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长安城东的十里长亭,一身青衫打扮的李川,正在长亭里与赶来送行的昔日同僚话别。
“百江啊,你这辞职某些意气用事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这一走,皇上不见得高兴啊”通政使孔达语重心长的说。
“孔兄不必多虑,弟已经无心仕途了,回乡种地也是好的”李川倒是很看的开,反正也不想升官了,得罪永安帝就得罪永安帝吧。
“老兄,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吏部右侍郎黄选说道,“你昨天离朝以后,陛下发了大怒了,要不是王素老大人力劝,恐怕你都得下狱了”
其实想想也是,李川辞官,相当于赤裸裸的打皇帝的脸,永安帝不可能不生气。
“学生谢过老大人”李川不知道背后还有这些事情,赶忙向王素行礼,“老师,您替学生说话,不会激怒皇上给您带来不好的影响吧?”
王素事前朝旧臣,现在是门下省纳言兼礼部尚书,王素是河西人氏,算是李川的老乡,李川考进士那年,王素是主考官,所以李川称呼王素为老师。
大梁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的老大是尚书令、中书省的老大是侍中、门下省的老大是纳言,尚书令、侍中和纳言都是宰相。
“无妨”王素有些感慨的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都72了,早就想告老还乡了,皇上不会难为我的”
“老师…”李川听见王素这么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感动的直掉泪。
“百江啊,几年前,我在这里送别宋武,当时他也是看不惯朝堂的一些人和事,又得罪了赵国公萧炎,所以辞官了”王素慢慢的说道,“你知道他去哪了吗?”
“去哪了?”李川有些奇怪,辞官了还能去哪?只能返乡啊,他只是记得,宋武好像也是河西人氏,不过还是顺着王素的话问道,“学生记得宋武辞官的时候,好像是兵部武选司的主事,至于去哪了,学生还不知道”
“宋武去了襄平,投靠九爷去了”王素小声说道,“现在宋武已经是辽藩的兵部尚书了”
“啊”李川大惊。辽藩的事情,在大梁是禁忌,群臣们几乎不敢打探议论,他今天才知道宋武投靠了杨竞,还做到了尚书一级的官员。
“这次你在朝堂上为百姓说话,老师很高兴。虽然河西地区没有受灾,但河北山东等地与河西也是同气连枝,算是乡梓”王素叹气说道,“为师告诉你宋武的去向,也只是希望,如果以后皇上或者崔尘他们难为你,你也有个去处”
“老师…”李川抱着王素的腿大哭。
“好了好了”王素扶起李川,“天色不早了,赶紧上路吧”
李川无奈,只能拜别各位同僚,转身要离去。这个时候,孔达拉住他,给他手里塞了一个钱袋,估摸着有几十两吧。
“孔兄,这我不能要”李川大急,立即推辞道。
“百江,不要推辞,这是同僚们的一点心意,大家都知道你为官清廉,为官十几载,现在辞官了,连个马车都雇不起。”孔达感慨的说道,“即使你自己无所谓,难道让老夫人骑驴回故乡吗?”
说完,孔达还看了看远处,还骑在一头小毛驴身上的李川的母亲。
李川这才收下,孔达又在李川耳边小声说,“百江,如果你真的到了襄平,替我给九爷带个好。如果不去,就当我这话没说”
李川辞官这件事,加剧了江南士族和河西士族的矛盾,两个派系的矛盾渐渐公开化咯。
杨竞不知道长安城发生的这些事,政保署的消息有时效性,不可能那么及时的传递回来,而且政保署也不见得会关注这件事情。
柳河行宫的谨身殿,杨竞还在埋头处理各种奏折,现在辽藩的形势可以说的上是蒸蒸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工作越来越多。
现在杨竞很少回襄平城里的皇宫去住了,大部分时间就住在柳河行宫。柳河行宫环境优美、安保方便,杨竞很是喜欢。渐渐的,大臣们也都习惯了。有事就往行宫跑呗。
“陛下,政保署的于冰求见”李德全小声的在杨竞身边说道。
“让她进来”杨竞头都没抬,还在和折子较劲。
“臣参见陛下”一身合体官服的于冰进来了,向杨竞行礼。
“免了吧,何事?”杨竞这时也放下手中的笔,靠在了椅子后背上。
“陛下,上次刺杀案的那两个司马家的子弟,不是还在关着吗?现在闹着见您”于冰说道。
“见朕?”杨竞冷笑,“他们也配”
其实杨竞不杀他们,等的是司马家派人来见自己,他们两个小辈,有什么资格和杨竞谈条件。
“另外,他俩还请求,给家里去一封信”于冰又说道。
“这个要求可以同意,信的内容你们政保署要严格检查”杨竞想了想,觉得去封信也好,“另外,如果一个月内,司马家继续装聋作哑,不联系我们,那两个人直接杀掉”
“臣领旨”于冰点头。
其实杨竞这是在给司马家机会,如果司马家不领情,杨竞也没有必要上赶子。以杨竞现在的身份,需要他上赶子的事情不多了。
“去办差吧”杨竞挥一挥手,于冰领命而去。
于冰离开以后,李德全才小声说道,“陛下,李氏已经接来了,就在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