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都不坦诚,那还议个什么劲!
正沉默呢,有人在外面汇报,顺忠王这才起身出了书房。
书房里一下就有了说话的声音。
王宁远跟着李秉挨个认人,知道左都御史和姚夔都快争吵了,李秉这才示意王宁远过去。
‘姚夔,陛下有陛下的想法,汝岂能越俎代庖!’
姚夔哼了一声,‘陛下有陛下的想法,可你我能不知道勋贵世家是什么德性?’
‘狗改不了吃屎,吏部有机会就一定会清理都察院里勋贵世家们圈养的恶狼!’
‘汝是不相信本官,认为本官控制不住都察院?’
姚夔的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都察院里不只有皇上的人,还有太上皇,勋贵的爪牙,这才勉强维持平衡。
其实这样挺好,起码大家都安静!
左都御史看了一眼王宁远,‘持正怎么看!’
折中或者说中庸才是最好的法子,提前乱起来可没有好处。
王宁远施礼后,在宽大的官袍前比划了一个三字。
两位大人分明是不满意,都瞪眼睛看向王宁远。
王宁远拱拱手,这才走到两位大人中间。
‘空出来的位置总要填,可用谁填不是还要看各位大人嘛!’
左都御史自然满意了,他可以借机削弱对他威胁最大的太上皇势力。
姚夔对于王宁远这样和稀泥的法子自然不满意。
决定权在咱们手里,还有几个月就京察大年,到时候怎么挪动还不是吏部说的算。
姚尚书怎么突然这么急了?
姚夔起身拉着王宁远就到了一边。
‘官员选任之权不能出了吏部!’
语气很重,王宁远也听明白了。
官场上的大佬们就喜欢这样,认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当然这也是官场大佬们的恶习!
恶心就恶心在,都察院可以对六部指手画脚,而六部却不能插手都察院事务。
‘大人的意思下官晓得,吏部的权威当然不容亵渎。’
一句话说的姚夔脸色好了些,王宁远总感觉姚夔在演戏,从不多的相处时间里能感觉出他与平时的不同来。
大佬不说话,王宁远总要问出自己心里的疑惑吧。
‘大人,顺忠王既然召集大人们议事,想来陛下也在关注此事,零敲碎打总好过毫无作为。’
‘您这样顶着,总要给陛下一个交代吧!’
这些老狐狸总有自己的想法,王宁远可没有和皇帝相处,共同处理大事的经历。
伴君如伴虎,可怎么个相伴法才是王宁远要学习的。
听到王宁远总算说到了点子上,姚夔铁青的脸上眼睛里散出的光却不同了。
看到王宁远一直盯着他的表情,姚夔这才扭头看了一眼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的左都御史。
书房门再次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位官宦。
在门口看了一圈,在所有人的目光里,这位官宦走到姚夔身边。
‘姚大人,顺忠王请!’
姚夔一甩官袍的袖子,手一背,迈着方步出了书房。
等书房的门再次关上,王宁远这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正纳闷呢,李秉这才嗯了一声,王宁远赶紧把身子靠过去。
‘姚大人是不是还在硬顶着?’
王宁远点点头,‘世叔明眼!’
‘哼,左都御史的道行还差了点。’
‘你需要从姚大人的立场看问题!’
王宁远小声嘀咕了一句,‘立场!’
脑子不够用了呀,姚夔从头到尾都没表现出铁心支持雍庆帝的立场。
‘屋里太热了,陪老夫出去溜达一圈!’
王宁远赶紧起身扶着李秉站起来,然后拿上披风出了书房。
院子中间的铜缸里已经结了冰,在红色灯笼光的照射下也透着红光。
‘户部的夏尚书有机会进内阁的,可他却推脱。’
‘至于你们吏部嘛,姚夔那个老狐狸却一直在收权。’
王宁远一边听着一边四处看看,抄手游廊下的灯笼明亮,有没有人一清二楚。
‘持正,文官的巅峰是什么?’
文官的巅峰?
‘青史留名!’
李秉拍拍王宁远的胳膊,无声的苦笑一下,又用脚踢踢铜缸。
‘真羡慕他们!’
‘以前只是隐隐觉得夏吉想要有番作为,可改革就需要人手,现在老夫倒是看明白一些。’
‘姚夔该进宫了吧,与其和左都御史交易,不如直接和陛下谈!’
王宁远心跳缺了两拍,不由的懊恼一下。
被电视剧给骗了,脑海里全是陈宝国老师演嘉靖的样子。
皇帝和宰相之争也没那么简单,吏部和户部的两位大佬一心的想改革。
太上皇和皇上谁支持,他们就倒向谁错不了。
相比起代表勋贵世家利益的太上皇,皇上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怎么,还在疑惑他们两位怎么还安稳的坐在尚书的位置上?’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可要说道坏事,各个都是行家里手!’
‘行了,你好好琢磨琢磨吧,老夫也得趁此机会多捞点政绩!’
顺忠王再次出现的时候,仿佛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一般。
王宁远也只有听喝的份,一旦动手,官员的任用必须跟上。
日子不等人,冬天一过可就到了春耕。
春耕出了问题,谁也别想逃避。
议事结束后的晚饭大家兴致明显不同了。
宴席结束后,王宁远在小雪里护送着李秉回府。
官场有这么一位老人给指点迷经,也算是带着霸服开局了。
家里孩子多了,果然热闹!
内院里到处银装素裹,踩在嘎吱嘎吱的雪上,王宁远只简单的锻炼一下。
东跨院和前院里孩子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
都吃早饭了也没见德哥儿回来,王宁远穿好常服出了垂花门。
前院里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连房顶的积雪也被清理了下来。
东跨院的白菜也垛成了垛子。
出了家门,这才看到一群小子头顶冒着白气,正打扫胡同里的积雪呢!
贾政这是想通了,都允许嫡长孙在外过夜了!
在一片老爷的招呼声里,王宁远带着王槐往吏部而去。
进了职房,王宁远就喊来一位主事开始调官员的档案开始筛选起来。
但是不能太过,总要给别人留点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