【然而,元顺帝就是少有的第一种。】
【燕帖木儿死后,出现了新权臣伯颜,元顺帝坐山观虎斗,利用伯颜将燕帖木儿余党铲除。】
【紧接着,与伯颜的侄儿脱脱联合,趁着伯颜出巡打猎,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同时,假意尊奉元文宗皇后为“太皇太后”,降低她警惕后,火速下诏撤除元文宗宗庙神主,谴责元文宗杀害元明宗的罪行。】
【至此,前朝后宫的大小boss,被元顺帝逐一解决,元顺帝成功逆袭,大权在握。】
【然而,元顺帝收获的是一个毒苹果,外表光鲜亮丽,内里早就腐烂。】
【费尽心里到手的东西肯定不能丢,元顺帝拉着小伙伴脱脱一起继续打怪,任用脱脱为相,推行改革,试图使日益倾颓的大元回光返照。】
【但天灾频发,起义不断的混乱局势根本不是同宋徽宗一样技能点点歪的元顺帝能挽救的。】
【有心无力,元顺帝选择逃避,将国家政务全权托付给了丞相脱脱,放纵自己。】
【他能设计建造精美的房屋模型;能设计制造自动报时器“宫漏”;能设计制造生动形象的龙船;可他救不了元朝。】
【无语的乌鱼:鲁班天子名号不是吹的,老铁的木匠水平,天启帝见了,高低得喊一声前辈。】
【财神爷关门弟子:看来,明末元末宋末三个皇帝都是特殊人才。】
【小伙伴脱脱也不负元顺帝所托,救火队队长当得有声有色,治理黄河,带兵镇压“红巾军”,脱脱啥事都替元顺帝办。】
【不幸的是,在外打仗的脱脱被政敌弹劾陷害,被召回后流放,流放途中被政敌矫诏赐死。】
【脱脱一死,最后的希望也没了,元顺帝彻底摆烂,成为了一个昏君,朝堂中内斗不休。】
一想到这样的臣子属于元顺帝,朱元璋就很酸,惋惜不已:“可惜不是汉臣。”
文能主持改革,武能带兵打仗。
元顺帝那些年能安安稳稳端坐皇位,高低给脱脱磕两个头。
【事业不得意,就只能祈求寿命得意。】
【于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元顺帝选择从密宗僧侣那里学习求长生的修炼方法——“大欢喜”法,采阴补阳。】
【为此,元顺帝召集一大批民女进皇宫,伙同僧侣,大臣,太子们一起寻欢作乐,将皇宫变成了“春宫”。】
【至正二十八年,明军高歌猛进,攻占通州,直逼元大都,元顺帝麻溜地把太庙的牌位打包好,各种值钱的古董器件也不放过。】
【打仗他不果断,但逃跑他是义无反顾。】
【当逃跑的想法遭到部分臣子反对时,元顺帝表面妥协,暗地里却通知三宫六院的妃嫔和皇子们带好行李,准备后撤。】
【他才不愿意像宋徽宗、宋钦宗那样成为俘虏。】
成为俘虏的徽钦二宗:……
【当天晚上,元顺帝就偷摸带着一家老小,瞒着其他人跑路了。】
【明军打到元大都,他已从元大都跑到了上都;明军北上打到上都,他又已从上都跑到了应昌。】
【不久,明军逼进应昌,元顺帝病逝,他的儿子带着大臣北上和林,建立了北元政权。】
【北元顽强得像小强一样,到了一六三五年才宣告灭亡,差九年就能熬死明朝。】
明朝皇帝们:……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