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句芒的提议,青龙有些拿不准,总觉得这里面有陷阱,但句芒说得句句在理,他也没法反驳,因此就签署了协议。
多年以后,青龙依然后悔这天的决定!
龙凤纪元末,东胜神洲被打碎,变成大大小小数百上千座岛屿散落在东海上,陆地面积比起原本的东洲缩小了七成。后来龙族实力有所恢复,青龙便率领龙族残部,占领了这些岛,敖岸、始鸠、寒雁都是属于其中比较大的岛屿。
其中,敖岸岛处在众岛的中心位置,这些年,黑龙虽未打下敖岸岛,却开始占领周边的岛屿。这次人族突袭始鸠岛,并不只是占领了一座粮仓那么简单,而是把战线向北推进了一千多里。
随着黑龙大军的退去,青龙趁势收复了大量岛屿,只是按照协议,有很多岛屿被人族“借”去了。青龙虽然有些不喜,但那些岛都是共工率领海军夺下的,他也不便说什么,只是回去命令手下将领动作迅速一点。
从他手里借,与先占领后再向他提出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青龙已经感觉到这一点了。
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也只能算是美中不足,人族终究不能生活在水下,水族能长期生活在陆地的也没那么多,此前还战死了不少,就算人族不“借”,青龙也没那么多人手去实控。
大战结束,双方都在调兵遣将,为下一战做准备。黑龙不能再败,寒雁岛再丢,他就会被完全逐出东海,而青龙势必不会放任他在北海恢复。
青龙也不能失败,多年来困守孟章城,已经让他在水族内的威望大减。好不容易在人族的帮助下打赢了一仗,要是再输,怕是真的无颜再称龙王了。
十月初十,赵朗与姜显率领五千金龙军,押运粮草来到了始鸠岛。
因为始鸠岛的收复,九州东岸安全了很多,北海水族不敢再深入,所以后勤运输的安全压力也小了很多。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赵朗的船队是由海军护送到敖岸岛,再转向北去的始鸠岛。
与赵朗一起来的,还有三千民夫,这些民夫来到始鸠岛是为开垦土地种地。这里已经是前线,军队不可能放下刀剑去搞什么军屯,就只能从九州抽调民夫,这是第一期。其中有一半都是妖族,来自九州本土,他们将与人族、水族一起建设东洲。
在伏羲的计划中,将黑龙逐出东海后还要打到北海的幽都山,需要的时间不是一两年,也不是一二十年,可能要上百乃至几百年才能做到。所以才要在东洲屯田以缓解后勤压力,不然后续派到东海的军队越来越多,只靠九州运输补给,那会越来越困难。
人族现在人口还不多,能抽调的民夫也非常有限,因此便由姜炎出面联络各方妖族,这些妖族听说去东海可以获得自己的土地,纷纷踊跃报名。姜炎再筛选了一下,先期派出三千人,由赵朗亲自率领来到了始鸠岛。
始鸠岛目前还很危险,虽然应龙等人都觉得守得住,但毕竟是前线,所以一开始不宜带太多人过来。赵朗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带上了一半的妖族,也算是他的一点私心。
始鸠岛也有几百里大,但因为军事设施太多,适合耕种的土地反而有点少,因此赵朗将民夫分散到周边的十几个岛屿上去,每处设置一个负责人。所有人之上再设置一个总负责人,负责协调各方,而这人,就是赵朗家里的妖仆荆杞。
荆杞在赵朗家两年,见证了赵朗的崛起,每天接待各种大人物,自己也成长了不少,早已今非昔比。以他来作为总负责人,人妖两族都认可,而且后续可能还要与水族打交道,就更需要一个在身份上让各族都认同的人了。
这些民夫首要任务是在各地规划出田地、住宅、集市等,做好一些基础工作,具体工作要等后续来人。而后续什么时候再调人来东洲,那要等下一次大战之后。也是因为马上就要入冬,今年最后一次播种的时机稍纵即逝,所以赵朗才急冲冲的带了人过来。
应龙看到赵朗,心头大石终于落地,八万大军远征东洲,最大的短板就是粮草。此前为了突袭,他只带了一个月的粮草,再有十天就要断粮,好在赵朗及时送来了补给。而有了粮食,就要开始谋划攻击寒雁岛了,青龙已经发动了很多次小规模攻击,应龙这边也准备好了,就等赵朗。
除了粮食,赵朗还带来大量的武器装备,有供海军战舰使用的灵晶,也有供陆军使用的各种武器装备等。主要是一些消耗品,海中作战不同于陆地,人族无法像水族那样直接在水中作战,只能靠装备。
应龙整日在岛上望眼欲穿,现在赵朗带着十几艘大船过来,一时欣喜,待赵朗上了码头,便上前笑道:“你终于来了,再不来我就要回去找你了!”
赵朗笑道:“这不是想着要入冬了吗?就多征集了一些粮草,确保你们能吃到明年开春。”
应龙笑道:“好好,你想得周到,这一路顺利吧?”
赵朗道:“二王子敖涟跟着咱们一起来的,一路上顺风顺水的。”
应龙抬头向后望了一眼:“敖涟呢?怎么没看到人?”
赵朗笑道:“我们是先去的敖岸岛再过来的,他回家了,可能过两天再过来。”
应龙道:“过两天?明天我就要率军前往寒雁岛了,大战在即,你来得正是时候,要跟我去前线看看?”
赵朗忙摆手道:“不用了,我这边还有一大堆事,而且我修为不高,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应龙哈哈一笑:“你真要去我也不敢带你,要是有个闪失,陛下非扒我的皮!”
闻言赵朗也笑了起来,至少目前来讲,他的责任不在前线,而经过这两年的经历,他也发现后勤在战争中的地位有多重要了。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赵朗了解了一些此前战争中的细节,对应龙也是大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