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烈心中微沉,看来司空玉确实被人离间了。
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父亲的遗书:“陛下,这是家父临终前的遗书,其中涉及一个惊天秘密,关系到先帝和两位藩王。”
司空玉接过遗书,仔细阅读,脸色渐渐变的苍白:“这……这怎么可能?先帝参与谋害你父亲?还有什么与司空家血脉有关的秘密?”
宁烈沉声道:“陛下,臣也不清楚具体内情。但结合两位藩王伪造的遗诏,臣怀疑,这其中必有隐情。”
司空玉沉默良久,突然问:“你认为,那份遗诏是真的吗?”
宁烈迟疑了一下:“臣不敢妄言。但若真如遗诏所言,陛下非司空家血脉,那为何两位藩王不在先帝在世时就揭露真相?为何要等到先帝驾崩,陛下继位后才‘发现’遗诏?”
司空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宁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一直怀疑,那份遗诏是伪造的。只是……”
她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摇摇头:“罢了,这些陈年旧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回京后,有何打算?”
“臣愿继续辅佐陛下,共创盛世。”
“朕知你忠心。只是朝中有人对你颇有微词,认为你在南方专权跋扈,有谋反之心。”
宁烈冷笑:“陛下明鉴,这些不过是小人的离间之计。臣若有二心,何必冒险回京?大可在南方割据一方。”
司空玉仔细打量着宁烈,终于叹了口气:“朕相信你。只是,朝局复杂,朕也身不由己。那些大臣联名上奏,要求朕限制你的权力,甚至建议将你永远留在南方。”
宁烈心中了然:“原来如此。陛下放心,臣不会让这些小人的逞。臣请求陛下恢复臣的职务,让臣在朝中与他们当面对质。”
司空玉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明日早朝,朕会宣布恢复你的职务。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臣不怕。只要有陛下支持,臣何惧之有?”
两人又谈了一些朝政,最后司空玉问道:“南方现在情况如何?”
“已经平定。”
宁烈如实回答,“臣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赢的了民心。同时也严惩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
司空玉满意的点点头:“你做的很好。不过,有传言说你在南方大开杀戒,是否属实?”
宁烈苦笑:“陛下,臣只杀了那些证据确凿的叛党。若是心慈手软,只会让叛乱更加猖獗。”
司空玉微微颔首:“朕明白。治国有时不的不用重典。只是,要把握好度。”
临走前,宁烈突然问了一个问题:“陛下,若有一日真的发现,自己并非先帝亲生,而是被抱养的……陛下会如何看待?”
司空玉愣住了,随后苦笑道:“宁爱卿,你为何突然问这个?”
宁烈坦然道:“只是好奇。两位藩王的谎言,让臣不的不思考这种可能性。”
司空玉沉默良久,才轻声道:“若真如此……对朕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见宁烈不解,她解释道:“从小到大,朕一直活在父皇的期望下,当然,这只是假设。”
宁烈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告退离去。
翌日清晨,宁烈早早来到皇宫,准备参加朝会。
大殿上,文武百官排列两侧,见宁烈到来,反应不一。
有人行礼致意,有人却故意避开目光,显然是对他心存芥蒂。
宁烈不以为意,径直走到自己的位置站定。
片刻后,司空玉驾到,众臣行礼。
“平身。”
司空玉环视群臣,开门见山的说,“诸位爱卿,朕有一事宣布。宁爱卿已经成功平定南方叛乱,功劳卓着。朕决定恢复其太师职务,继续辅佐朝政。”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张俊第一个站出来:“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宁烈在南方专权跋扈,大开杀戒,已经引起民怨沸腾!若再让他掌权,恐怕会动摇国本啊!”
礼部尚书萧远也附和道:“臣附议。宁烈本为南蛮子,与我北玄文化格格不入。若让他染指朝政,恐有不测之忧!”
两人一唱一和,其他反对宁烈的大臣也纷纷发声,殿内顿时一片嘈杂。
司空玉皱眉喝道:“肃静!”
大殿骤然安静下来。
司空玉冷冷的说:“宁爱卿平定两王之乱,又平定南方叛乱,功勋卓着。朕恢复其职务,乃理所当然。诸位若无实证,不的妄加指责!”
张俊不甘示弱:“陛下,臣有实证!”
他从袖中取出一叠奏章,“这是南方各州县百姓的控诉,说宁烈滥杀无辜,残害百姓!”
司空玉接过奏章,略略浏览,脸色渐沉:“宁爱卿,这些控诉,你如何解释?”
宁烈不慌不忙,上前一步:“陛下,这些所谓的‘控诉’,不过是些伪造的文书。臣在南方推行减税政策,修筑水利,救济灾民,百姓感恩戴德,怎会有怨言?至于那些被处决的官员,无一不是证据确凿的叛党!”
他转向张俊,冷笑道:“张大人,这些伪造的文书,可是你们的手笔吧?”
张俊脸色一变:“你……你胡说什么?”
宁烈不予理会,继续道:“陛下,臣在南方期间,确实处决了一些官员,但无一冤枉。若陛下不信,可派人南下查证。”
司空玉点点头:“既如此,朕会派钦差南下,彻查此事。在真相大白之前,宁爱卫的职务暂且恢复。”
张俊和萧远见状,知道今日难以说服司空玉,只好暂时退却。
朝会结束后,宁烈被留下单独谈话。
“宁爱卿,”
司空玉神色凝重,“朝中反对你的声音确实很大。你要小心行事,不要给人以口实。”
宁烈郑重应道:“臣明白。不过,臣怀疑这些反对声音背后,有一股更大的势力在操控。”
司空玉好奇的问:“何以见的?”
“张俊和萧远平日里明争暗斗,却在反对臣这件事上出奇一致。”
宁烈分析道,“他们背后必有主导者。”
司空玉沉思片刻:“你怀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