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一小丫鬟快步去车厢抱来一沓书籍纸片,她估计是不识字,所以连书带纸全部抱了过来。
吕涛看见最上面纸片上写着娟秀工整的隶书,于是只拿起那张纸看了起来,只见纸上写着他上次吟诵的《十五从军征》全诗,这熊小姐记忆力真的好,她竟然没写错一处,而且她的隶书深得古韵,是真的漂亮。
熊小姐看见吕涛看自己写的字羞红脸道:“让将军见笑了,我觉得将军这诗写的真好,所以便抄录下来,有错廖之处还请指教。”
“并没有错,而且你这笔字是真的写的漂亮。”
“哪有,是将军创造的字好,第一次写这样的书体写的很糟糕,后来发现规律才有点心得。”
“你太谦虚了,至少比我这个创造者写的好,”
“当不得将军夸奖,小女子与将军比是萤火比之皓月,以前小女子自以为学识渊博,可看了将军写的这些书方知,将军乃旷世大才,特别是你写的关于七国相争这些随笔,简直直入根本……”
吕涛止不住脸红,什么随笔,不过是突然记起后世短视频内容或者自己粗浅认知随笔记录,比如大秦为何能由弱变强,楚国为什么由强变弱,王权与相权的冲突与矛盾,战国之民的实况,如何建立一个全民相融的新社会制度,甚至于还有百家思想的片面性与合理性等等……
两人相互恭维一番后,吕涛捡出自己的书册便交由亲卫,他注意到,熊小姐已经抄录了他这几本成册书籍,包括《汉民千家姓》,《汉民字辈表》,《启蒙汉字音义》,《启蒙算术》一至五册,以及半部草稿《官与民》。
两人聊完书籍出现短暂的尴尬,于是一齐站在江边遥望,大江对面是一个山口,山口东边是一高大山脉群,西边乃另一山势余脉,余脉至缺口突然隆起一突兀的陡峭孤山。
熊小姐指着大江对岸突然问:“公子可知对面是何处?”
“你从小在此长大你不知道?”
“我从未离开过此地。”
“对面东边乃九华山脉,西边那陡峭高峰乃柴桑山,中间缺口水道往南走乃鄱阳湖,当然,这是我知道的地名,不知道你们楚人叫什么名。”
“鄱阳湖,湖很大吗?”
“很大,方圆数百里,隔着西边山脉还有一个大湖,叫洞庭湖,也是方圆数百里。”
“公子去过?”
“以前去过,现在未曾,”
“以前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吗?”
“以前湖比现在小得多。”
“怎么会,我听说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隐居世外,不知道他们是否来过此地,我有时候真的很羡慕西施,”
“羡慕她什么,嫁个有钱人,”
“啊……”
吕涛郁闷,看来和不懂这个梗的人玩笑不起。
“范蠡富可敌国,你没听说过,”
“公子说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意思是范蠡能功成身退携西施隐居江湖,羡慕两人能双宿双息白头偕老,”
吕涛听懂她的心思,可自己不能白来人间一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我是做不到范蠡这样的洒脱,”
“公子真乃出口成章,莫不如再赋诗一首怀古喻今如何?”
吕涛略有所思吟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诗毕,熊家小姐内心如天雷滚滚波涛汹涌,战国时代严格来说还没有诗这个名词,先秦至两汉时期叫赋,比如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诗乃言寺,不是古代官方机构的大理寺之寺,而是寺庙之寺,因为真正的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
魏晋南北朝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寺庙大规模兴起,寺不再为官衙独称,带着参禅悟道之意的场所也称为寺。
所以最初的诗都带有禅意,或参透世事,或怀古伤今。
但现在,诗这个新的文学体裁被吕某人带了过来,而且有了第一个小粉丝。
两人未来得及再深入发展,有亲卫来报,秦王信使到了中军大营。
秦王第一次派来信使,难道因为自己出现产生蝴蝶效应,不至于老子被秦王政干掉了吧,不应该啊,现在才秦王政八年,吕不韦应该是秦王政十年才倒台失势。
快马回到中军,秦王信使果然到了,来人却是老熟人,车府令赵高,很年轻的宦官赵高,先秦时代宦官不一定是太监,这个赵高就不是太监,而是管太监的官叫宦官,他还有女儿女婿,女婿叫阎乐,后来望夷宫之变,就是这个阎乐杀了秦二世胡亥。
车府令就是秦王政的车夫总管,当然,现在的赵高被秦王政看重只是个车技好的老司机,所以封为车府令,秦王一统六合后他官至中车府令,加个中字意为可以随意出走宫中。
所以秦王政其实是个很讲旧情的人。
赵高看见急匆匆赶来的吕涛像老友重逢般亲近的拉着吕涛手,这家伙在宫中可没有相国嫡三子放肆,他是谨小慎微不敢染指秦王妃半步。
他比吕涛大十岁左右,以前两人在宫中其实处的并不愉快,想不到异地相逢竟表现得如此亲近。
“大王在宫中日夜担心将军安危,想不到将军在此地竟如此安逸,高至码头竟以为上错岸,此地怎会如此繁华?”
“还好还好,南方本就繁华吧,”
“将军谦虚了,将军文书可都是高交给大王的,将军深有乃父点石成金之能啊!”
“惭愧惭愧,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
“将军,高可不是兴师问罪来的,将军先看看这些……”
“什么?”
吕涛接过一沓军中娟布密折随意翻看,而后便呆立当场。
这些都是副将第三五将军写给秦王的密信,从开始的客套话,到语有牢骚,再到开始弹劾吕涛废弛军纪,疏于防范,不思进取,贸易揽财,收买军心,密结楚人,一桩桩一件件,有事实有证据,最后一封更是直指吕涛有背叛大秦自立为王之意。
吕涛愕然间不知道如何辩解,实在是说的都是真事,都是事实,第三五早看透了吕涛内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