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她父亲是谁?”
闻言老太精神立刻紧张不少。“为啥问这个?”
宁烈没有退缩,他稍稍拢袖,“其实只是想搞明白事实真相。如果皇帝真的身份特殊,一切线索都关乎天下安危。”
老妇人深吸口气,道出了压在心口多年的秘密。
“当年姐姐下嫁的是北玄权贵之家。本以为锦衣玉食,却偏逢变故。他仕途顺风顺水时意气风发,但终究因为权争败给对手,被贬谪南境。不幸中的幸运,他们把孩子生在最艰难的时候。”
“贵人的姓氏是什么?”
“司空……”
“什么!”
宁烈险些跳起来,“竟然姓司空?”
老妇认真的点头。“千真万确。这司空家族本就是皇家旁支,他父亲曾做高官,也只可惜后来涉政失势,全族差点就散尽。”
脑海中闪电劈下一样——如果属实,当今圣上一身血脉果真源自正统宗族!
“可否告知全名?”
\"司空敬。他虽属旁系,但文武兼资、少年显达,据说不到三十岁已官至户部尚书。当年惹祸被牵连贬谪,自此杳无音信。”
“司空敬……”
宁烈喃喃念着,总觉的耳熟。
突然灵感乍现:先帝堂兄弟、旧案高官、宫闱风波之后销声匿迹,全数对应上。
他抬起眼睛认真请求道:\"老人家,可否详细聊聊当时种种,比如姐姐怎么与司空敬结缘,又有哪些未曾公诸于世的隐情?\"
老妇人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开始缓缓讲述那段往事:
宁婉年轻时貌美如花,才华出众。
司空敬奉命南下时偶然相遇,被她的才貌所倾倒,不顾族人反对,执意迎娶。
婚后两人恩爱和睦,不久就生下了宁玉。
然而好景不长,朝廷政变,司空敬被牵连,全家流放南方边陲。
艰苦的环境中,司空敬郁郁而终。宁婉带着年幼的宁玉,孤苦伶仃的生活着。
后来宁婉也病倒了。临终前,一个自称是京城商人的人出现,表示愿意带宁玉去京城,给她更好的生活。宁婉迫于无奈,同意了。
从此,宁玉就离开了南方,再无音讯。
“那商人具体长什么样子?”
宁烈追问。
“记不太清了,只记的他穿着讲究,言谈不像商人,倒像是朝廷中人。”
宁烈心中若有所悟:那“商人”很可能是先帝派来的人。
先帝与司空敬是堂兄弟,或许出于血缘亲情,想要照顾他的遗孤。
“老人家,您所说的这些,可有什么证据?”
老妇人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取出一块玉佩:“这是我姐姐留下的。玉佩背面刻有司空敬的名字。”
宁烈接过玉佩仔细查看,果然在背面看到了精细的刻字:“司空敬”三个小字清晰可见。
这是一块上好的和田玉,做工精美,显然出自名家之手。更重要的是,玉佩的款式与北玄皇室的风格十分相似。
“这玉佩可以借我一用吗?”
宁烈恭敬的问,“我想带回京城,证实一些事情。”
老妇人犹豫了一下:“这是我姐姐的遗物……不过,如果能帮助宁玉,我愿意借给你。但你要保证,事成之后归还。”
“老人家放心,我一定会亲自送回。”
告别老妇人,宁烈和刘谨启程返回京城。
一路上,宁烈心情复杂,既兴奋又忧虑。
“刘谨,你怎么看这件事?”
刘谨沉思片刻:“如果老妇人所言属实,那么陛下确实有司空家血脉,是司空敬的女儿。这就意味着,她的继位是完全正当的!”
宁烈点点头:“没错。司空明和两位藩王的指控全是污蔑!陛下虽然不是先帝亲生,但确实有司空家血脉,是正统的继承人!”
“不过,”
刘谨担忧的说,“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毕竟事情过去多年,证据有限。”
宁烈举起手中的玉佩:“至少我们有这个。如果能找到更多证据,或许能彻底平息那些质疑和谣言。”
回到京城后,宁烈立刻请求觐见司空玉。
清华殿内,司空玉看到宁烈风尘仆仆的样子,有些惊讶:“宁爱卿,你这是去哪了?朕听说你离开京城几天了。”
宁烈恭敬的行礼:“陛下,臣有重要发现,关于陛下的身世。”
司空玉眼前一亮:“哦?说来听听。”
宁烈将青山镇之行的发现详细汇报,包括宁华老人的证词和那块玉佩。
司空玉听完,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所以,朕真的是宁婉的女儿?是司空敬的血脉?”
“证据指向这一点。”
宁烈回答,“不过,要最终确认,还需查看陛下的后颈是否有那梅花胎记。”
司空玉沉思片刻,转身命令宫女退下,然后解开发髻和衣领,露出后颈。
宁烈屏息凝视——果然,在那洁白的颈后,有一个淡淡的胎记,形状确实像一朵梅花!
“陛下,胎记确实存在!”
宁烈惊喜的说,“这证实了老人家的说法。陛下确实是司空敬的女儿,是司空家的血脉!”
司空玉重新整理好衣领,转身面对宁烈,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这么说,朕真的不是先帝亲生,而是被收养的?但朕确实有司空家血脉?”
“正是如此。”
宁烈恭敬的说,“司空敬是先帝的堂兄弟,陛下虽然不是先帝亲生,但确实是司空家的血脉,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
司空玉轻叹一声:“命运真是奇妙。朕一直以为自己是先帝亲生,没想到竟是司空敬的女儿,还有南方血统。”
宁烈将玉佩呈上:“陛下,这是宁华老人借给臣的。据说是宁婉留下的遗物,上面刻有司空敬的名字。”
司空玉接过玉佩,仔细端详。
突然,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玉佩……朕好像见过。”
“陛下见过?”
“是的,在先帝的宝盒中。”
司空玉回忆道,“那是一个小匣子,里面装着一些先帝的私人物品。朕记的有一块与这相似的玉佩。”
宁烈眼前一亮:“那匣子现在何处?”
“应该还在先帝的寝宫中。朕登基后,那些物品都被小心收藏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