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众女叽叽喳喳,都表示要替楚仁将那首诗宣扬开来。

“这江源四句若是在县里宣扬开来,大家很快就要知道楚公子的大名,不知道多少女子要为之倾心了。”

“是啊,若不是楚公子是姜小姐带来的,此时我都想要跟他亲近亲近了呢。”

“别做梦了,楚公子一表人才,又有着如此诗才,怎么是我们能够奢望的人物呢。”

众女嘻嘻哈哈地打趣着。

言语里满是对楚仁的敬佩和爱慕。

看得出,不少人对楚仁已经有了很多好奇。

“各位严重,我只是一个小小书童而已,担不起如此美名……”楚仁谦虚道。

不过,对于她们想要替自己宣传一事,楚仁没有拒绝。

自己如今无依无靠,又没有任何势力,也许可以凭借着借来的诗才跟某些人搭上关系,让自己走得更远。

毕竟,自己在母亲的坟前放下过承诺,一定会找回当初消失无踪的父亲。

无论他是死了,还是在什么地方仍然活着,自己一定会找到对方。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正这般想着,突然听到一直沉默的姜解语轻声笑道:“你们呀,这就要替楚仁做决定了么,他还没说自己想不想要出风头呢,何况还是这种写感情的诗,传出去对他的影响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这首诗毕竟是跟杨浩打赌写下,名义上是给自己的。

若是宣扬开来,所有人便知道是楚仁写给自己,连带着姜解语也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可他们二人尚且清清白白……

“姜小姐,既然大家喜欢这首诗,便让她们去吧。”

楚仁坚持,姜解语便不好再继续说些什么,之后一直安静地坐在一处,静静聆听同伴们议论。

这一点不似平日的她,连跟张晓婉的斗嘴都少了几句。

临近午时,这场私底下的聚会便来到尾声。

张晓婉邀请众人留在府内吃饭,不少人都欣然应允,倒是姜解语不放心自家弟弟,担心没有人照看又开始肆无忌惮地玩闹,便带着楚仁告辞离开。

二人行至街上,姜解语几次悄悄打量楚仁。

发现他面色平静,丝毫不受今日的聚会影响。

仿佛跟杨浩打赌的人不是他。

仿佛写出那首注定成为名作的人也不是他一般。

犹豫片刻,姜解语开口问道:“楚公子……”

楚仁淡然一笑,说道:“姜小姐客气了,叫我楚仁就好,我是您家书童,可不能坏了规矩。”

姜解语默然片刻,不解道:“以今日你在张府上表现出来的才情,在江源县找份事情轻轻松松,为何同意入我府上来到一个小小书童呢?”

当书童,也许自己的才华永远不会被人注意到。

也许,便永无出头之日。

“或许吧,不过当时母亲去世已经多日,我没有时间再去仔细寻找,若是时间再耽搁几天,只怕她的尸体都要发臭,若是无法安然下葬那我就变成了罪人……”

一份孝心,日月可鉴。

可实际上楚仁的想法却很简单,他初来乍到,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太少。

即便前世身为古文学专家,对于封建社会了解并不少。

可书本上的事情跟自己切身实地地去经历却是两回事。

若是许多暗藏的危机要自己一步一步亲自去趟,只怕不知道何时就突然掉了脑袋,倒不如借助旁人的势力作为庇荫。

“那现在你想去做别的事情吗?单单靠着那一首江源四句,会有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想要认识你,让你辅导安虎有些大材小用了……”

楚仁笑了笑,“感谢姜小姐的好意,既然答应了让少爷考取功名,我就一定会做到。”

姜解语默然。

“楚公子,这首江源四句当真是你临时想到的吗?”姜解语忍不住开口问道,“我很难想象,这么优秀的诗作不是提前准备,在当时那么短的时间里能够写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的确没有提前准备,不过,能写出这首诗,跟我以前读过的许多书也脱离不了关系吧,毕竟所有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变成自己的东西,有一天为己所用。”

姜解语看向楚仁,眼神中带着一丝仰慕。

虽是小小书童,无论是诗才,还是品性,都让人敬佩。

不说比杨浩高贵多少,整个江源县同龄人之中,又有几人能比呢?

就在二人徒步返回江府的路上,聚会刚结束的张府之内,张晓婉暂时将其他好友们安顿下来,自己一路绕行来到书房附近。

敲了敲门后,听到里边传来深厚雄浑的声音,张晓婉不由自主泛起微笑推门走了进去。

一个将将四十岁的男人正坐在书桌之后,翻看着手中的书籍。

他低着头,却依旧能够看到浓眉大眼,丝丝皱纹无法遮挡那一抹俊朗。

年轻时,或许同样是一个一表人才的年轻才俊。

张仕林并未去看自己的女儿,注意力仍然放在手中书籍之上。

可下一刻,自己女儿已经突然来到身边,撒娇似地扑在怀里。

张仕林摇头笑了笑,将手中书籍放下,轻叹道:“多大的人了,还这么没大没小,让外人看到了笑话。”

张晓婉眯起眼睛,满不在乎道:“又没有外人在。”

“这个时候不陪你的朋友们,怎么有功夫到我这里来?”张仕林侧头看向张晓婉,眼神瞥了一眼旁边的椅子。

张晓婉从张仕林身边离开,坐到椅子上。

接着从怀中取出一张纸,依稀看得整齐折叠后盈透出的黑色墨迹。

“这是不久前有人在聚会上写下的诗,您看看。”

叠起来的纸放在桌面。

张仕林却只是瞥了一眼,“杨浩写的?我听下人说过他不请自来,待了不到半个时辰又怒气冲冲地离开。”

“他的诗太普通,若是他那位老师出手,我倒是愿意看一看。”

张晓婉知道父亲并不喜欢杨浩这个纨绔子弟,说是江源县年轻一辈中比较有才华之人,可全部的心思都不在读书上。

于是主动将纸张展开,将杨浩所写的那首诗念了一遍。

听完,张仕林皱皱眉,“杨浩写的?”

“对。”张晓婉点点头,她沉吟笑道,“不过我觉得,这诗应该不是他做的,更像是他那位老师新作,被他拿来装模作样。”

毕竟,谁会相信一个有着诗才之人却看不懂楚仁那首江源四句呢?

“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仕林轻哼一声不再开口,他向来喜欢与读书人为伍,便尤其不喜这种手段。

“父亲,我这里还有另外一首诗,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你看看。”

另外一张纸被拿了出来。

张仕林简单一瞥,神情便认真了几分。

与杨浩那首诗的纸张相比,这新的纸张更加仔细地被折叠了起来,看上去无比小心仔细地去做了,特别用心。

他伸手从张晓婉手中接过,轻轻掀开纸张,看向上边的内容。

那四句诗一字一句地落入张仕林的眼中,让他神情一变再变。

一直到最后几个字看完,他已经忍不住从椅子上起身,捏着纸的手也开始轻轻颤抖。

“这,这首诗是谁写的?”

张仕林脸上有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此诗读来惊为天人,让人忍不住叹服。

张晓婉毫不意外地笑了起来,她叹息道:“说出来您肯定不相信,写出这首诗的人只是一个小小的书童。”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武松日记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